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

    作者:陈克冰;梁春祥;李浩淼;刘少喻;韩国伟;马伟英

    目的 评价腰椎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置入节段的活动范围(ROM)和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的变化.结果 随访3~44个月,平均2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4 min(6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 ml(50~350ml).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3±1.0)分,下腰痛JOA评分为(26.3±4.8)分,ODI评分为(23±1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的ROM(5.2±3.5)°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术后手术节段的PDH (8.8±2.5) m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采用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手术治疗腰椎失稳症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强

    目的::探讨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对植骨融合率、JOA评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手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明显好于手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 O A评分改善率为62.3%。术后摄片侧位片提示,18例植骨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0%。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

  •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周文娟

    目的 总结行Dynesy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需行Dynesy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的腰椎病变患者23例.术前全面地评估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卧姿及翻身上下床方法训练、呼吸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引流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包括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腰椎间隙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康复指导包括床上功能锻炼及下床锻炼、出院指导.结果 23例患者随访6~8个月,23例疗效评估均为优,脊髓功能评分15~18分,平均16.3分;疼痛评分0~2分,平均0.9分;患者腰腿痛及根性疼痛改善情况较明显;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腰椎间隙感染、椎问盘突出再发及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患者的康复程度与护士科学的护理密切相关.其中术前全面地评估患者、心理护理、手术卧姿训练、翻身上下床方法训练、呼吸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引流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 腰椎棘突间区域的应用解剖

    作者:郭开今;袁峰;张志明;杨惠林;唐天驷

    目的研究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方法测量52具成人完整防腐标本T12~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中央高度、相邻棘突上下缘及中央厚度,对测量数据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棘突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L1~2为7.61 mm,L5~S1为4.03mm.棘突顶距、棘突中央高度中段大于上段和下段,T12~L1的棘突顶距为54.63 mm,至L2~3增大为60.18mm,至L4~5减小为45.07 mm;L3的棘突高度大,为25.45 mm,L1和L5分别为21.63mm和21.41 mm.上一棘突下缘厚度相邻大于下一棘突上缘厚度.女性较男性棘突短、薄、矮.结论提供了国人腰椎棘突间区域的解剖数据,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基础.

  • 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宋超;刘祖德;钟贵彬;李新锋;劳立峰

    目的 探讨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对植骨融合率、JOA评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5±1.22)个月.无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前JOA评分为(8.56±1.45)分,术后3 d为(12.94±1.55)分、12个月为(13.15±1.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均>50%.CT扫描证实棘突间植骨均不同程度被吸收,均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在棘突间植入有限的同种异体骨很难达到骨性融合,在材料选择和固定方式等方面须做进一步研究.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红蕾;郎荣峰;李明

    应用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主要有X-stop、Wallis、Diam和Coflex 等几种类型,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限制腰椎的过度屈伸,减小腰椎伸展时椎问盘后部压力及防止可能出现的椎管狭窄,同时亦可减轻小关节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腰椎棘突及其间隙的解剖学测量

    作者:刘瑞;张元智;徐林;李志军;俞兴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 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的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突厚度、棘突长度、棘突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t检验.结果 ①棘突厚度:一般每个腰椎的棘突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突中部和后部的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②棘突长度以L3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小.③棘突间距:男性以L2/3,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 mm.女性以L1/2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 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小.结论 棘突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棘突间隙呈前高后矮的楔形.棘突长度以L3大,L5小.棘突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长度.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突及棘突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的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数据.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石敏

    目的:探讨行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加强切口及引流管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护理和出院宣教。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腰椎间隙感染、椎间盘突出再发及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伤口一期愈合,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