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水平变化与术后感染关系的研究

    作者:宗祥龙;季鑫;贾子豫;吴晓江;张霁;步召德

    目的 分析导致胃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细胞免疫水平变化与术后感染的关联性,为预测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0例患者(胃癌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胃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动态监测胃癌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评价胃癌术后感染的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结果 结果30例胃癌手术患者,9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30.0%.年龄、吸烟、手术范围、术前输血量及病理分期构成胃癌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输血量(>3U)为危险,胃癌组CD4+水平于术后6~8d时跌至低谷,之后复升至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吸烟、手术范围、术前输血量及病理分期是诱发胃癌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防控的重点;从术后不同时间段CD4+水平波动趋势来看,CD4+下降或是引起术后感染的直接因素,强化临床免疫细胞水平检测对预测术后感染具有临床意义.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复发性尖锐湿疣与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林静;韩永智;李楠;李小红;董秀芹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复发性尖锐湿疣细胞皮肤免疫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性病科门诊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36例,分为复发组85例和未复发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HPV感染亚型分布以及HPV基因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差异.结果 复发组患者高危型HPV分布率为69.4%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1.4%,未复发组患者低危型HPV分布率为68.6%显著高于复发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HPV感染均以低危型HPV6,HPVll以及HPV43为主,未复发组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少,复发组患者检测到高危型基因较多;复发组患者CD3+含量(66.8±7.5%),CD4含量(32.8±5.3%),CD4+/CD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CD3+含量(75.4±8.3%),CD4+含量(39.2±4.8%),CD4-/CD8-比值(1.2±0.2),复发组患者CD8+含量(40.3±4.8%)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复发组患者CD3+(64.8±6.1%),CD4+含量(31.5±5.4%),CD4+ /CD8-比值(0.8±0.1)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患者CD3+(75.7±8.5%),CD4+含量(38.1±4.6%),CD4+/CD8-比值(1.1±0.2),复发组患者CD8+含量(41.6±4.5%)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亚基因型和患者治疗后复发存在密切的联系,尖锐湿疣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细胞免疫水平与疾病复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临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以及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

  •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俊;陈颖;杨大明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的CD3、CD4、CD8、CD4/CD8的检测,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是否切除分为切除组、剖腹探查组,检测结果用spss13.0作统计分析.结果:切除组CD3、CD4术后10天较术前,术后1天相比有明显升高,术后10天即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CD8、CD4/CD8水平,术后10天与术前、术后1天比较,CD8均值下降、CD4/CD8均值上升.探腹组比较围手术期免疫水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10天较术前相比,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但CD3、CD4变化幅度远小于根治组,且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为IIIa,IIIb两组的CD3、CD4水平术后10天较术后1天,术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应力争行根治性切除,对于较晚期患者,也力争大限度地去除或减少肿瘤负荷,大限度地减少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 细胞免疫学的临床试验

    作者:马红梅

    1 E-花环形成试验 人体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在体外一定的条件下,能与SRBC结合而形成像一朵玫瑰花的节环,称为 E-花环形成试验.测定外周血液中的T细胞所形成的花环百分率,可用于推测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检测中,经37℃孵育并在4℃下静置2h所形成的E花环,称为总花环,不需上述条件即能迅速形成的E花环自然数为活性花环.活性花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凡淋巴细胞周围粘附3个以上的绵羊红细胞称为花环细胞.计数200个淋巴细胞的花环细胞数,并算出百分数称为E-花环值.

  •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瑞;李海军;王柳毅;王乐;刘胜武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收治难治性癫痫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片,初始剂量5 mg·kg-1·d-1,以后每周增加10 mg·kg-1·d-1,直至增至20 mg·kg-1·d-1;托吡酯片初始剂量0.5 mg·kg-1·d-1,以后每周增加2 mg·kg-1·d-1,逐步增至8 mg·kg-1·d-1.观察组应用左乙拉西坦,初始剂量10 mg·kg-1·d-1,2次/d,每隔1周增加10 mg·kg-1·d-1,4周后增至35 mg·kg-1·d-1并维持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CD3+、CD4+、CD8+、DR+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1.0%(χ2=4.086, P=0.044);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CD8+、DR+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t=3.021、8.793、7.761、3.924、5.962、1.845、4.427、2.113,P<0.05,P<0.01);2组患者未发生药物中毒,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头晕、嗜睡、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白细胞降低、皮疹、情绪异常等不良反应,减缓加量速度后缓解,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疗效确切,减少发作次数,有效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黎展鸿;曾志良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疗效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DR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恶心、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1).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性高.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孙义兴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12月科室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52周ALT(50.31±21.12) U/L、TBIL(17.13±4.31) umol/L,低于对照组ALT(68.51±25.31) U/L、TBIL(24.21±4.57) u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52周ALB(41.21±2.41) g/L,高于对照组ALB(37.21±1.98) g/L (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