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辽河;胡晓燕;李杰;丁久荣;邱大胜;张建廷;魏崇健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并接受介入治疗.重点评价2种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显示能力.结果 全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显像检查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46个,PET/CT显像检出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共45个.以DSA作为参考标准,PET/CT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灵敏度为97.8% (45/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 (46/47);PET/CT与DSA检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检出肿瘤灶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系数k=0.657,P=0.000).另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新发现肝外转移3例,其中双肺转移1例,右侧肾上腺及肝门区、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例,左髂骨转移1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病灶,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同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是肿瘤远处转移探测有效的方法,可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临床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

    作者:朱炳印;郭顺林;姚永杰;郑玉荣;郭奇虹;翟亚楠;辛文龙

    目的 利用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肝细胞肝癌(HC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3例证实为中晚期HCC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2天行双源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术后3-5天及术后一个月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帕醇370mgI/mL)50mL,随后追加生理盐水50mL,流速均为5mL/s,获得25个动态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处理分别产生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病灶灌注伪彩图,分别测量其前后灌注参数:血容量(BV)、开始时间(TTS)、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灌注指数(HPI),评估TACE术后疗效.结果 23例HCC中5例HCC术后完全被碘油栓塞,18例术后部分被碘油栓塞,对碘油完全栓塞的病灶,灌注参数较术前原发病灶,BV、ALP、HPI明显降低(P<0.05),TTS、PVP明显升高(P<0.05);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术前原发病灶的灌注参数值,TTS、PVP值明显增加(P<0.05),ALP、HPI值明显减小(P<0.05);对比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原发性病灶的灌注参数值,HPI明显增加(P<0.05),ALP轻度增加,PVP值明显减小(P=0.021);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残余病灶区灌注参数,TTS、PVP值明显减低(P<0.05),ALP、HPI明显增加(P=0.00).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HCC TACE术治疗疗效的评估及术后残余病灶的监测.

  • 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炳印;郭顺林;姚永杰;郑玉荣

    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主要通过形态学改变来对肝脏的疾病进行筛选、检查及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但对病变早期形态学未发生明显变化时病变的检出及HCC治疗早期疗效的评估缺乏有效性.CT灌注成像(CTPI)由Miles等[1]首先提出,它不仅可以反映病变的形态学变化,又可以对病变进行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反映形态学及功能学两方面的信息、达到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评估.随着MSCT的快速发展,CT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各种不足之处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使得CTPI在临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 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娄雪磊

    目的:研究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CTPI)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TACE后PHC患者42例,均行DSA造影和CTPI检查,以DSA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ACC)、敏感度(SEN)、特异度(SPE)],比较残余病灶区与非瘤区肝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肝门脉灌注(PVP)、血流量(BF)、肝动脉指数(HAI)及血容量(BV)].结果:DSA造影检查出残余病灶46处,肿瘤生长39处,以DSA造影为金标准,得出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诊断价值ACC为86.96%(40/46)、SEN为92.30% (36/39)、SPE为57.14% (4/7);残余病灶区BF、HAI、BV高于非瘤区,PVP低于非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在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诊断价值较高,可明确病灶数量,清楚显示残余肿瘤活性,可为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评估提供依据.

  • 超声造影量化分析评估肝细胞性肝癌TACE疗效的应用价值

    作者:类婷婷;滕鑫;韩彤亮;褚强;刘连娟;吴凤云;唐国璋

    目的:观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施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治疗后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 CEUS)表现,并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肝细胞性肝癌施行治疗后残留/复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HCC患者共47个病灶行TACE治疗,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CEUS,并进行评价疗效;采用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软件检测治疗后残留病灶内血流灌注的信息。结果HCC病人施行TACE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8个病灶三期无增强,39个病灶局部有增强。以同期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超声造影诊断TACE治疗后残留/复发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95.7%。CEUS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表明,38个残留、复发灶治疗前后,增强强度与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以作为HCC病人TACE治疗的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时间-强度量化分析有助于客观评价残留/复发灶的血供。

  • γ-谷氨酰胺转肽酶对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作者:常中飞;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宋鹏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CC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76例接受TACE治疗的BCLC分期B期HCC患者,按术前血清GGT水平分为两组:高GGT组130例,正常GGT组46例,比较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分析。结果高GGT组和正常GGT组TACE治疗前GGT水平分别为176.1±138.8 U/L和33.0±9.3 U/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35.4%、23.1%和86.6%、55.3%、40.4%。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个月和32.0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肝硬化、Child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及肿瘤大小是中期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TACE治疗BCLC分期B期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