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向钱;贾旭东;王伟;李宁

    目的 研究BN大鼠作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过敏性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经口和腹腔注射2种途径给予BN大鼠致敏原和非致敏原.(1)30只雌性BN大鼠,随机分为卵清蛋白(OVA)组、马铃薯酸性磷酸酶(PAP)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OVA组和PAP组分别每日1次经口灌胃给予1 mg/ml OVA、PAP 1 ml,对照组灌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42 d.(2)40只雌性BN大鼠,随机分为OVA组、OVA+AI(OH)3(佐剂)组、PAP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OVA组、OVA+Al(OH)3组和PAP组在试验第1、5、10天分别经腹腔注射剂量0.1 mg/ml的OVA溶液、含Al(OH)3的OVA溶液(OVA+Al(OH)3=1+1)、PAP溶液1 ml,观察42 d.对照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4、28和42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IgG和IgE.于第21和35天取血分离血浆,测定组胺.测定各组动物的血压变化及胃肠道渗透性.结果 致敏原OVA可激发BN大鼠的过敏反应,包括部分大鼠血压的暂时性下降、特异性抗体(尤其是特异性IgE)升高、组胺升高和部分大鼠的胃肠道通透性增加,而非致敏原PAP反应阴性.结论 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是比较理想的评价食物蛋白质过敏性的动物模型.

  • 利用BN大鼠致敏模型研究HPT蛋白的致敏性

    作者:贾旭东;王伟;杨晓光;李宁

    目的 用BN大鼠致敏模型对HPT(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蛋白的致敏性进行研究.方法 40只BN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HPT蛋白(HPT蛋白组)、马铃薯酸性磷酸酶(PAP)(阴性对照组)及蒸馏水(溶刑对照),剂量均为1 mg/ml,每只动物1 ml,每日1次,连续28 d.于灌胃后第7天,取血分离血浆进行组胺测定.于第14天和第28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IgE水平.于试验结束后第10天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大剂量(5 mg/ml OVA、HPr、PAP或蒸馏水,2 ml/只)激发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压.结果 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HPT蛋白没有激发任何IgE反应,而OVA激发了明显的IgE反应;HPT组的组胺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或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对照组组胺水平升高,与HPT蛋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导致3只大鼠血压暂时降低,而HPT对大鼠血压没有影响.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经口灌胃给予BN大鼠HPT蛋白,没有发现致敏性.

  • BN大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相征;刘秀梅;杨晓光

    为了解挪威棕色大鼠(BN)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24只BN大鼠随机分为灭菌水组(对照组)、卵清蛋白组(Ovalbumin,0VA)、马铃薯酸性磷酸酶组(Potato acid plosphatase,PAP)、鸡蛋清粗提蛋白质组(hen's egg-white protein,HEWP),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灌胃,1ml/只,OVA、PAP组蛋白质浓度为1 mg/ml,HEWP组蛋白质浓度为10.0 mg/nl,每天1次,共6周.检测血清中特异IgE抗体滴度,同时进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PCA).在第28、42天,0VA、HEWP组BN大鼠32倍稀释血清中特异IgE抗体均较对照组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第14、28、42天的PAP组及第14天的0VA、HEWP组BN大鼠32倍稀释血清中特异IgE抗体较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BN大鼠对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OVA和HEWP产生过敏反应,对无致敏史食物蛋白质PAP无过敏反应.BN大鼠模型可能是较为理想的食物过敏动物模型.

  • BN大鼠和豚鼠评价双黄连注射液的过敏反应

    作者:郭姗姗;王意忠;张毅;李德凤;宗桂珍;高英杰;时宇静;苏丹;崔晓兰

    目的 为摸索适合评价中药过敏反应的动物,采用BN大鼠和豚鼠评价双黄连注射液过敏的反应.方法 BN大鼠和豚鼠分为ip或iv临床等倍剂量组(分别为360及300 mg·kg-1)、iv临床2倍剂量组(分别为720及600 mg·kg-1).以双黄连注射液为致敏原,分别对2种动物进行致敏,隔日1次,共3次.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过敏反应症状;采用ELISA法测量血清和组织中组胺含量,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和气管病理改变.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造成BN大鼠及豚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BN大鼠组明显高于豚鼠组,分别为62.86%和36.11%.双黄连注射液可使BN大鼠和豚鼠血清、肺和气管中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各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从数据上看,BN大鼠各组的组胺释放率均高于豚鼠各组.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可造成BN大鼠及豚鼠发生过敏反应.BN大鼠的敏感性可能高于豚鼠,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一氧化氮变化的意义

