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

    作者:阎文颖;张在人;王淑红;张金玲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其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病例均采用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完成动脉期、门脉期三维重建,分析肝动-静脉瘘的增强特征及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结果:13例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巨块型8例、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1例.肝癌合并主干型肝动静脉瘘9例、末稍型3例和混合型2例.13例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显影密度大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7例,门静脉左右分支的显影密度大于门静脉主干3例.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癌栓有特征性的MCCT表现,MS能正确诊断并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三丙烯微球夹心疗法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型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钟立清;李瑞斌;徐寅翀;王勇;刘楠楠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夹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型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1例存在中、低流量APS的HCC患者,先采用三丙烯微球栓行APS封堵后,用化疗药物及碘油混合乳剂行化疗及栓塞治疗,再用三丙烯微球栓进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 栓塞后1个月及其后复查显示APS明显改善,封堵有效率100%.CT影像显示肿瘤明显好转(原发肿块缩小>75%)2例,好转(原发肿块缩小75% ~ 30%)5例;明显好转+好转占总病例数63.6%.生存率>1年者10例(90.9%).结论 三丙烯微球夹心TACE介入治疗APS型肝细胞癌,可以有效封堵APS,顺利实施TACE.三丙烯微栓球栓塞性能优越,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作者:沈新颖;单鸿

    目的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下降幅度为5.4%~33.3%,平均降幅为20.1%;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血流速度加快(P<0.01);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术后有7例转为向肝方向.APS栓塞后,1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有改善,在门静脉压下降幅度超过20%的10例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改善;门静脉压力下降在20%以下的8例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改善不明显.结论栓塞A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平均降幅达20%以上;当门静脉压力降低20%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泻症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

  • 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功能性分流的诠释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张学军;朝鲁孟

    于本文中,作者将由于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的功能性重新分配而形成的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intrahepatic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 IHAPVSs),皆定义为功能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functional IHAPVSs或F-IHAPVSs);以此从概念上区别于由于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器质性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流(organic IHAPVSs或O-IHAPVSs),如伴发于进展期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肝脏肿瘤的O-IHAPVSs以及伴发于先天性肝脏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肝脏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等的O-IHAPVSs。在F-IHAPVSs中,常见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向肝性门静脉血流减少而致肝动脉血流代偿性(或继发性)增多所形成的F-IHAPVSs,其形成机制分为3类:经肝窦性,如伴发于肝硬化的F-IHAPVSs;窦后性,如伴发于布加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F-IHAPVSs;窦前性,如伴发于胃肠道出血性休克患者的F-IHAPVSs。另一种F-IHAPVSs常见于一些原发性肝动脉血流增多的肝脏疾患,如伴发于富血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和肝胆炎性病变等的IHAPVSs,皆归之于F-IHAPVSs范畴;然而,此类F-IHAPVSs的形成机制是随其基础疾病而不同。临床上,依据下列3个要点可作出F-IHAPVSs的影像诊断:①首先是伴有肝内动脉-门静脉瘘或直接交通的各种肝脏疾病(已如上述)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皆已经被排除;②肝动脉DSA动脉期像上显示门静脉早显的特征性表现;或(和)③肝脏CT/MR动态增强成像动脉期像上显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特别是如同时见到门静脉早显,则可确认为F-IHAPVSs无疑。但是,在鉴别诊断上,F-IHAPVSs必须仔细地与O-IHAPVSs、肝脏迷走静脉或体循环的异常向肝性引流静脉等所引起的局部肝实质灌注作鉴别;此外,伴发于肝硬化的小THPE如呈现为孤立小结节状时,则需谨慎地与小的肝细胞癌灶作鉴别。

  • 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或MR动态增强成像、高分辩力DSA和彩色Doppler超声扫描(CDUS)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伴发于肝脏疾病和累及门脉血流的肝外病变中的肝内器质性或功能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al portal venous shunt,APVS)的检出率,而且可以显示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局部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强度增高(即局部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甚至还可辨别肝内APVS对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影响[1~18].于此文中,笔者主要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肝内APVS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以供同道参考讨论.

  •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新颖;张彦舫;孔健;窦永充;李勇;蔡进中;何凡;陈旭东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5例中央型APS完全消失4例,分流减少8例,3例无明显变化;10例肝段型APS,有3例术后APS消失,5例好转,2例无变化;周围型9例,术后消失5例,好转4例.38个消融病灶中,完全坏死11个病灶,14个病灶坏死面积超过50%,坏死50%以下有8个病灶,4个病灶RFA术后强化面积无变化,1个病灶进展.术后随访3~12月,3、6、9、12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73.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唐德秋;罗光华;李青春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探讨APS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HCC合并APS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35例HCC患者中,CT增强动脉期表现分为三型:(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20例.(2)肿瘤同侧肝叶门静脉(2级或2级以远分支)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显影7例.(3)肿瘤周围非癌变肝实质在肝动脉期提前强化8例.结论 经血管、经肝窦、经肝血管丛的途径是肝细胞癌APS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层螺旋CT诊断HCC合并APS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 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作者:陈炳辉;谢佩怡;谢斯栋;全力;朱俊颖;孟晓春

    目的:分析移植肝非肿瘤性重度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月—2014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例肝移植术后受体在术后CT随访中发现重度非肿瘤性APS。结合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临床转归,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移植肝CT征象及其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结果2例患者增强CT检查均见门静脉一级分支及其远侧分支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近侧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伴动脉期周围肝实质显著的一过性强化。病例1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反向,肝穿活检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病灶超声随访中发现肝门部胆管血供欠佳。经抗炎、抗排斥等治疗后,CT检查发现肝内APS消失,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左支血流恢复,胆道血供恢复。病例2为极重度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导致的医源性APS,1年后复查发现仍存在APS,同时出现显著的缺血性胆管炎表现。结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也可能为高流量APS的重要原因,大量的肝动脉血分流到门静脉系统,不仅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还可能引起移植肝胆道缺血性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