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生素锁技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敖薪;王娟

    目的:揭示抗生素锁(ALT)技术在防治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过程中可否产生耐药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有无损伤,旨在指导ALT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将其植入动物的血管内,将动物随机分三组: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全身组,肌肉注射头孢他啶,导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肝素混合液;联合组,在肌肉注射头孢他啶的同时,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连续观察10天,每天在更换药液前取外周血,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vWF ),第11天停用抗菌药物,带管5天观察vWF ,然后拔出导管,拔管前取外周血,再测vWF ,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从置管第2天起至拔管,三组动物外周血vWF含量均升高,且全身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损伤与CVC的置留和感染的程度有关,与ALT技术无关;与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比较,ALT技术更不易产生耐药。

  • 治疗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抗生素锁技术指标的量化研究

    作者:敖薪;王娟;刘莲;光玲

    目的 在使用抗生素锁(ALT)的常规药物浓度范围内和常用的锁定时间内,寻找灭菌效果佳的药物浓度和锁定时间.方法 采用置片法将含有细菌生物膜的硅胶薄膜样本随机分成300倍低抑菌浓度(M IC)组、600倍M IC组、900倍M IC组、空白组等四组,各组5份样本,每组在6、12、18、24 h四个时间点取出处理后,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计数定量培养,比较A L T佳使用时间及浓度.结果 不同浓度下佳时间:300倍M IC组各时间点的细菌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倍M IC组与对照组相比6 h开始细菌计数明显下降(P<0.05),12h与6h、18h与24h相比细菌计数无统计学差异,18h与6h、12h相比细菌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900倍MIC组与对照组比较6h时细菌计数显著下降(P<0.05),6h与12 h比较细菌计数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12 h与18 h、24 h比较细菌计数无明显差异;不同时间下有效浓度:在相同锁定时间内与对照组的细菌计数比较,300倍M IC组细菌计数无显著差异性,600倍M IC组和900倍M IC组细菌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倍M IC组和900倍M IC组之间细菌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00倍M IC的实验用抗生素作为A L T溶液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而600倍和900倍M IC的抗生素溶液均具有良好的清除细菌生物膜的作用;且在相同的锁定时间内,浓度越高,其清除生物膜的能力越强,效果越好;600倍MIC实验用抗生素作为ALT溶液,锁定时间18h效果好;900倍MIC实验用抗生素作为ALT溶液,锁定12h效果好.

  • 临床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治进展

    作者:施光峰

    随着各种留置导管(例如动、静脉导管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也随之增多.对该种感染特别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s)的处理,各专科医生都面临新的挑战.以下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进行说明.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作者:薛春华;花天放;吴鹏;苏杰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3年6月期间我院1 327例次中心静脉置管病例中确诊的24例CRI病例,分析其病原体分布,感染与静脉导管留置类型、时间的关系.结果:CRI病例中,留置单腔导管者9例,留置双腔导管者15例.共分离菌株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7株,真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7株),其次是真菌(6株).CRI以置管后第8~14天发生率高(56%).结论:预防的重点在于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选用单腔导管,减少不必要的间置装置,操作者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均能有效减少CRI的发生.对怀疑CRI者不应立即拔管,可先试行抗生素锁治疗,在24~48 h后无效者应立即拔除导管.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控制、病情严重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应及时拔除导管.

  • 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锁技术的护理

    作者:李凌;沈颖

    对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保留导管,在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抗生素锁技术,用药14 d后停药,双通道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提出抗生素锁技术可使患者免除拔管痛苦,延长留管时间.

  • 抗生素锁与肌注给药在治疗家兔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模型中的效果差异

    作者:敖薪;王娟

    目的 比较抗生素锁(ALT)与全身用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体外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并植入家兔中心静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抗生素与肝素混合液;一组为全身组,肌内注射抗生素,导管内注入肝素液.连续用药10 d,每日在更换药液前留取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检测菌落数.第11天停用全部抗生素,留置导管观察5 d再拔管.拔管前采导管血和外周血做细菌计数和药敏试验.并将拔出的导管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生物膜观察.结果 用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不同用药时间导管组导管血细菌平均计数均低于全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组外周血培养阳性标本从第4天开始逐渐出现,共有阳性标本6例;全身组阳性标本第2天即出现,共有阳性标本31例.停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两组在拔管当日的导管血细菌计数均高于停药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药当日导管组2例外周血标本检出细菌,全身组8例阳性;拔管当日导管组无新增阳性标本,而全身组有1例新增阳性标本.全身组的导管尖端细菌计数[(8.02±0.05)log10 CFU/mL]高于导管组[(3.12±0.14)log10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导管组33.33%的标本可见散在生物膜,全身组全部标本被菌膜覆盖.拔管前导管血和外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导管组的抑菌环直径在19~20 mm之间,全身组为15~16 mm,两组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结论 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ALT局部清除细菌的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可降低全身感染.但是倘若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未完全清除,停药后仍可复发,因此精准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值得进一步量化研究.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股静脉导管相关性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菌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

    作者:钱卿;邹素兰;王明丽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结合临床指南更好地参与药物治疗过程.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股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病原学检查提示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抗感染治疗采用莫西沙星静脉给药及头孢美唑和万古霉素局部封管的方案,临床药师根据药敏及有关指南对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封管液的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恢复正常,外周血培养转阴,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结论:临床指南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科学有效的依据,临床药师在掌握药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临床指南的更新.

  • “抗生素锁”致2例血液透析导管堵塞护理体会

    作者:吴红梅;梅咏华;李梦妮

    报道2例“抗生素锁”致导管堵塞病例,介绍处置方法,探讨发生原因,总结护理体会,提出在使用“抗生素锁”时,应尽量缩短时间,细心操作、严密观察,为导管长期、有效、安全的使用提供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