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热针与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琳;高谦;王刚;田羽玲;梁育磊;孙美玲

    目的 探讨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1月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病区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给予内热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0 d)和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时的VAS评分、PPT结果和SF-36评分.结果 治疗前(0 d)和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压痛阈值(PPT)结果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内热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比腰椎牵引治疗组明显减低,而PPT结果和SF-36评分高于腰椎牵引治疗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和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疗程结束后7 d时两种治疗方法差异不明显,但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且疗效稳定.

  • 内热针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动态心电监护的结果分析

    作者:田羽玲;高谦;王刚;孙关玲;张琳;于丽伟

    目的 通过监测内热针治疗(Inner heating dry needle therapy)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探讨内热针疗法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4月~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病区及门诊收治的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278例,进行内热针治疗,动态监测患者入室时、麻醉时、针刺时、治疗中及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顺利完成治疗,术中无明显不适主诉,无心血管意外发生.心率、呼吸及血压在麻醉时和针刺时有升高趋势(P<0.05),一般持续10 ~ 20 min,但均在可控范围之内.麻醉时心率(77.13±11.78)次/min,呼吸(18.94±3.25)次/min,收缩压(130.8±17.06) mmHg,舒张压(75.40±12.05) mmHg;针刺时心率(76.67±11.85)次/min,呼吸(18.10±3.29)次/min,收缩压(128.97±16.84) mmHg,舒张压(74.23±11.79) mmHg.血氧饱和度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恢复至入室前状态.结论 在内热针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心率、呼吸、血压在麻醉时和针刺时可出现一过性升高,但总体波动平稳可控,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性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应全程动态心电监护,尤其要密切关注麻醉和针刺时各生命体征的变化.

  • 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红外热成像观察

    作者:孙美玲;高谦;王刚;田羽玲;张琳;杜彦涛;杨永涛

    目的 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部温度变化,确定内热针治疗是否改善腰部软组织供血状态.方法 以4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治疗组,采取内热针治疗,29例正常无腰痛症状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治疗组内热针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运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热针治疗组治疗前、后腰部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P=0.005);治疗前,内热针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腰部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4,P<0.001);治疗后,内热针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腰部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8,P=0.145).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温度分布状态,恢复软组织正常供血.

  • 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颈腰痛的康复治疗水平

    作者:高谦

    颈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主要指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如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行性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狭窄症等.这些疾病的康复治疗,近些年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有氧训练、核心肌群训练、肌松剂的应用和辅助器具(颈托腰围等)的应用等.

  • 龟鹿二仙胶联合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程艳萍;刘会全;陈煜华

    目的 观察龟鹿二仙胶联合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龟鹿二仙胶联合内热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62例患者中治疗显效者26例(41.9%)、有效者30例(48.4%)、无效者6例(9.7%),治疗总有效率为90.3%.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膝骨关节严重性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龟鹿二仙胶联合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结构力学指导下内热针治疗膝痹病25例临床观察

    作者:喻红艳;王海丹

    目的:观察结构力学指导下内热针治疗膝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膝痹病患者25例采用内热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结论:结构力学指导下内热针治疗膝痹病效果显著.

  • 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赖建辉

    目的 探讨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9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的诊疗标准和排除标准,把入选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运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内热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明显,见效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 内热针结合温肾理筋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扬

    目的 观察内热针结合温肾理筋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予内热针结合温肾理筋汤,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配合针灸、TDP照射治疗.两组连续服药6周,各组各自对应的外治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成70例,脱落4例;对照组完成71例,脱落5例;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痊愈率35.71%,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定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结合温肾理筋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肯定,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内热针联合云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IL-1和TNF-a水平的影响

    作者:訾璐;王玉;周晶冰;胡小军;余长江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云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检查其对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热针联合云克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云克疗法治疗,疗程为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期2组患者的IL-1和TNF-a水平.并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期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个时期的IL-1和TN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IL-1和TNF-a水平较对照组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个时期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云克疗法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明显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地降低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IL-1和TNF-a水平来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缓膝关节的退化,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段轶轩;张照庆;骆小娟;尹晶;夏杨

    目的:运用不同量表观察并探讨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和臭氧穴位注射组30例.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内热针42℃治疗,持续20 min,1周1次,结合臭氧穴位注射3 mL/穴,隔日1次;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温针灸及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臭氧穴位注射组予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3组均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检测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简易上肢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在治疗2周末达到79.31%0(23/29),在治疗4周末达到86.21%(25/29),在治疗6个月末达到93.10%(27/29),均明显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和臭氧穴位注射组同时期的总有效率(P<0.05).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治疗后FMA、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FMA及ADL评分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

  • 加味四神汤联合针刀及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惠萍;孙卓垒;吴潜;黄曼丽

    目的:观察加味四神汤联合针刀及内热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4例KO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刀及内热针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四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神汤联合针刀及内热针可显著提高KO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关节疼痛.