    作者:王广义;杜晓宏;孟伟;赵军;张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大鼠施行原位肝移植术: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Brown Norway-to-Lewis),异基因移植FK506(Tacrolimus)治疗组,异基因移植氨基胍治疗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Lewis-to-Lewis).结果:大鼠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Nitric and Nitrat,NO2- and NO3-)水平显著升高;给予氨基胍治疗后,血清NO2-和NO3-水平降至正常,移植肝的损害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一氧化氮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一种标志性物质,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可减轻移植肝的损害程度.

  • Lewis型至Brown Norway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施晓敏;傅志仁;丁国善;王正昕;郭闻渊;傅宏;倪之嘉

    目的:建立Lewis(LEN)型到Brown Norway(BN)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观察其排斥反应特点.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LEW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模型36例,术后第3、7和10天分别随机解剖8只受体大鼠,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剩余受体大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受体大鼠术后第3、7和10天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8.75±1.98)μmol/L、(21.12±2.03)μmol/L和(53.63±4.2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291.88±6.83)U/L、(462.33±16.98)U/L和(906.25±68.55)U/L,两者术后均逐渐升高;受体大鼠术后第3天光镜下汇管区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和静脉内皮炎,伴部分肝实质变性,排斥活动指数(RAI)为4~5;术后第7天排斥反应加重,并出现小胆管增生,RAI为5~7;术后第10天排斥反应严重,出现明显汇管区结构破坏,肝小叶消失,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静脉内皮炎明显,肝实质桥接坏死,RAI为7~9分;受体大鼠的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与病理变化一致.结论:LEW到BN大鼠组合有助于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且该模型的排斥反应特点与临床相似.

  • 半导体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宇雷;曲毅;周芳;冯进波

    目的:评价532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功率150 mW,光斑直径75 μm,曝光时间0.1 s)对10只BN大鼠建立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7、14、21和28 d随机选取5只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FFA早期(<2min)和晚期(>10min)荧光渗漏斑数/平均渗漏面积(mm2)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凝后FFA检查经组间两两比较,14、21和28d的早期荧光渗漏斑数/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和28 d与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21和28 d早期和晚期荧光渗漏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斑视网膜的平均厚度与平均荧光渗漏面积有相关性(r=0.73,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诱导BN大鼠的CNV模型是可行的.FFA联合OCT可有效检测CNV的形成和变化.

  • 应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培养表达内皮抑素的Brown Norway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作者:尚庆丽;马景学;高健;白玉;宋欣;朱京童

    目的 应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培养稳定表达人内皮抑素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人内皮抑素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A-h内皮抑素,应用电转移法及脂质体介导法转染Brown Norway(BN)大鼠RPE细胞,以平阳霉素筛选出表达内皮抑素的RPE细胞,传代培养3周.转染后提取RPE细胞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杂交,蛋白印记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内皮抑素在转染RP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RPE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所表达内皮抑素蛋白活性.结果 PCR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的RPE细胞总DNA中存在长度为550碱基对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大量RPE细胞表达内皮抑素mRNA及内皮抑素蛋白;蛋白印记显示,RPE细胞裂解产物中有内皮抑素阳性条带;ELISA法检测到转染后3、5、7、10、14、20 d6个时间点培养上清液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21.5±41.0)、(162.5±23.45)、(78±11.22)、(78±9.87)、(78±10.06)、(78±12.67)ng/ml;MTT显示,培养上清液中内皮抑素能够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304的增生,IC50为45.68 μg/ml,对RPE细胞、K562的生长无影响.结论 经电转移法及脂质体介导转染法获得体外培养稳定表达内皮抑素的RPE细胞是可行的,转染成功的RPE细胞能够稳定表达内皮抑素蛋白,所表达的内皮抑素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