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派中医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作者:杨美霞;张君;郑红斌

    浙派中医代表医家在研究《黄帝内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选取浙派中医类分研究与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代表医家滑寿、张介宾、沈又彭、马莳、张志聪、俞樾等,分别介绍其主要生平及类分、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色.滑寿、张介宾、沈又彭在类分研究中开创了摘要研究《黄帝内经》的先河和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范例;马莳、张志聪、俞樾在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方面开创了篇名注释、集体创作的先例和文献考据方法研究的示例,并对《黄帝内经》全书注释和《灵柩》详注,以及《素问》考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张宗良应用清化痰热法治疗神志疾病验案四则

    作者:陈康;张忠其;徐雅萍;周小红

    张宗良(1909-1983),嘉善魏塘人.早年师承其父张吉旋,后潜心研读历代中医论著,于临床加以实践,生前在浙北地区医名赫赫.民国十九年,先生悬壶于嘉善县城东门,1961年调入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其凭着“一个小枕头,三个手指头”,号脉诊病,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1989年先生被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浙江省当代中医名人”.浙江省国医名师、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教授对张宗良先生学术水平甚为推崇,曾将其部分验案进行整理发表[1].本文就张宗良应用清化痰热法治疗神志疾病经验归纳分析,与同道共享.

  • 守正出新的浙江伤寒学派

    作者:陈永灿;马凤岐;白钰

    "浙派中医"中的伤寒学派,以《伤寒论》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经历了孕育、成长、兴盛几个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临证水平,其发展史是浙江中医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派的代表医家有宋代的朱肱,明代的陶华,清代的柯琴和徐彬.文章通过阅读和研究四位医家的相关著作,对伤寒学派的学术特点做了探析,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旨遵《内经》,以经解义;法宗六经,合以八纲;立足伤寒,兼论温病;意承仲景,别有发挥;诊病识证,尤重脉诊;依经制方,方外有方.

  • 浙派中医对中医药学术进步的贡献

    作者:朱建平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钟灵毓秀,华物天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揭开浙江历史的序幕.自跨湖桥文化开始,后经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时期的"越文化",尤其宋室南迁以降,历元明清,以至近世,浙江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同样,浙江中医源远流长.浙江名医多,名著多,有文献记载的医家医著更多.据《浙江历代医林人物》统计,截至1980年逝世医家1800余人.《浙江医籍考》载:截至1911年古籍2039种.浙江地少人多,对中医发展贡献大.浙江占全国面积的1.1%,2016年浙江人口占全国的4%,而据《浙江中医药文化博览》介绍,高校教材《中国医学史》所载全国名中医58人中浙江有20人,占34%;全国名著496部中浙江有94部,占19%;《中国医学大事年表》所载全国中医大事216件中浙江有35件,占16%.以中医史的视角,历数千年,环顾全国来审视浙派中医对我国中医药学术进步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

  • 李氏内科从“虚”论治眩晕临证经验

    作者:宋文茜;李虹

    [目的]总结李氏内科治疗眩晕病临证经验,提高中医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归纳前人对眩晕病的认识,通过门诊跟师抄方,分析典型医案,总结李氏内科辨证施治经验,并以2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李氏认为眩晕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饮食不节、过劳、情志内伤等致脾肾亏虚,虚风内动.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强调补虚为主.临床治以健脾补肾、敛肝熄风、活血化瘀,以自拟“眩晕六味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所举医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证实拟法拟方有效,施治经验切实可行.[结论]李氏内科从“虚”论治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陈无咎衷中参西诊治脾胃病特色探析

    作者:白钰;王恒苍;陈永灿

    [目的]探析近代浙江义乌名医陈无咎以衷中参西为主要观点的脾胃病诊治特色.[方法]通过研读陈无咎相关著作和他人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整理其诊治脾胃病方面的有关内容.从陈氏论述较为详尽的膈证、胃痛、反胃、胃胀、胆枯病证着手,挖掘探讨陈氏对5种脾胃病的病机分析和辨证论治特点,并结合陈氏临证验案分析总结其遣方用药特色.[结果]陈氏论治脾胃病融合中西医理念,观点独到,如以消食祛风法治膈证,消磨食积法治胃痛,实肠虚胃法治反胃,清补并用法治胃胀,清胆和胃治胆枯,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病机治法制订痛鬲汤、驱寇方、通胃汤、缩胃饮、清胃饮以及还胆汤验方.根据陈氏医案记载,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陈氏在脾胃病诊治方面,秉持衷中参西观点,治法理念独树一帜,遣方用药别具一格,对当今治疗临床治疗类似脾胃病极具借鉴价值.

