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丛明禹;姜梨梨;敖铜山;杜松龄

    关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除患者发病时所存在阻滞的部位,如玻璃体阻滞、晶状体阻滞以及房角阻滞、瞳孔阻滞等,沟通玻璃体腔与前房,再次建立正常的房水流出路径。在医院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一直是眼科医者面临的难题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应用超声乳化将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再进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可解决晶状体阻滞以及提高患者视力,远期效果较好。

  • 全科医生对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玉兰

    目的 探讨分析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临床因素.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23眼)和对照组(222例294眼),观察两组患者眼球解剖参数、发生恶性青光眼单因素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晶体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等参数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Lowe系数之间差异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因素结果分析得知,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方式等方面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持续高眼压、前房深度<2 mm,眼轴长度<22 mm,晶体厚度<4.5 mm以及手术方式是诱发接受青光眼术后患者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在术前眼轴较短、眼压较高、晶体较薄、前方较浅、房角关闭都会成为诱发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因素,需要全科医生给予高度重视,需要在术前实施A/B型超声仪检测获取患者眼部结构等各项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大限度降低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几率.

  • 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林立

    目的:研究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2018年收治的180例278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并发恶性青光眼将其分为发生组(n=8)和未发生组(n=172),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分别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晶体厚度、术前眼压过高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光眼类型、年龄、房角结构等是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闭角型青光眼类型、年龄、房角结构、术前眼压过高等是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诊治中应予以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多关注.

  • 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16例疗效观察

    作者:古扎丽努尔·吐拉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恶性青光眼16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果对16例恶性青光眼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1月,患者平均眼压为(14.61±4.13),与术前平均眼压(32.25±4.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两行及以上者有10例,患者视力提高一行者有5例,1例患者视力未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可有效缓解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并发症的情况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卢妍

    目的 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15年42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及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均接受微创玻切联合手术疗法,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P<0.05);本组患者中,术后角膜均透明,无眼压失控、球内出血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眼球感染.结论 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几率较高,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意义重大,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方案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
  • 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戴芳

    目的 通过分析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将更好的治疗和临床诊断方法提供给临床.方法:对2014.12月年-2016.12月间来我院眼科就诊的22例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资料,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解,并对前后眼压和房深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有2眼(9.0%)药物治疗有效.有18眼(82.0%),白内障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治疗有效.有2例(9.0%)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有效.和术前相比,术后1月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持续高眼压、浅前都会导致房恶性青光眼发生;临床上治疗采取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 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静;高犇;宋彩萍

    目的 分析并研究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例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等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为患者选择采用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进行治疗,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出总结.结果 本研究患者当中2例双眼术后仍然存在前房浅、眼压高等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一年以后患者的双眼视力不存在光感,终1眼球摘除.本研究5例患者在用药以后,患者的眼压控制在20mmHg左右.其他13例患者,手术以后,视力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眼压比较稳定.结论 为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如果出现恶性青光眼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为患者选择采用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手术以后验光和视力情况能够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明明;韩梅;付宇鹏;郭明

    目的:对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及发病因素展开临床分析.方法:将245例(296眼)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为例,其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展开单因素分析.将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21例(28眼)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的224(268眼)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发病参数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眼压、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等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眼轴长度及术前眼压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眼轴长度为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而言,年龄及眼轴长度等为其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高危险因素,且眼轴较短或年轻的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概率更高,临床应做好预防及相应的处理工作.

188 条记录 10/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