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双龙丸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王会玲;胡婉英

    目的: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为了评价中药双龙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52例有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双龙丸治疗组和开博通对照组.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截面积、斑块厚度及面积,以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经双龙丸治疗后,IMT由1.32mm降低到1.16mm,平均降低0.162mm;内中膜截面积由44.23mm2减少到38.11mm2,斑块厚度由2.46mm减少到1.88mm,平均减少0.57mm;斑块面积由45.89mm2减小到36.83mm2,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双龙丸能降低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面积.双龙丸有阻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作者:肖东芳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脂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积分和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改善其脂代谢指标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

  • 超微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莎日图;红华;刘婧;王丽娜;郎瑞;孙爱童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SMI及超声造影,并行对比研究.结果:30例共发现79个斑块,其中等回声斑块25个,混合回声斑块35个,溃疡斑块19个;SMI检出新生血管72个,超声造影检出新生血管74个;经Kappa检验,2种方法检测新生血管一致性良好(K=0.708,P<0.01).结论:SMI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而对斑块的稳定性作出客观评价.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经皮超声消融治疗

    作者:伍丽红;惠凯;李春双;蔡振利;罗璇;邵琦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超声消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口服相同剂量的拜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采用经皮超声治疗仪沿颈动脉走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共10天。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及3个月查颈部血管多普勒及头部CT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性质变化以及有无新发梗死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斑块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达80%,2组均未发生缺血事件,头部CT无新发梗死灶。结论:应用经皮超声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国天;陈永生

    目的 探讨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 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斑块组92例与无斑块组77例,将CAS分为0-4级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斑块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1);CAS 0,1,2,3,4级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CAS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曹观新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GAS)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即有无斑块形成)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4例)和无斑块组(36例),检测所有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Cr),同时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病史.结果 斑块组年龄、吸烟、高血压发病率、糖代谢异常发病率、TC、TG、LDL、FIB浓度、hs-CRP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两组间性别、HD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和TC、TG、LDL、FIB、hs-CRP指标升高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