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未病”健康管理在消化内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杨立东

    消化内科涉及的主要疾病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研究、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等,较为多发,病程普遍较长、容易反复。中医认为其病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治未病”健康管理在消化科的应用主要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阶段。该文将以消化内科为研究平台,将“治未病”健康管理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探讨“治未病”理念在消化内科疾病预防治疗中的效果并浅谈自己的体会。

  •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探索

    作者:倪荣;戴国琴;刘新功;杨佳琦;陈辉;商发友;朱晨曦;顾亚明

    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意义,系统论述了杭州某区卫生系统2008年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创新,2009年开始将中医“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阐述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初步实践、具体措施、主要成效,并对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传统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气郁体质的中医健康管理初探

    作者:侯献兵;郑晓丽;赵辉;朱中书;侯英荣;李爱敏

    气郁体质是王琦教授提出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在整个人群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依据气郁体质特征、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对气郁体质人群从先天禀赋及后天的饮食、起居、运动、心理等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从而实施对气郁体质人群的健康指导、跟踪服务和体质管理,进而实现“防病未然治未病、医学重心前移”的目的.

  • 阳虚体质的中医调养护理

    作者:秦红静;侯献兵;韩亚妹;胡芳梅;王海章;刘英莉

    阳虚体质是常见的八种偏颇体质之一,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冷、喜热饮食、手足冰冷、胃部怕冷、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患;感邪易从寒化等。笔者依据阳虚体质的特征及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体质干预临床,分别从如何避开致病因素、不同的季节如何调养、不同的时辰如何调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施护;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等方面进行因体施护;应用穴位点按、拔罐、刮痧、药茶、穴位热敷等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针对阳虚体质的胃脘部冷痛、腰膝怕冷等症状使患者进行自我调养;总以多方位、多种疗法综合对阳虚体质进行体质护理。

  • 湿热体质的中医调养护理

    作者:韩亚妹;王淑芳;侯献兵;刘英莉;张金鑫;沈振艳

    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面垢油光,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1]。我科综合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2],同时配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教育,调治63例湿热体质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中医体质护理分别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及不适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导

    作者:韩雪;刘文华

    脂肪肝属现代多发疾病,且易衍生多种并发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积极预防,及早诊断并进行干预可有效阻断其进一步发生发展,或达到“可逆”之效。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而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与预防医学具有一致性,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宏观发挥其整体调节作用,临床收效显著。

  •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百合病诊治思路分析

    作者:王维广;李成卫;王庆国

    为揭示《金匮要略》原本的诊治思路和治疗体系,应用原文明确提出的“治未病”理论对百合病进行分析。结论认为《金匮要略》百合病的诊治中既有针对主症与病机的直接治疗,也有基于“治未病”的预防治疗、间接治疗或整体治疗,其诊治思路可以拆分为辨治已病和辨治未病两个步骤。明确这个问题,无论对于张仲景原本诊治体系研究,还是对发展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 《黄帝内经》归来——中医“治未病”观探析

    作者:殷克敬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人们心身威胁不断被深入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又一次提到了重要地位,当今地球环境破坏,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诸多智者将目光投注到中医传统文化,期待享有养生保健的公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方明示,也是人们的夙愿.故以《内经》“治未病”观探述其理念,遵照其思想和方法掌握规律,先时而治,防病于未然.

  • 气郁体质的中医健康教育初探

    作者:史兰俊;侯献兵;郑晓丽;李爱敏;赵辉;刘英莉

    气郁体质是常见八种偏颇体质之一,我“治未病”中心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及体质特征,综合应用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并结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对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分别从避开致病因素、四季养生、时辰养生、气郁体质健康教育处方、病症养生处方及健康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议将中医科普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雷黎

    文章总结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医院后勤管理、消防安全、设备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未病先防,一个是既病防变.在医院管理中重点运用“治未病”的预防和前瞻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将困难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

  • 中医药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高睿;魏巍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健康产业蕴含巨大潜力.中医注重“治未病”,中医药将在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旨在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将“治未病”理念引入中医护理教学的尝试

    作者:曹月

    “治未病”健康工程是近来国家大力在社区推广的项目,在教学中恰当引入,让学生乐于接受,善于学习,逐步形成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掌握一些简单、实用、有效的“治未病”手段,对以后工作有一定裨益.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观察

    作者:付英杰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与“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冠心病住院患者92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接受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水平、MACE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景辉

    目的:探究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DM)“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DM患者,依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体质辨识,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给予“治未病”健康管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糖为(6.21±0.04)mmol/L,低于参照组的(7.63±0.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胆固醇(TC)为(4.03±0.02)mmol/L,优于参照组的(5.12±0.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甘油三酯(TG)为(1.38±0.03)mmol/L,优于参照组的(1.72±0.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质辨识用于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可明显改善各个血糖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初探

    作者:余皎莹;翁丽丽

    探讨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结合常规体检及体质辨识结果开展疾病风险评估,运用中医药特色风险干预措施,分为“未病”、“已病”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 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丽娟

    目的:探讨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亚健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艾灸法“治未病”方法,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疲劳量表评分及工作效率得分.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艾灸法治疗,患者在治疗干预前的疲劳量表评分为(10.40±2.01)分,干预后的评分为(5.62±1.50)分,P<0.05;患者治疗干预前的工作效率得分为(6.05±0.93)分,干预后得分为(8.08±0.50)分,干预前后评分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能显著改善亚健康患者脑力疲劳状态,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治未病”理论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丁文;吴小玉

    我国自1999年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仅仅延长寿命?如何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控制?怎样使老年人的独立功能大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照顾者的能力?如何减轻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这些问题,尤其是患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康管理是一种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1].实施健康管理对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正在探讨一种以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四级预防”的观点不谋而合,被认为既古老又先进,达到了至高的防治境界[2-4].两千多年来,它一直被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且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5].

  • 从“未”字说“治未病”

    作者:杨玲玲;韩俊昌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痔瘘病三级预防

    作者:罗艳;张鑫麟;朱丽娟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不谋而合.针对不同痔瘘疾病高发病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重视一、二级预防、把疾病发展控制在社区工作范围、甚至是自我管理,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亦是近年来医疗改革提出的新方向.患者对痔瘘疾病知晓率低且缺少保健意识,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门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健康指导,并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我国医学的发展已从被动治疗提高到主动预防的水平,中医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仍具有巨大潜力.

  • 中医治未病理论溯源

    作者:先小乐;肖相如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