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特征

    作者:侯珺;魏定福

    目的 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50例,均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溃疡病程、数量以及部位:B型溃疡49例,A型溃疡1例;47例单发溃疡(2例降主动脉下段,2例降主动脉中段,8例降主动脉上段,27例主动脉弓,1例升主动脉,3例腹主动脉下段,4例腹主动脉上段),3例多发溃疡;4例处于慢性期,46例处于急性期.溃疡形态学表现:7例为不规则形,4例为半圆形,2例为指状,21例为蘑菇状,16例为乳头状.溃疡合并症:34例出现主动脉壁血肿,2例出现假性动脉瘤,2例出现主动脉夹层;伴有心包积液患者28例.结论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疾病的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能够为其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意义重大.

  •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血管腔狭窄程度分析

    作者:张丽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程度。方法:选取我院124例患者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均对其予以冠状动脉造影( CAG)分析,统计钙化斑块导致血管阻塞情况,并和CAG结果对比。结果:DSCTA检查到小钙化斑块有244处,5%CAG表示出现梗阻;中钙化斑块为88处,14%出现梗阻;大钙化斑块为172处,42%梗阻。 DSCTA所具有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56%,阴性预测100%,准确率67%。结论:DSC-TA能够敏感探测到小等、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情况,其准确率超过90%,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症状能够被诊断出,发生错误诊断的一般为高估狭窄程度。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翟志坚

    目的: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9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症状,4例患者为颈内动脉虹吸段出现狭窄症状,2例患者为大脑后动脉出现狭窄症状,2例患者为大脑前动脉出现狭窄症状,1例患者为基底动脉出现狭窄症状;CT灌注图像对比于正常对照区,脑梗死区脑血容量以及脑血流量均显著降低,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

    作者:王磊;李士建;李惠民;蔡静

    目的 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对患者进行诊断,数据传入工作站经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将颅内动脉瘤情况进行充分显示.结果 双源CT血管成像显示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6例患者为单发,4例为2个动脉瘤,共计34个动脉瘤.动脉瘤位置包括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3个,基底动脉5个,后交通动脉4个,前交通动脉6个,颈内动脉13个.小动脉瘤直径为2.1 mm,平均直径为(7.1±1.6)mm.3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29例瘤颈、1例瘤内血栓显示清晰.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将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清晰显示,能够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提供有利依据,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理想诊断方式.

  •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路;张培毅;石英

    目的 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沈阳维康医院收治的行双源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有40例和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析斑块的类型,并对其管腔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和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节段检出率分别为66.9%和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混合斑块发生率、管壁4度受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而完全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管腔的狭窄程度、累及范围等进行准确判断,斑块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

    作者: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薛中元;李皖陇;王中勋;权影;高从敬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多种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8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去骨减影及双能去骨减影技术对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瘤内血栓、瘤壁钙化及载瘤动脉等方面进行显示.结果 DSCTA显示颅内动脉瘤38例,单发33例,4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颈内动脉17个,前交通动脉8个,基底动脉6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中动脉4个,大脑前动脉4个.动脉瘤平均直径(7.2±1.7)mm,小动脉瘤直径2.1 mm.清晰显示瘤颈38例,4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4例,瘤内血栓3例.结论 DSCTA多模式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多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制定治疗计划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 双源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心佟;王伟;李双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测效果,评估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在入院1周内完善头部双源CTA及DSA检查.结果 双源CTA及DSA均检出动脉瘤44个,两种方法显示动脉瘤部位一致,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动脉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显示微小动脉瘤5个,接近颅底部位的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4个;双源CTA对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双源CTA检查快捷、简单、准确,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检查方法.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志林;彭志远;张雪莲;陈艳;陈鑫

    目的 探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选取检测的CT原始图像数据皆上传到工作站.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再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相关技术处理,对主动脉瓣叶畸形的表现类型,瓣膜增厚情况,是否有钙化,卷曲,左心室增大以及其他合并畸形等现象.对患者主动脉大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以及主动脉瓣膜的厚度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因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 双源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作者:侯珺;魏定福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AD)40例(2015.6-2017.6)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给予双源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0例患者中,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32例,A型12例,B型28例,双腔主动脉是对AD进行诊断的直接征象,双源CTA对该类疾病患者的真假腔与内膜瓣显示率达到100%.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操作步骤较为简便,后处理功能十分强大,值得实践推广.

  •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的评估价值

    作者:高燕;白林;白顺军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27例受检者进行双肾区及尿路的对比剂动态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评估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肾实质及上尿路的形态及功能.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血管、肾实质及上尿路影像.27例受检者中,22例双肾动脉均为单支,5例发生变异(异住动脉1例,副肾动脉2例,副肾动脉与肾动脉早期分支并存2例);肾动脉狭窄2例;23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变异(右肾双支静脉伴左副肾静脉合并左肾静脉走行异常1例,双肾副肾静脉1例,右副肾静脉2例);22例肾实质正常,左肾萎缩2例,小囊肿2例,肌脂瘤1例;25例尿路显影正常,2例左输尿管未显影.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成像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肾移植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双源CT检查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姿英;姚倩东;郑敏文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无症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无症状患者(DM组52例,非DM组56例)行冠状动脉DSCTA,显示每例患者的病变血管节段,并区分是否为阻塞性病变(管腔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比较DM组与非DM组患者的斑块特征.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非DM组高(P<0.01),DM组受累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明显比非DM组多(P<0.01),DM组3支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闭塞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钙化计分比非DM组高(P<0.01).结论 DSCTA方便、快捷、无创,是评价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

  • 斑块钙化及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影响

    作者:孙莉;惠婷;班允清;李江红;杨进军

    目的 探讨斑块钙化及心率变异性对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影响.方法 对70例先后分别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CAG为金标准,评价不同钙化积分与不同心率变异性下DSCT的图像质量及与CAG的符合率,并对钙化积分、心率变异性与图像质量间作相关分析.结果 (l)DS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与CAG的总体符合率为91. 0%,图像质量评分为(3. 31±0. 75)分;(2)钙化积分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一0. 472,P<0. 05); (3)心率变异性与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 05).结论 DS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较为可靠,其中影响其图像质量降低的因素主要与斑块钙化程度有关,而与心率变异性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么刚;初海坤;刁振斌

    目的:研究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78例,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彩超进行血管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中效果良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对下肢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是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检查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