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Q39在缺氧条件下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作者:张博;翁勤洁;陈中婷;姜发琴;盛荣;胡永洲;何俏军;杨波

    目的:探索3-(4-溴苯基)-2-(乙砜基)-6-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Q39)在缺氧条件下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①MTT法测定Q39对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②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染料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③流式细胞术测定K562细胞凋亡率.④JC-1染色法观察Q39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⑤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低氧条件下细胞内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 -3、PARP、Bax、Bcl-2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缺氧(3%O2)条件下,Q39对K562细胞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制增殖作用,IC50为(0.21±0.05)μmol/L.经DAPI染色证实,Q39作用6 h后开始诱导K562细胞凋亡,后期细胞体积缩小,并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K562细胞与Q39共孵育0、6、12和24 h的凋亡率分别为2.8%、3.2%、5.9%和19.2%.JC-1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孵育0、6、12、24和48 h后Q39使K562细胞的线粒体△ψm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且具有时间依赖关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Q39降低K562细胞的HIF-1α、pro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促使PARP裂解.结论:Q39在缺氧条件下对K562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通过降低HIF-1α蛋白表达和调节其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促使K562细胞线粒体△ψm下降,诱导细胞凋亡.Q39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和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双氢青蒿素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曹鹏;冷东瑾;李滢;张紫薇;刘磊;李晓岩

    青蒿素作为抗疟特效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水溶性小、口服效果差等缺点,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保留其母核的多种衍生物。其中双氢青蒿素( DHA )的抗疟活性更强,且具有在体内代谢速度快、水溶性好等优点,同时DHA对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与自身结构中的过氧桥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需要摄取更多的铁离子,因此肿瘤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转铁蛋白受体。 DHA能在亚铁离子的存在下使过氧桥发生断裂,产生自由基从而对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并能使转铁蛋白受体发生内吞,阻止肿瘤细胞从外界摄入必需的铁离子。本文主要从DHA加速细胞氧化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以及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对其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NB4细胞株的影响

    作者: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

    目的 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 mmol/L的MLT与1 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 mmol/L的MLT和1 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 h后进行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联合ATRA作用于NB4细胞24、48、72 h后,促进细胞的凋亡率为16.23%±0.38%、31.03%±0.51%和55.65%±2.68%,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2.66%±0.36%、57.31%±3.12%和81.74%±0.4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则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8.1%±0.3%、73.3%±0.4%和83.2%±0.2%),S期细胞减少(23.1%±0.1%、23.2%±0.5%和8.2%±0.1%),均优于单用MLT组或ATRA组(P<0.05).结论 MLT和ATRA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药.

  • 化合物2G2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作者:翟倩;李扬;李长燕;詹轶群;徐诚望;王治东;丁亚丽;李莉;刘刚;杨晓明;汪思应

    目的 建立基于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活力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特异性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增殖抑制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以K562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在96孔板上,利用MTS/PMS比色实验测定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具有抑制K562细胞活性的化合物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完成了1 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对筛选得到的活性化合物通过3H-TdR掺入实验、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和凋亡检测等实验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 建立并利用96孔板药物筛选模型,筛选获得一个具有一定特异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化合物--2G2.结论 成功建立了抗白血病药物的筛选方法,为白血病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筛选模型.

  • 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占贞贞;陈思;叶艳;吴萍;张旭东;张林杰

    目的 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和紫杉醇共同作用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处理SGC-7901及BGC-823细胞早期(24 h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自噬高峰期出现紫杉醇诱导3~6 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紫杉醇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自噬可以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紫杉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且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会拮抗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为胃癌化疗耐受提供新的解释,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坏死性死亡

    作者:郝延璋;叶艳;谢奇朋;张旭东;张林杰

    目的了解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Puma、Noxa的表达水平和胃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p53、Puma、Noxa的mRNA水平.结果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时IC50为3mg/L;3 mg/L顺铂诱导0、8、16、24、32、40、48 h后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4.1%、4.9%、5.5%、7%、9.3%、12%;非凋亡性死亡率分别为0%、17.6%、21%、25.4%、29.8%、32.9%、37.7%;PI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7%、20.6%、24.9%、29.9%、36.3%,41.2%、48.6%;顺铂诱导前后细胞p53、Noxa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Puma可能不表达.结论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推测其可能为细胞坏死;胃腺癌细胞的凋亡耐受可能和顺铂不能诱导细胞p53及其转录靶点Puma和Noxa表达增加相关.

