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美芬;陈韬;杜曾庆;王明英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500例重症HFMD中合并AFP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及脑脊液(CSF)检查等,并对其进行大便病原学检测及分型.结果 本组重症HFMD合并AFP患儿的发生率为1.3%(32/2500).其中,<3岁患儿为30例(93.8%).31例患儿大便送检结果示肠道病毒(EV)71型呈阳性为27例(87.1%).32例HFMD合并AFP患儿均合并发热,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等典型HFMD临床症状,在病程中患儿出现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心率、呼吸增快等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出现慢波,CSF出现白细胞(WBC)计数及蛋白升高,血常规示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合并脑炎、脑脊髓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临床症状.本组2例患儿因入院时病情危重,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结论 重症HFMD合并AFP多发生于<3岁幼儿,病原体主要为EV71.对其早期应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可减少HFMD导致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康复治疗与护理

    作者:赵秀花;陈雪梅;王莉;罗琴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法:9例伴急性迟缓性瘫痪实行分期康复治疗.结果:9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随访6个月发现9例预后相对较好,不伴感觉障碍的肢体弛缓性瘫痪6例,瘫痪时间较短,通过护脑,高压氧治疗1月后恢复.单侧上肢瘫痪患儿2例,单侧下肢瘫痪1例,通过护脑,高压氧治疗,按摩理疗,功能训练3~6个月后恢复.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早期发现后积极给予康复治疗,大多预后较好,后遗症少.

  • 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45例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

    作者:刘迎春;张璘;宋银俏;薛莹洁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5例 HFMD合并AFP患儿,并进行8例的早期检查和15人次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3岁以下者占绝大多数,下肢损害多于上肢,单肢明显多于双肢。电生理改变符合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特点,病损严重且广泛,从L2~S2和(或)从C5~T1段;瘫痪1~4 d即出现电生理异常;半年后15例随访观察,CMAP波幅平均增高75.2%,股神经CMAP波幅原为(1.54±1.39)mV ,半年后增高为(8.47±4.14)mV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G自发波消失,原无MUP的肌肉出现宽大波;而原宽大波的时限宽度反而降低,降低5%~33%;与M RI相比其敏感性较强且能量化观察指标。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手足口病合并AFP患儿的早期诊断、损害程度和范围判断、疗效评价及愈后判断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综合康复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急性迟缓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冬芝;尚清;马彩云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是其主要病原[1].EV71不仅可引起HFMD,部分患儿还并发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我院康复科在综合康复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急性迟缓性瘫痪方面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和探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康复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会春;娄普;耿香菊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6例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等速肌力训练、引导式教育、普通针刺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系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胫骨前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 治疗后2组踝关节ROM增加、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肌电积分(iEMG)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对比,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患儿踝关节ROM及胫骨前肌的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可作为该类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25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鸣;刘杰;张艳芬;邹映雪;黄敬孚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5例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特征.结果 (1)神经电生理检查:25例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脑脊液检查:25例脑脊液改变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19例.(2)MRI检查:23例异常显示颈或胸脊髓长T2信号病变,提示存在炎性改变或炎症后软化灶.(3)病原学检测:血EV71阳性12例,其中同时COX阳性3例;大便EV71阳性8例,COX阳性7例,阴性3例.(4)治疗:25例患儿均用甘露醇、速尿,控制颅内高压,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对症治疗抗病毒、降温、止惊及营养神经等.(5)预后:25例患儿均好转出院,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转康复科治疗,正常者16例,其余均好转.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瘫痪者,多数在病程早期出现,病情重,进展快,但经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特别是肌力的恢复较其他病毒性脑炎所致快,预后较好,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