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彪;鲁开化;赵亚南;庄福连;洪帆;林文雄;林经安;张声

    目的 探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RT-PCR检测增生期血管瘤17例、消退期血管瘤13例和小儿正常皮肤10例的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Ang2、Tie2在小儿正常皮肤表达较弱或阴性;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或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Tie2体系在血管瘤的增生和消退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神经干细胞移植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和促血管生成素1及受体的表达

    作者:任虹宇;李明轩;何承;樊永丽;马建功;司昊天;方树民;张小广;王晓斌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长时间体外培养后,可自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从而再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帕金森病、脑梗死后遗症、小脑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8只)、脑出血组(21只)和移植组(21只),后2组大鼠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21 d后移植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第7,14,21天进行改良黏附物移除试验(MST)评分,评分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T-PCR法测定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和移植组各时点MS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从移植后7 d开始移植组各时点的MST评分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移植后7,14,21 d移植组和脑出血组促血管生成素1 mRNA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移植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含量有关。

  • 血管生成素1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对人胃癌细胞黏附作用

    作者:欧希龙;陈慧娟;杭程;杨柳;颜芳;关云艳;孙为豪;陈宝安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影响.初步研究其对肿瘤黏附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d-Ang-1+Ad-VEGF-165/2基因(A组)、Ad-Ang-1基因(B组)和Ad-VEGF基因(C组)的重组腺病毒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转染Ad-GFP作为阴性对照(D组),未转染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E组),通过细胞黏附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黏附能力的改变,再分别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三组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细胞黏附实验显示转染Ad-Ang-1、Ad-VEGt-165、Ad-Ang-1+Ad-VEGF-165/2后,细胞与细胞外基底之间的黏附力明显增强(P<0.05),B组与C组无区别(P>0.05),A组的黏附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水平在A组、B组、C组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D组及E组(P<0.05),其中在A绢的表达强.结论 转染Ad-Ang-1、Ad-VEGF-165和Ad-Ang-1+Ad-VEGF-165/2能够提高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整合素β1 mRNA、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A组的作用强于B组和C组.

  • 低氧环境下转染Ang-1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余磊;欧希龙;孙旭东;袁翠林;罗培培;叶强;刘娜娜

    目的 探讨在低氧环境下将促血管生成素1(Ang-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检测其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An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实验分为对照组(未转染Ang-1的正常胃癌细胞)、低氧组(仅以低氧诱导剂氯化钴进行低氧干预)、转染组(仅以Ang-1转染)和低氧转染组(低氧干预加Ang-1转染).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各组凋亡率的改变,再分别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m blot 方法 检测上述各组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低氧组和转染组比较,低氧转染组胃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Bax mRNA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结论 低氧环境下转染Ang-1能够明显上调人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术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血管新生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俊;任高通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血管新生因子、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1次/d,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新生因子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EGF分别为(180.72±16.14)ng/L和(201.36±19.51)ng/L,Ang-1分别为(16.50±2.17)ng/L和(20.57±2.43)ng/L,CD4+分别为(43.82±5.86)%和(30.24±4.08)%,CD8+分别为(23.55±3.28)%和(31.45±4.53)%,CD4+/CD8+分别为(1.95±0.23)和(0.94±0.12),经检验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良反应观察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5%:18.42%,P>0.05).[结论]术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降低相关血管新生因子,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且不良反应轻微.

  • 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在鼻咽癌患者血循环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萍萍;邹容;屈元姣;陈熙;曹轶林;刘陶文

    目的 探讨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循环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6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42(19 ~65)岁(初治32例,完全缓解20例,复发16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水平.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NPC患者血清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的水平均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这些分子的含量在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ng-2及Tie-2的水平在NPC患者不同T分期、临床分期比较有差异(P<0.05),并随着NPC进展呈上升趋势;Ang-1水平在不同T分期、临床分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ng-2水平在不同N分期比较有差异(P<0.05).转移NPC患者血清Ang-2及其受体Tie-2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Ⅰ+Ⅱ期NPC患者血清Ang-1/Ang-2比值高于Ⅲ+Ⅳa期(P<0.01).结论 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 芪芍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晓玲;陈文军;檀金川;于晓辉

    目的:观察芪芍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血液生化指标及对肾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探讨芪芍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芪芍胶囊(450mg/kg、900mg/kg、1800mg/kg)组、厄贝沙坦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在给药的第8周末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Ang-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UTP明显下降,TC、TG明显降低,芪芍胶囊(450mg/kg、900mg/kg、1800 mg/kg)组TC下降显著;TP、ALB均明显升高.与厄贝沙坦组比较,芪芍胶囊(900mg/kg、1800mg/kg)组TC、TG均明显降低,厄贝沙坦组与芪芍胶囊(450mg/kg、900mg/kg、1800mg/kg)组UTP及TP、ALB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BUN、Scr均未见明显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Ang-1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厄贝沙坦组与芪芍胶囊(450mg/kg、900mg/kg、1800mg/k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芍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够下调肾组织中Ang-1的表达有关.

  • 高表达促血管生成素1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其在肺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徐金富;瞿介明;宋琳;何礼贤;赛音;余龙;李惠萍

    目的 将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基因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高表达促血管生成素1(Angl)基因的MSCs,回输体内治疗炎症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其肺内定位和修复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至第四代,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得到纯度较高的MSCs.同时以三质粒共转染法在293T细胞中制备病毒颗粒Lenti-GFP-Angl,并转染MSCs,通过实验确定转染的佳MOI和佳时间,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MSCs中Angl的基因表达,确定转染成功.以脂多糖雾化吸入的方式诱导小鼠炎症性肺损伤模型,设未处理组为对照,设三组干预组,包括携带Angl的MSCs组(MSC-Angl组)、单纯Angl组(Angl组)和单纯MSCs组(MSCs组).观察并记录各组生存天数,计算生存率并进行生存分析;免疫组化确定外源MSCs源性细胞在肺部的表现.结果 经多重纯化后,流式细胞仪鉴定获得的十细胞为CD44(+)、Sca-1(+)、CD31(-)和CIM5(-)的MSCs,并具有分化潜能.病毒载体构建亦通过鉴定成功.MSCs株经转染后高表达Angl基因,当MOI=20时,MSCs的细胞活性及转染达到佳效果,经荧光检测在第5 d达表达高峰.生存率分析显示MSC-Angl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移植后受损肺组织内可见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肺泡上皮样细胞和肺血管内皮样细胞.结论 高表达目的 基因Angl的MSCs可通过基因技术有效构建,移植体内后,可在肺内检测到MSCs的转化修复.MSCs可作为治疗肺部疾病的基因运载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