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溻渍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疗效分析

    作者:赵宁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溻渍配合运动疗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每组24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结论:中药塌渍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疗效显著,无创伤,无不良反应.

  • 从整体治疗中风肩痛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戴淑青

    论述了中西医对中风后肩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其分析从而得出从整体论治中风后肩痛的思路与方法.

  • 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段轶轩;张照庆;骆小娟;尹晶;夏杨

    目的:运用不同量表观察并探讨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和臭氧穴位注射组30例.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内热针42℃治疗,持续20 min,1周1次,结合臭氧穴位注射3 mL/穴,隔日1次;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温针灸及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臭氧穴位注射组予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3组均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检测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简易上肢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在治疗2周末达到79.31%0(23/29),在治疗4周末达到86.21%(25/29),在治疗6个月末达到93.10%(27/29),均明显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和臭氧穴位注射组同时期的总有效率(P<0.05).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治疗后FMA、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FMA及ADL评分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

  •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系统评价

    作者:聂文彬;刘志顺;赵宏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计算机和人工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对所有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所有试验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的研究均为低质量文献.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可能有效,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影响了论证强度,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

  • 铍针配合经络诊察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红;苏凤哲;汪芗;王惠敏;王丹;杨文婷;张俞;陈响;于鑫

    目的:探讨铍针加经络诊察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经络诊察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外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腧穴热敏化的影响

    作者:薛斐然;张维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温和灸对中风后患者肩偶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长时程温灸组、短时程温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单纯针刺肩偶穴,长、短时程温灸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20min和10min的灸治.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肩痛程度和肩痛频度的评定,并对肩痛程度和频度的变化与热敏化现象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肩痛程度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疼痛频度评分除对照组外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长时程温灸组疗效较对照组及短时程温灸组更佳((P<0.01或P<0.05)).热敏化现象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及频度的减轻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热敏化灸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20min温和灸能提高临床疗效.

  • 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可行性及机制探讨

    作者:段轶轩;张照庆;尹晶;夏杨;居诗如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出现于中风后的1~3个月左右,据统计中风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约为21%~72%[1],该病不仅给中风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造成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负担,重要的是,它影响偏瘫侧上肢功能的锻炼及恢复,是中风后偏瘫侧上肢致残的重要原因[2],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中风后肩痛发病机制以及内热针疗法治疗机制的相关研究论文,我们认为采用内热针疗法这一新式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肩痛是可行的.

  • 大接经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20例

    作者:王晓敏;刘立安;孙炜;王红

    目的:观察大接经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接经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接经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疗效显著.

  • 内热针痛点治疗中风后肩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吕娟;贲定严;易展

    目的 探讨内热针痛点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内热针痛点治疗,1周治疗2次,对照组予温针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频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频度评分较治疗前下降,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58±1.17,疼痛频度评分为1.01±0.7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痛点治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频度,优于温针,但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 磁振热治疗仪治疗30例中风后肩痛临床观察

    作者:洪安辉;吴杰贤;雷伟东

    目的:探讨磁振热治疗仪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西乐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振热治疗仪LGT-2600B,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积分、关节活动度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止痛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磁振热治疗仪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四子散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友华;朱乐英;詹乐昌;陈红霞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四子散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周后评定视觉类比模拟疼痛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结果:治疗3周后,2组VAS、MBI及FMA-U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3周后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子散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肩痛症状,从而改善中风后偏瘫的功能障碍.

  • 排刺法结合中药塌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常悦松;于璐

    目的:研究排刺法结合中药塌渍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9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中药塌渍法、排刺法以及排刺法结合中药塌渍法治疗,在完成为期4周的治疗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对两组疗效进行评析。结果对比各组治疗前VAS、FMA评分及MB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各组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1、2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2组相比于对照组1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排刺法结合中药塌渍法治疗中风后肩痛是对传统体针治疗的创新性改进,疗效满意。

  • 手三阳接经配穴埋线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观察

    作者:何宇峰;赵明华;吴加利;冼祖新;李明高

    目的:观察手三阳接经配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住院期2周和门诊治疗期10周:住院期间两组均进行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每周1次穴位埋线疗法.门诊治疗期治疗组每周1次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每周5次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0%、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三阳接经配穴埋线治疗中风后肩痛能减轻疼痛、促进肢体活动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经筋恢刺运动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

    作者:周苗;胡彩虹;唐杰;王潇依;李小军;刘娅静

    目的 观察经筋恢刺运动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筋恢刺运动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偏瘫侧肩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5).结论 经筋恢刺运动联合温针灸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疗效确切,较常规的康复治疗更佳.

  • 温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钰;刘飞;丁悦;张东男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肩部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肩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进行温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肩痛症状,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