  • 范文虎脾胃病证治经验举要

    作者:王恒苍;白钰;陈永灿

    [目的]举要介绍近代浙东名医范文虎脾胃病证治经验.[方法]通过梳理范文虎诊治脾胃病医案及他人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整理其诊治脾胃病方面的内容,从范氏治疗呕吐、吐血和黄疸三种病症着手,挖掘整理其对此三种病证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经验.[结果]范氏辨治呕吐多从脾、胃、肝出发,辨证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为多见,治用温中运脾、疏肝和胃为主;辨治吐血,将其病根分虚、瘀,治疗以温补中焦和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滋阴或清热;辨治黄疸,按病程将其分为黄疸初起与黄疸日久,初起清利退黄,日久峻下制胜.治疗时对经方、验方亦是灵活运用,变化多端,恰到好处.[结论]范文虎诊治呕吐、吐血、黄疸经验独到,辨证确的,治疗多以经方为主,亦有时方加减,用药至多八九味,药简而力宏,值得中医临床学习借鉴.

  • 揆度求奇恒 黄溪无止境——黄山名士陈无咎医学思想撷析

    作者:杨奕望;陈丽云;吴鸿洲

    简述民国时期黄山名士陈无咎的传奇经历,分析其医学思想.治学宗从《内经》,实践崇尚揆度;弘扬丹溪学说,创办中医院校;主张取长补短,融汇中西医学,旨在发展中医.

  • 宋以后浙派中医变迁及对浙派中医儿科影响初探

    作者:赵文坛;陈华

    [目的]探究宋以后浙派中医发展历程及学术渊源,并从中分析对浙江儿科流派现状的影响.[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历史背景、医学流派、医家生平、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方面,总结浙派中医的发展过程.归纳浙江中医儿科流派现状特点,并剖析浙派中医对浙派中医儿科现状形成的影响.[结果]宋室南渡是浙派中医发展的转折点,钱乙、金元各家学派与浙派中医存在源流关系,易水、河间、丹溪、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学派在浙江广为传播.浙江中医儿科植根于浙派中医,在其影响下,中医儿科临床偏于滋阴清热,略于应用麻桂等辛温之剂.[结论]浙派中医的形成是众多学派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钱乙、河间、丹溪、温病等学派对浙江近代儿科医家影响深远,形成以滋阴、清热为主导的儿科临床特点.

  •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特色浅析

    作者:陈学奇;葛蓓芬

    [目的]总结《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一书中调经的学术特点及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该书“调经门卷”中陈氏对月经病病因的认识,总结“调经门卷”中五十三论及五十四张处方记录中对月经病诊治的临床心得,浅析陈氏调经的学术特点及精辟独到的遣方用药经验.[结果]“调经门”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是天癸及冲任二脉因素引起,陈氏调经特色是以养血为主、行气为先;辨证调经,治重“通”“补”;重视脾胃、运脾为法;用药平和,重视炮制.[结论]陈氏调经特色鲜明,以调和气血、补益二天为法,临床遣方用药以平和为要,值得临床推广.

  •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源流与学术特色

    作者:管家齐;宋捷民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本草学派的历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色.[方法]以文献研究、人文古迹及遗址考证等方法,疏理分析历史人物,总结归纳学术思想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早可至8000年前,据初步统计历代浙派中医本草学派著书约一百七十余部,代表人物有桐君、范蠡、魏伯阳、陈藏器、陈师文、卢复、张志聪、吴仪洛、赵学敏等.学术思想特色为注重创新、经世致用、尊经重典、药用鲜清.[结论]浙江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古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习,所以历代浙江地区本草名人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并逐惭形成具有创新致用尊经药鲜等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