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手术及输血感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锋;邱辉;周惠娟

    目的: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性标志物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增强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进行初筛检测,阳性标本立即重新复查一次,仍为阳性者判断为初筛试验阳性。对于 HBsAg、抗-HCV 初筛阳性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进行确证;抗-HIV 初筛阳性者送 HIV确诊实验室进行确诊、抗-TP 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结果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 HBsAg、抗-HCV、抗-HIV、抗-TP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83%、0.75%、0.05%、2.73%,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各检测项目的复检确认方法的阳性率。41123例术前检查患者血清标本中,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法共筛查出2399例HBsAg 阳性标本、308例抗-HCV 阳性标本、19例抗-HIV 阳性标本、1123例抗-TP 阳性标本。筛查的阳性标本经各项目的复检确认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后,共确认出2325例 HBsAg 阳性标本、299例抗-HCV 阳性标本、17例抗-HIV 为阳性标本、1054例抗-TP 阳性标本。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 HBsAg、抗-HCV、抗-HIV、抗-TP 的 S/CO 值分别在5.71、9.24、15.9、10.82以上时,经复检后各检测项目均呈现100%的阳性。结论增强化学发光法 HBsAg、抗-HCV、抗-HIV、抗-TP 的检测特异性大于99%,检测阳性预测值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检测过程和工作效率都优于常规免疫标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EGFP-N1-HBsAg-ROP2多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作者:马荣;肖婷;李瑾;孙慧;徐超;黄炳成;尹昆;赵桂华;崔勇;朱嵩;刘功振;闫歌;魏庆宽

    目的 构建pEGFP-N1-HBsAg-ROP2重组质粒,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表达鉴定,为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HBsAg基因序列和pcDNA3-p30-ROP2重组质粒酶切位点设计引物,PCR扩增HBsAg基因,经酶切、连接、转化,利用HBsAg基因替换p30基因,构建pcDNA3-HBsAg-ROP2重组质粒;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将HBsAg-ROP2片段与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相连,构建pEGFP-N1-HBsAg-ROP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观察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BsAg片段PCR产物约700 bp,与理论值相符;构建pcDNA3-HBsAg-ROP2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后得到约5.4 kb和1.9 kb的两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pEGFP-N1-HBsAg-ROP2双酶切后产生约4.7 kb和1.9 kb的条带,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9.84%.目的基因已成功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且正确表达,蛋白浓度为3.08 mg/ml.结论 成功构建pEGFP-N1-HBsAg-ROP2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能正确表达.

  • 中和试验在确认HBsAg弱反应性样本中的意义

    作者:陈望荣;邱林清

    目的 探讨中和试验在确认HBsAg弱反应性样本中的意义.方法 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出的126例HBsAg弱反应性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以微粒子酶免疫法(mie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检测,确认样本是真或假阳性,再进行中和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在126例HBsAg弱反应性样本中,MEIA确认的阴性为15例,该15例用中和试验法检测也为阴性;而其余的111例用MEIA确认为阳性,它们按ELISA法测得到的S/CO值分类4组:S/CO值在3.1~5.0的48例,中和抑制率为75.5%±12.5%;在2.1~3.0的30例,中和抑制率为80.3%±5.1%;在1.1~2.0的24例,中和抑制率为70.2%±8.7%,这3组样本的中和抑制率都高于50%,均可确认为阳性;S/CO值在0.6~1.1的9例,中和抑制率为50.0%±3.1%,这组样本用中和试验无法确认.结论 对于ELISA法的S/CO值>1.1的弱反应性样本,中和试验可确认其真假阳性.结果 与MEIA法完全一致,但S/CO值<1.1的样本不宜用中和试验确认.

  •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的关系

    作者:李文兴;李山;秦雪;徐明辉;覃锦耀;陈志坚;蒋杰球;黄军强;潘敏;梁余莉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反映肝脏损伤的相关肝功能指标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载量,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时间分辨法(TRFIA)测表面抗原,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HBV-DNA含量以及表面抗原经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肝细胞损伤程度与HBV-DNA复制水平以及血清感染标志物HBsAg水平并无明显的关系.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评定HBV复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以及表面抗原定量无关.

  • 金标法快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体会

    作者:胡成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的隐性携带率为8%~15%,且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染,如果献血前不进行筛选,将造成大量的血液浪费,而且还可能带来交叉感染.为了提高采集效率,减少血液浪费,节省人力和物力,本血站从2004年以来开展街头无偿献血工作,采用HBsAg金标法筛选献血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本站1年以来用金标法测定HBsAg共10 669份标本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液筛查2次化验试剂的选择

    作者:刘宇宁;伍晓菲;贾尧;蔡菊英;刘晓音;王迅

    为了预防输血传染病的发生,我国血站标准中规定,必须对所有血液及血液成分经2种不同的酶免疫(EIA)试剂检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临床使用.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对2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筛试剂的选择与合理搭配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马春玲;季晓辉;房德兴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基因变异的研究,仍然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S基因变异是导致HBV基因序列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它与乙型肝炎的各种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S基因变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医学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