  • 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姚梦醒;桂淑玉;何苇;李庆;周青;陈飞虎;汪渊

    目的 研究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3种浓度的ATRA衍生物和ATRA(1、5、10 mg/L)分别处理A549细胞1、2、3、7 d,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该ATRA衍生物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TRA衍生物处理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别为9.1%、17.8%、47.0%;抑制率亦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分别为18.1%、20.6%、40.4%、83.4%.10 mg/L ATRA衍生物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率达到40.9%,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峰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凋亡过程伴随Bcl-2表达下降,而Bax、Bak、酶原形式的Caspase-3、p53、NF-κ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TRA衍生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曾庆曙;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 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 mmol/L,48 h和72 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 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 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 褪黑素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根深;马勇;魏伟;李瑞麟;陈文笔;严家春;丁体龙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予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实验:MT组大鼠灌胃给予MT[0.125、0.5、2.0 mg/(kg·d)]8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体外实验:从模型组来源的HSC给予MT(10、0.1 μmol/L和1 nmol/L),从正常组来源的HSC给予生理盐水;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细胞凋亡,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A、PCⅢ.结果 体内实验中,MT各剂量组均明显改善CCl4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降低血清HA、PCⅢ.体外实验中,MT 10 μmol/L显著诱导HSC凋亡,各浓度MT均明显降低HA、PCⅢ的水平.结论 MT可能通过诱导HSC凋亡和抑制其合成或分泌HA与PCⅢ而改善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

  • 银杏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晓静;朱美玲;宋洁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FG)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糖尿病对照(DC)、及不同剂量FG(L-FG1、L-FG2、M-FG、H-FG)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第5周起,各治疗组分别给予FG 20、50、100、200 mg/(kg*d)灌胃,共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中Bax和Bcl-2基因表达强度,利用生物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Bax和Bcl-2在DC组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细胞较NC组免疫强度增强;在各治疗组的强度较DC组减弱,其中M-FG、H-FG组与D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各治疗组与NC组比较,其表达仍有增强,L-FG1、L-FG2组与N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G可以影响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并可能由此影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 通心脉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AKt及p38α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晓丹;严世芸;秦仲君

    目的:观察通心脉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AKt及p38αMAPK(p38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通心脉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ELISA)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p38α MAPK(phosphorylated p38α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α MAPK、p-AKt(phosphorylated AKt)及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对比,正常灌流组、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MDA 、TNF-α、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OD 及CAT 含量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38αMAPK及AKt在各组表达相对恒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αMAPK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激活,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激活,而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通心脉方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p-p38αMAPK表达,减少TNF-α的形成,进而抑制caspase-8及caspase-3活性以及激活细胞增殖信号AKt有关.

  • 黄芩苷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英俊;付莉;华海婴

    目的:探讨黄芩苷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凋亡的作用机制,为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处理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株SW-116凋亡.结果:50,100,200 μmol/L黄芩苷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凋亡率与剂量呈正相关,SW-1116的凋亡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变化,细胞周期分布呈现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结论:黄芩苷能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具有抗肿瘤作用.

  • 莪芪抗瘤方剂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内Ca2+水平的影响

    作者:郝军;陈彻;陈龙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莪芪抗瘤方剂在体外对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10%浓度的含药血清与白血病HL-60细胞共同培育24,48,72,96 h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亚二倍体峰),用Fura-2/AM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0%浓度的含药血清处理组,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膜起泡,核断裂及形成凋亡小体等,以72 h为明显;可见DNA含量低于G1期的凋亡细胞群,其凋亡百分率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10%浓度的含药血清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莪芪抗瘤方剂含药血清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有关.

  • 十一方药酒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武;张锡流;廖小波;黄海滨;叶星江;韦贵康