  • 内热针与温针灸对寒湿型腰痛症: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洋;刘飞;王俊华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寒湿型腰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寒湿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以内热针治疗为治疗组(42例),温针灸治疗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寒湿证候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体征积分与寒湿证候积分(P<0.01),内热针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内热针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痛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红外热成像研究

    作者:庄金刚;程肖芳;王圆圆;钱旭;陈冬;郑俊雄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红外热成像研究内热针治疗对腰部软组织供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的对照组(n=66)及内热针治疗的观察组(n=6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腰部软组织供血状况.结果:(1)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3.2±1.0)与腰部温度(34.2±2.1)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LFR评分(8.4±2.1)与JOA评分(21.6±3.5)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8.49%,高于对照组的78.78%,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好,且能显著提高患者腰部温度,改善患者腰部软组织供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0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树刚;刘嫄;陈魁;余功龙;蒋敏

    目的:观察以疼痛介入治疗为特色的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肿痛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洛索洛芬抗炎镇痛,60mg,2次/d;泮托拉唑护胃,40mg,1次/d;碳酸钙D3片1g/d及阿法骨化醇0.5μg/d,抗骨质疏松;硫酸氨基葡萄糖0.5g/次,2次/d.中药煎剂辨证论治,肝肾亏虚型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怕冷,酸软无力,纳可,大小便基本正常,舌红苔白脉细,用独活寄生汤加味水煎服,1剂/d,饭后服,2~3次/d.每晚睡前加服我院制剂"风湿痹痛丸"5g.,主要针对肿胀严重的膝关节行关节腔灌洗治疗,一般每个膝关节只做2~3次/年.关节腔灌洗治疗后2d进行内热针治疗,目的是消除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善肌腱功能,恢复关节力学平衡.每个膝关节做2~4次,一般把膝关节治疗部位分为内侧面、外侧面、髌骨上部、髌骨下部,每天做一个部位,第2天休息,第3天做第二个部位.若治疗后2个月关节仍肿痛,可再做1次.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对照组与上述治疗基本相同,但不采用关节腔灌洗治疗和内热针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61%,治疗组服用抗炎镇痛药少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以疼痛介入治疗为特色的四联疗法优于单纯药物加理疗方法,安全可靠.

  • 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超声弹性成像研究

    作者:别凡;高谦;周萍;李哲;张金晨

    目的 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n=30)和热磁组(n=30).内热针组予内热针治疗,热磁组予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超声弹性成像测定两组双侧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应变率比值(S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 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两组VAS和NDI均下降(t>2.693,P<0.05);内热针组VAS和NDI显著低于热磁组(F>8.048,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内热针组各肌肉SR明显下降(F>6.22,P<0.01),热磁组仅右侧头半棘肌SR下降(F=4.35,P<0.05).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提高NCNP患者颈部肌肉弹性,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 0.5mm针径内热针密集针刺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后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温莎;高谦;王刚;田羽玲;孙美玲

    目的:探讨0.5mm针径的内热针两种不同针距的密集性针刺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后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造模完成后,20只家兔随机分为1.0cm针距组,0.6cm针距组,损伤对照组.1.0cm针距组和0.6cm针距组共10只,家兔左腿密集针刺针距为0.6cm,右腿密集针刺针距为1,0cm.损伤对照组10只.针刺组分别于内热针针刺前和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测力—位移值(FDD值),测3次求其平均值,记录并统计分析.损伤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FDD值测量方法及时间点同上.结果:组间各时间点FDD值比较:①针刺前:损伤对照组[(1.303±0.064)mm]、0.6cm针距组[(1.3368±0.045)mm]、1.0cm针距组[(1.346±0.065)mm]间F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针刺后2天:损伤对照组[(1.348±0.029)mm]、0.6cm针距组[(2.349±0.135)mm]、1.0cm针距组[(1.834±0.097)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针刺后第7天损伤对照组[(1.346±0.039)mm]、0.6cm针距组[(3.123±0.132)mm]、1.0cm针距组[(2.172±0.06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针刺后14天:损伤对照组[(1.344±0.059)mm]、0.6cm针距组[(4.120±0.219)mm]、1.0cm针距组[(2.278±0.14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损伤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6cm针距组、1.0cm针距组各组内针刺前与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当治疗针径为0.5mm,密集针刺距离为0.6cm时内热针治疗骨骼肌慢性损伤肌张力随时间的改变而降低,针刺后14天肌张力较针刺前明显降低.

  • 内热针治疗足跟痛60例

    作者:黎小雅;董俊球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开展,一共60例跟骨痛患者,随机分组平均30例为一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方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联合采取内热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跟痛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量表)、临床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6.28±1.35分对比,治疗后足跟痛VAS评分6.28±1.35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足跟痛VAS对比,观察组VAS评分2.13±0.50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足跟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内热针 足跟痛 针灸
  • 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覃修桐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参考《神经病学》和《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选择5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各组病例为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内热针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评分、F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1)和对照组(52%)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9.50±3.50分明显更低,FDI评分(躯体)20.00±3.00分明显更高,FDI评分(社会)10.50±3.6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评分明显降低,FDI评分(躯体)明显上升,FDI评分(社会)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快且效果显著,无副反应,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好方法.

  • B超引导下内热针治疗肘关节僵硬72例

    作者:董俊球;刘名峰;梨小雅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运用内热针治疗72例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肘关节僵硬,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为33.2分的患者采用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热针松解治疗,次数为3~5次,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结果:72例患者中,临床控制4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94.4%,Mayo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内热针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是有效的保守治疗.

  • 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PG、IL-6、IL-8、TNF-α因子的影响

    作者:于俊芳;金俊;邹伟伟;龚桢玉;林吉力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酯对内热针治疗患者前列腺素(P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例行枕颈肩内热针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K1组、K2组,每组50例.N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治疗,K1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治疗,K2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舒芬太尼0.1μg/kg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开始时前(T1)、结束时(T2)、结束后6 h(T3)的一般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N组、K1组、K2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K1组、K2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N组,K1组的PG、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K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2/50)显著低于K1组的18.0%(9/50)和N组的22.0%(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N组、K1组、K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K1组、K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K1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K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热针治疗过程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降低患者PG、IL-6、IL-8、TNF-α水平,镇痛效果显著.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