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内镜

    作者:马晓波;戴海江

    耳内镜因其在诊疗时微创或无创,且能探及显微镜下难以暴露的窦腔,临床上作为辅助显微镜或独立行耳科诊疗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耳内镜可用于探索中耳畸形、外淋巴瘘等;耳内镜下与手术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效果相同;耳内镜可探查并清除鼓室窦等处残存的胆脂瘤上皮,降低了复发率.对于胆脂瘤乳突根治术后的二次探查,耳内镜也因其操作简单、安全且微创,易为患者接受.耳内镜还被应用于听神经瘤手术等神经耳科学领域.

  • 鼓室窦的内窥镜解剖

    作者:

    关键词: 鼓室窦 内窥镜
  • 鼓室窦和咽鼓管上隐窝病变的处理在胆脂瘤手术中的重要性

    作者:詹俊杰;于海江;牟基伟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既能清除病灶有能大限度保存听功能,为临床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为理想的术式.然而,由于中耳解剖间隙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术后胆脂瘤复发一直是耳科医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在中耳间隙解剖学研究基础之上,手术操作中特别注重了鼓室窦和咽鼓管上隐窝病变的处理,通过对25例(28耳)中耳胆脂瘤术后2年以上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达到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性别及年龄:男15例,女10例;年龄14~60岁,平均37岁.(2)鼓膜穿孔及鼓室情况:松弛部穿孔23耳,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5耳;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白色豆渣样或上皮团块状物者20耳,同时伴淡红色肉芽组织或息肉阻塞者7耳.(3)听力情况(术前):传导性聋耳,混合性聋14耳.语频气导听阈10~30dB5耳,30~60dB15耳,60dB以上8,耳平均45.5dB.(4)耳漏情况:持续流脓12耳,间歇流脓16耳;脓液间带血丝7耳;脓液有特殊臭味18耳.

  •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后骨半规管定位与保护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君玉;廖建春;党瑞山;施小恬;刘环海;胡国汉;张晖;姚琪

    目的:为乙状窦前入路中安全磨出半规管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个共30侧.磨除Trautman三角的骨质,暴露乙状窦、岩上窦、岩上窦-乙状窦交点、上骨半规管及面神经垂直段、颈静脉球,测量后骨半规管与毗邻结构的距离.结果:后骨半规管与硬化型的乳突对后骨半规管的安全磨出影响较大.鼓室窦存在率100%.后骨半规管的定位:骨质的改变;乙状窦前含乳突小房的松质骨中出现致密的象牙骨质提示接近后骨半规管;颅后窝硬膜皱褶自乙状窦向深层汇集点,提示接近后骨半规管;鼓室窦暴露后,通过外骨半规管定位后骨半规管.结论:鼓室窦可以定位外骨半规管,继而定位后骨半规管;明确毗邻的结构关系可以为安全磨出后骨半规管提供保证.

  • 耳影像学与临床(十二)

    作者:迟放鲁

    图90、91耳蜗底旋的底部仍有显影,呈内上外下的棒状阴影,T1加权为中低密度,难以辨认,T2加权为高密度,中间尚可看到有低密度的线状骨螺旋板.耳蜗底旋的外侧弧形阴影为鼓岬,T1加权鼓岬密度与耳蜗相似,T2加权鼓岬密度比T1加权时略高,但明显低于含液体的耳蜗密度.T2加权时鼓岬包绕耳蜗底旋的外侧端.鼓岬外侧空间为鼓室,鼓室呈底在内侧的梯形.其内下角处有一密度较高的阴影为镫骨肌腱,T1加权和T2加权都是中等密度.镫骨肌腱的外侧是面隐窝,镫骨肌腱的内侧是鼓室窦.与鼓室相连的外方是水平方向的外耳道,鼓室与外耳道之间的鼓膜仅在T2加权时隐约可见.

  • 中耳炎鼓室窦CT分型与手术方式初探

    作者:陈涛;刘善平;卢永田

    目的 回顾性分析90例中耳炎患耳鼓室窦CT分型,旨在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处理后鼓室病变的适应证.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记录鼓室窦CT分型(鼓室窦与面神经的关系),统计各型的例数和比例.结果 90例患耳的鼓室窦CT分型:A型43耳(47.78%),B型45耳(50%),C型2耳(2.22%).结论 鼓室窦CT分型以A型和B型居多,内镜中耳手术适合在中耳炎手术中推广,但C型鼓室窦的佳手术方式仍是显微镜中耳手术.

  • 内镜下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曹鹏宇;范静平;廖建春;孙爱华;吴建;杨毓梅

    目的:探讨硬质内镜下进行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为内镜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成人颞骨标本30侧(左16,右14),分别使用30°和70°内镜经外耳道观察后鼓室的结构,比较不同角度内镜下观察后鼓室的视野,在内镜下制作隐窝模型,用游标卡尺对模型进行测量.结果:测量模型得到的结果为:鼓室窦深度(2.65±1.27)mm(1.06~5.80mm),宽度(2.45±0.67)mm(0.78~3.64 mm),面神经隐窝深度(2.11±0.42)mm(1.18~2.94 mm),宽度(2.47±0.48)mm(1.58~3.46 mm);结论:(1)对于面神经管内侧的后鼓室部分,无论使用30°或者70°内镜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观察;(2)要想彻底的观察面神经骨管外侧的后鼓室部分,尤其是面神经隐窝,70°内镜优于30°内镜;(3)30°内镜在通过外耳道放入中耳腔时更容易把握方向感和深浅度;(4)2.7 mm内镜在操作的方便性和视野的大小方面可以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