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斑块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伟;徐新生;张风雷;董希昌;王竹文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斑块分布位置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位置分为血管近段组、血管中段组、血管远段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偏心指数、血管重构指数、斑块脂质含量及斑块所处的血管段直径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靠近冠状动脉的近端,则斑块的偏心程度越明显,斑块处血管的正性重构越显著,斑块自身的脂质含量越高;相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靠近远端,则斑块形态越趋于向心性,血管趋于负性重构,斑块脂质含量越低。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随着斑块靠近冠状动脉近端的分布趋势而升高。即粥样硬化斑块越靠近冠状动脉近端,则其易损性越高,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风险越高。

  • 应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偏心指数与面积应变的关系

    作者:李赵欢;王琳;胡晓波;张鹏飞;陈逸飞;刘欣欣;徐铭俊;苏海军;张梅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IVUSE)技术评价斑块的偏心指数(EI)与面积应变(AS)的关系,从力学角度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偏心性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全程高脂饲料喂养12周.第2周末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第12周末行腹主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每只动物选择两个等回声斑块(相距不小于1 cm),采集不少于3个心动周期的原位IVUS图像,选择舒张末期连续两帧原位图像构建IVUS弹性图.结果 偏心斑块(EI>0.5)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体积负荷和斑块小厚度明显小于向心斑块(EI<0.5)(P<0.05),但AS显著高于向心斑块[4.77(2.92,8.01)% 对 3.27(2.15,4.82)%,P=0.029].斑块的偏心指数与斑块的面积应变呈中度正相关(r=0.392,P=0.003).偏心斑块肩部的AS明显高于其体部[4.98(3.17,8.48)% 对 4.64(2.51,5.92)%,P=0.008].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偏心性对斑块的力学稳定性有影响.偏心斑块较向心斑块力学稳定性差,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偏心斑块的肩部.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偏心指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宝龙;吕志强;王运平;杜学文;刘亚华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对于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01~2011-12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88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 DSCT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康绍磊;牛慧慧;张俊;韩丹

    目的 对照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35例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在1个月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IVUS检查,共105支血管200段[右冠状动脉(RCA) 58段,左前降支(LAD) 100段,左回旋支(LCX) 42段]纳入分析.IVUS检出正常41段,病变159段(其中RCA 39段,LAD 85段,LCX 35段).应用DSCT斑块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血管重构指数及斑块偏心指数,与IVUS测量结果对照.结果 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分别为(40.17 ±16.31) HU(13 ~65 HU)、(75.14±19.83) HU(41~132 HU)、(435.36±181.78) HU(134 ~ 874 HU),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之间的CT值有部分重叠.两项检查的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256,0.127).正性重构率脂质斑块为65%、纤维斑块53%、钙化斑块34%.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的正性重构率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结论 DSCT测量为脂质斑块或非钙化性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处血管存在正性重构,多考虑为易损斑块.

  •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作者:韩丹;牛慧慧;张俊;谢晓洁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痛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痛患者,据临床标准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两组,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IVUS检查为标准,测量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偏心性及血管重构.结果 35例(105支血管)59支病变血管共200段,对146个DSCT和IVUS对应病变节段分别行DSCT与IVUS测量,两项检查在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测量结果 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斑块偏心性、血管重构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SAP对照,ACS在DSCT多显示为脂质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多为正性重构.

  •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附107例报告

    作者:刘军妮;徐冬玲;杜贻萌;姚桂华;蒋卫东;赵敬杰;董兆强;隋树建;王欣;鹿庆华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根据CAG和 IVUS检查有无冠状动脉改变及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8例)、不稳定斑块组(33例)和无斑块组(36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的Lp-PLA2水平,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IVUS检查指标包括纤维帽厚度、偏心指数、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Lp-PLA2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Lp-PLA2与斑块纤维帽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31,P﹥0.05),但与偏心指数和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79,P<0.01;r= 0.6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不稳定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