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绒毛核型异常和年龄与流产次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王文华;金彦斌;崔金全

    目的:分析年龄和流产次数与胚胎绒毛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647例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次数分为偶发流产组423例和复发流产组224例.两组均采用无菌绒毛培养酶消化法检测绒毛核型.比较两组绒毛核型异常发生率,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绒毛核型异常率和异常类型.结果:偶发流产组绒毛核型异常率为60.0%(254/423),明显高于复发流产组的40.2%(90/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组和25~30岁组患者的绒毛核型异常率均明显小于35~40岁组和≥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流产组:<25岁患者绒毛核型异常类型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25~30岁患者以嵌合体为主,≥30岁患者均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复发流产组:<25岁患者未见绒毛核型异常,25~30岁患者以性染色体单体为主,30~35岁以常染色体三体和嵌合体为主,≥35岁患者以嵌合体为主.结论:高龄是胚胎绒毛核型异常的原因之一,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胚胎核型异常发生率降低.

  •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雅娟;李晓丽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阿司匹林治疗后血抗心磷脂抗体、妊娠结局的变化.结果:15例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复发流产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后,ACA转阴10例,转阴率达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妊娠成功分娩,流产2例,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改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安全有效.

  • 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华峰;郭宝芝;方明珠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收集310例因不明因素、可疑宫腔因素及复发流产的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资料,分析不孕因素,并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子宫纵隔切开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及术后相应的药物治疗后3个月~1年后随访观察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310例不孕症妇女包括92例原发不孕、154例继发不孕和6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常见的病因是124例子宫内膜息肉,92例子宫不全纵隔,50例宫腔粘连.采取相应治疗后,术后妊娠率达60.1%,活产率达90.3%.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一个安全、有效地评估不孕妇女宫腔情况、分析不孕因素的工具,采取相应宫腔镜手术及治疗后生育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 精子DNA碎片在复发流产及不明原因不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会妍;张印峰

    精子DNA碎片是精子发生过程紊乱后的一种病理产物,其水平异常增高对正常受精、卵裂及其胚胎发育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包括复发流产、不明原因不孕、子代高患病风险等不良妊娠结局.但也有研究认为,精子DNA碎片与不良妊娠结局并无明显相关性.目前关于精子DNA碎片的研究结论存有争议,且其发生机制尚未清楚,但其对男性生育潜能的预测显示出了重要价值.

  • 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120例的绒毛微阵列芯片结果分析

    作者:向萍霞;张池;胡晞江;汪明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120例早期自然流产和复发流产的绒毛组织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探讨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的遗传背景差异.方法 采用Affymetrix Cytoscan optima芯片对120例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基因组CNVs检测,用相应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120例标本均成功获得芯片检测结果,成功率100%.共检测出异常67例(55.8%),其中非整倍体62例(51.7%),单纯性CNVs 4例,非整倍体合并CNVs 2例,单亲二倍体1例.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的染色体及CNVs异常分布的比例及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成功率高,为临床咨询流产原因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地遗传学检测方法,早期流产和复发流产的分子遗传背景无明显差异.

  • miRNA成熟相关基因DICER、DROSHA、RAN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符梅;许文明;覃太周;徐克惠

    目的 探讨miRNA成熟关键基因DICER、DROSHA和RAN的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复发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流产(URSA)患者共217例,至少有1次生育史的育龄妇女为正常对照组390例,对照组为同期进行体检和孕前检查育龄妇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iRNA成熟过程中关键基因DICERrs3742330、DROSHA rs10719和RAN rs1403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DICER rs3742330,DROSHA rs10719和RAN rs14035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RSA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发现,DICER rs3742330/DROSHA rs10719 GG/TT+TC协同会增加复发流产的风险(OR=1.657,95%CI=1.006~2.731,P=0.047).虽然DICER rs3742330/RANrs14035 GG/TT+TC在URSA组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77,95%CI=0.956~4.087,P=0.066),而DROSHA10719/RAN14035 TT+TC/TT+ TC与复发流产无相关性(OR=0.958,95%CI=0.679~1.353,P=0.808).结论 DICER rs3742330联合DROSHArs10719可能与URSA相关.

  • 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复发流产关联性Meta分析

    作者:张欣文;邵金辉;赵静;李国清;杜柏均;田静

    目的 评价HLA-G 14bp基因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 检索2016年4月前发表的、来自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的相关文献共384篇,经筛选纳入符合标准文献20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M)和固定效应模型(FEM),通过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OR值和95%置信区间作为衡量标准.结果 经过Hardy-Weinberg检验(HWE)及敏感性分析,排除3篇偏离文献.终纳入URSA患者1 880例,正常对照1 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LA-G 14bp InDel多态性与URSA(≥2次)的发生无显著相关,但与URSA(≥3次)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等位基因模型Ⅰvs.D:OR=1.172,95% CI(1.050 ~1.308),PoR=0.005,I2=35.4%;显性模型Ⅱ+ID vs.DD:OR=1.366(1.001 ~1.864),PoR=0.049,I2=62.9%;纯合子模型Ⅱ vs.DD:OR=1.382,95% CI(1.088~1.757),PoR=0.008,I2=23.0%].以人种分组进行分层分析,HLA-G 14bp InDel多态性与URSA间的关联性在高加索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间无显著区别.结论 3次及以上URSA的发生与HLA-G 14bp 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存在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应与欧亚人群种族差异无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