    为观察十一方药酒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新西兰白兔40只,造成左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成用药组与对照组各20只.于术后第5、11、21、28天取其骨痂做成石蜡连续切片进行HE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凋亡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E观察发现第5天时,用药组血肿吸收、机化快于对照组(P<0.05).第11天时,用药组骨内外膜成骨细胞增生数量较多;而对照组成骨细胞较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21、28天时,骨痂形成量与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TUNEL观察发现整个愈合过程均发现有细胞凋亡.第5天,两组均可见到凋亡细胞,但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11天,两组的凋亡细胞均增加较多,用药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表明该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加速细胞增殖成熟分化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对细胞凋亡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 芍药苷对黑色素瘤 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林春玲;赵延明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黑色素瘤 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5、1、2 mg/mL)芍药苷处理黑色素瘤 A‐375细胞后继续培养24 h ,M TT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Hoechst 染色检测细胞形态, Western Blot 检测抑癌基因 Bax 、细胞增殖抗原(PCNA)、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芍药苷对 A‐375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在48 h 达到高峰;Hoechst 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逐渐增高,细胞裂解强度增大;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芍药苷上调 Bax 表达,下调 PCNA 表达,抑制 NF‐κB p65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芍药苷诱导黑色素瘤 A‐375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 NF‐κB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豚鼠鼻黏膜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福权;王锦玲;刘顺利;米文娟;王荫椿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A)对豚鼠鼻腔黏膜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BTA组和对照组.BTA组左侧鼻腔以浸有10U (0.2 ml)BTA的Merocel作用1 h,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BTA.分别于用药后第1周、2周、4周全麻下切取豚鼠左侧下鼻甲黏膜(每组3只),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AB-PAS染色.结果 BTA局部应用第1、2周豚鼠鼻黏膜腺体及腺上皮中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第4周凋亡指数恢复正常.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浆液腺.结论 BTA可诱导豚鼠鼻黏膜浆液腺细胞凋亡.

  • miR-369-3p通过调控VEGFC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振伶;邵焕军;郝丽娜;刘军

    目的 观察miR-369-3p对膀胱癌细胞EJ和5637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基因的调控作用,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转染miR-NC(对照组)或转染miR-369-3p(观察组)至膀胱癌细胞株EJ和5637;采用Targetscan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369-3p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VEGFC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C、p-Raf-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369-3p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69-3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369-3p后,EJ、5637细胞中VEGFC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Raf-1和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形成的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 miR-369-3p可通过干扰VEGFC基因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及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可能为膀胱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标.

  • 雷公藤甲素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刁幼林;于建华

    目的 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株并用不同剂量的TP(1×10-6 mg/ml、1×10-5 mg/ml、1×10-4 mg/ml、1×10-3 mg/ml)进行处理,以不含TP的I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处理后12、24、48 h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率;处理后48 h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凋亡分子、侵袭分子的mRNA表达量.结果 (1)不同剂量TP处理后12、24、48 h时,同一处理时间点,TP处理剂量越大、SKOV-3细胞的凋亡率越高,同一处理剂量,TP处理时间越久、SKOV-3细胞的凋亡率越高,TP能够以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加细胞凋亡率;(2)不同剂量TP处理后48 h时,TP处理剂量越大,细胞色素C(CgC)、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越高,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MMP9、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量越低;TP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CytC、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降低Bcl-2、MMP2、MMP7、MMP9、N-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量.结论 TP能够诱导卵巢癌细胞株凋亡,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细胞侵袭是TP发挥促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

  • 下调COX-2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奥雪;彭健

    目的 探讨小RNA干扰COX-2表达后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的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中的COX-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电泳印记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OX-2的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GC7901、GES及转染COX-2 siRNA后SGC7901的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COX-2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转染COX-2阴性对照(NC)组,转染COX-2siRNA组COX-2表达降低(P<0.01);MTT结果显示细胞系SGC7901转染COX-2 siRNA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显示,COX-2的表达下调后,SGC7901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P<0.01).抑制COX-2的表达可以下调Bcl-2及上调Bax的表达(P<0.01).结论 COX-2具有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系的增殖能力.

  • Cathepsin L在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中的作用

    作者:彭旭;张创;张智搏;孙李晴;王婷;唐敏;唐璐;周颖

    目的 探讨Cathepsin L在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周龄为10~12周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60只,体重(280 ±20)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RI组)25只;Cathepsin L抑制剂Z-FY-DMK干预组(CLI组)25只;IRI组、CLI组大鼠分别按3、6、12及24h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为四个亚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CLI组于术前30 min侧脑室穿刺注入Z-FY-DMK(20 μg/μl)×5μl,Sham组及IRI组于术前30 min侧脑室注入浓度为10 ml/L的二甲基亚砜(DMSO)5μl.对大鼠运用Longa's 5级标准评分法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24h时间点相对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暗带区相应时间点Cathepsin L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RI组Cathepsin L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3、6、12 h呈上升趋势,12 h达到高峰,24 h下降,均高于Sham组(P<0.05);CLI组各相应时间点Cathepsin L蛋白的表达较IRI组表达减少(P<0.05).结论 Cathepsin L可能参与了大鼠短暂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

10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