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利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下直接穿颅,并保留在血肿中,应用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颅外,达到消除、治愈血肿的目的.自1997年11月~1998年12月采用颅内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颅内血 微创 清除术
  • 自制床头角度仪标示床头抬高角度

    作者:潘兰

    目前临床使用的病床均可通过床尾摇杆调节病床背板角度及高度,以此来调节患者体位,在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同时达到预防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的角度要求。但还没有一种病床可以准确测定病床背板升高的角度,护士在执行操作过程中没有量化标准,只能根据主观的目测和临床经验判断,不能调节到所需要的精确角度,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如颅脑损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血和脑脊液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1]。重型颅脑外伤若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由于脑脊液鼻漏、耳漏易并发颅内感染,应加强护理促进漏口及早愈合,应抬高床头30°~45°,可防止液体逆流[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发表了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指南:建议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作为预防推荐方法。休克患者体位要求头和躯干抬高20°~30°、脑挫裂伤患者要求床头抬高15°~30°[3]。不准确的角度有可能带来护理安全隐患。鉴此,采用床头角度仪标记角度,便于护士准确抬高床头,现介绍如下。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及作用

    作者:史焕昌;毛伯镛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机理迄今不十分清楚,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研究发现[2]炎性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向颅内血管外浸润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中是关键因素之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被认为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的一系列复杂的炎性反应过程所致.本文拟就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的成分和过程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