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仁温胆汤治疗痰浊上蒙型后循环系统TIA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黄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TIA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暂.由于大多数TIA仅持续5~15min,因此只导致轻的脑部损伤,而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笔者用三仁温胆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一症略有心得,现报告如下:

  • 后循环缺血的预测研究

    作者:孙光明;王丽萍;高西平;胡洋

    目的 探讨长期反复头晕发展为后循环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 对100例长期反复头晕患者和100例健康者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头晕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头晕正规治疗组和非正规治疗组之间,在性别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头晕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头晕正规治疗组和非正规治疗组之间,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史等指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后循环缺血二级预防中,可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作为识别高危人群的重要标志,病后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降血糖药及干预血脂异常是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赫能福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1例,好转16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9例,好转26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系统.

  • 经颅多普勒对脑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

    作者:刘文静

    目的 探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形成侧支循环的程度,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根据结果 选择大脑前循环系统或后循环系统闭塞患者,了解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中前循环系统或后循环系统闭塞患者,经颅多普勒显示部分患者眼动脉侧支通路、前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或后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均出现软脑膜吻合侧支循环.少数患者(8%)未发现侧支循环.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经颅多普勒可提供有关侧支循环建立的信息,初步分析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为指导愈后提供帮助.

  • 不同分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研究

    作者:徐南飞;周琛斐;徐德恩;许著一;姚晴宇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TI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采集246例TIA患者和246例同期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将TIA患者分为前循环系统TIA组( AC-TIA)160例和后循环系统TIA组(PC-TIA)86例。24 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IA组和AC-TI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0.01);与AC-TIA组比较,PC-TI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C-TIA组和AC-TIA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脉压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0.01);与AC-TIA组比较,PC-TIA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脉压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C-TIA组和AC-TIA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 P<0.05~0.01);与AC-TIA组比较,PC-TIA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增大(均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不同分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存在差异。

  • 急性脑后循环缺血性事件临床分析

    作者:王雅静;王新平;陈荣杰;王东;吕凤琼

    目的 分析后循环缺血(PCI)的危险因素及受累血管情况,为防治PCI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各8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PCI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PCI血管病变中高达90.4%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循环TIA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8.21%,脑梗死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5%.结论 PCI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以前后循环血管同时受累为主.

  • 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樊新颖;李敏;马敏敏;刘德志;朱武生;贾伟

    目的 探讨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首发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3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机制,并对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37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有血管病变者195例(57.9%),共394处,其中以椎动脉起始部病变为常见,其次为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后循环梗死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4.9%),其次为吸烟、糖尿病、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血管病变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心脏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发生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血管病变.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疗效分析

    作者:易海波;刘军;郭建华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眩晕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与盐酸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显效31例(63.27%),有效12例(24.49%),无效6例(12.24%),总有效率为87.7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以静脉输注方式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系统,对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辨证临床诊疗指导标准

    作者:聂云天;孙权;王慧荣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古今中外临床上都对后循环缺(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都进行过深入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中医学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着独到的诊疗见解,本文阐述后循环缺血的基础知识,祖国医学的辩证分型、辩证治疗以及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新认识.从中医辩证学理论方面将对后循环缺血性的发病机制以及分型治疗进行深入剖析,阐述中医辩证理论基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治疗发挥指导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