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细胞分析仪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报警与推片复检结果比对

    作者:陈立新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报警的结果与推片复检结果比对后报警信息的准确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34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经过X N1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查为阳性预警的异形淋巴细胞的标本为210例,用手工涂片法对210例阳性预警的异形淋巴细胞的标本复检,判断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对130例阴性异形淋巴细胞标本用手工涂片法复检判断阴性结果的准确性。结果:X N1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查为阳性预警的异形淋巴细胞阳性准确率为76.2%,阴性异形淋巴细胞复检后阴性准确率为97.7%。结论:X N1000型血细胞分析仪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报警的结果的准确性较高,结合手工涂片复检可预警相关疾病,提高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5例临床分析

    作者:党秋菊;崔家幸

    目的 对8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间我科85例IM患儿的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3月及10月为发病高峰,76.5%为学龄前患儿,患儿均发热,98.5%咽红、咽痛,82.4%扁桃腺充血,65.9%扁桃腺有白苔;75.3%颈部表浅淋巴结肿大,56.5%肝脏肿大,43.5%脾脏肿大,18.8%眼睑肿胀,17.6%皮疹,12.9%肺部干、湿性啰音;37.6%有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症状;31.8%肝功能异常,98%的患儿血异形淋巴细胞比例>10%,发病第8天后EBVCA-IgM阳性率为100%.结论 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个系统,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误诊漏诊,减少并发症.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治疗体会

    目的:对我院6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临床诊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6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M患儿以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鼻塞、眼睑浮肿为主要表现,血常规检查外周血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EB病毒抗体均阳性,经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均痊愈。结论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通过分析儿童 IM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 无明显出血和肾损害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

    作者:王育强;李茹;李艳秋

    1病历简介例1.患者,男性,29岁,消防战士.主因发热伴寒战4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寒战和眼眶痛.在门诊按感冒处理,2天后病情加重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T 38.5℃,P 98次/min,R 22次/min,BP 120/80 mmHg(1mmHg=0.133 kPa).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李熠璐;徐迪;温静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为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样化改变,全身多器官系统可受累.因为本病成年人患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程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并终确诊的一例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急性期异形淋巴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杨震;潘明;赵海军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显微镜计数40例RV腹泻婴幼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和20名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异形淋巴细胞;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计数为(16.18%±3.5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 +/CD8+比值分别为(50.93%±5.86%)、(22.02%±5.17%)、(27.07%±4.79%)及(0.84%±0.2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RV腹泻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数量升高,淋巴细胞亚群异常;RV腹泻患儿急性期进行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较好的反映患儿的机体免疫状态.

  • 术语“异形淋巴细胞”应规范、统一

    作者:郝冀洪;李顺义

    异形淋巴细胞为抗原刺激后的一类转化型细胞,其胞核和胞质都有形态学改变,特征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嗜碱性增强、出现空泡,胞核变大、染色质疏松、甚至出现核仁,是一种形态异常的淋巴细胞.《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将其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国内外有称变异淋巴细胞(variant lymphocyte)[1-2],有称不典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3],也有称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4].不同的命名既影响了临床教学,也困扰着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甚至引起患者疑虑.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5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黄润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感染致体内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儿童常见的感染之一,多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典型性,给诊断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而其伴发的多脏器损害如不加以重视而未能及时诊治则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少数患儿常出现系统外并发症,易造成多个脏器损害.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常规特点分析

    作者:陈丽芳

    目的正确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血常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999~2004年治疗的158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增多症患儿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WBC)总数以升高为主,部分正常,个别可降低.分类中以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当中可见有相当高比例的异形淋巴细胞.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大致正常或降低.结论IM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既有其显著特点又存在复杂多样化.它除了可提高实验室人员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外,更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的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注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

    作者:魏宁康;杜元元

    目的 如何有效降低血液病的漏诊、误诊.方法 对安康市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对白细胞(WBC)>25×109/L或WBC<4.0×109/L的761例血液标本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 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33例,核右移4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95例,异形淋巴细胞大于5%的有62例,幼稚细胞7例,有核红细胞20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9例,大细胞性贫血3例,血小板计数异常9例.结论 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疑似血液病和血液学检查异常时必须同时进行外周血图片检查.

  • 263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常琴;赵雪晴;吕奎林;王丽雁;张雨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1-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误治.我们分析了263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IM的诊断及重症判别能力,减少误诊.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263例IM患儿,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IM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70例,女性93例;发病年龄6个月至13岁,其中6个月至1岁43例(16.35%),>1 ~3岁98例(37.26%),>3~6岁75例(28.52%),>6~13岁47例(17.87%);发病季节:夏秋季(6~11月)占58.17%,高于冬春季(12月~次年5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