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效果

    作者:谢博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效果.方法 将11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双嘧达莫)与研究组(给予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ADAS-Cog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预后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复发率及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预后效果佳.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结局的影响

    作者:黄晓红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评分)及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检测患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DAS-Cog、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AS-Cog、NIHS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AS-Cog、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PLT及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5,8.01,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及短期预后结局.

  • 双联抗血小板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顾志强;李楠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62,阿司匹林)和观察组(n=62,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于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AS-Cog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NIHSS评分、ADAS-Co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和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良好,推荐临床使用.

  •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

    作者:孙增强;王璐璐;王雁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方法 对88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AA含量,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结果 SAA、CRP含量在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与CRP显著呈正相关.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SAA、CRP水平较高,炎症反应较强.

  •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G,TC,LDL-C,FIB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吴丹

    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8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结束时血清TC,TG,LDL-C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ηp)、全血低切黏度(ηbl)、全血高切黏度(ηbh)]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FIB及HCT,ηp,ηbl,ηbh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CN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5.21% (121/142),高于对照组66.90%(9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5%(13/142),与对照组6.34%(9/1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提升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瑜;杜敏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7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3% vs 75.86%),PT(s:21.0±9.0 vs 16.5±5.3)、APIT(s:40.1±9.8 vs 31.4±7.4)明显高于对照组,Fib(g/L:1.5±0.3 vs3.2±0.7)、LDL-C(mmol/L:1.7±0.5 vs 2.8±0.4)、TC(mmol/L:3.0±0.6 vs 3.7±0.7)、TG(mmol/L:1.4±0.3 vs 1.5±0.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其血凝状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临床观察

    作者:李慧梅

    目的 观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商丘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双嘧达莫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DAS-Cog、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LT、MPV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预后较好.

  • 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湧;于学超;孟虹媛;张同华

    目的:研究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组织缺血范围分为前循环(缺血)组60例、后循环(缺血)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6例.3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于病情加重当天及第2天采用阿加曲班60 mg/d静脉持续泵入,病情缓解后的第5天减量为10 mg经静脉持续泵入治疗,3 h/次,bid,7 d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3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时,3组患者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腔隙性组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时,3组患者APT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的进展性脑卒中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尤其是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效快、抗凝效果显著.

  •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生存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谢涛波;周华军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CI)患者发病与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10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梗死部位分为PCCI组(156例)和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CI)组(202例),然后对PCCI患者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大于或等于60分,105例)和预后不良(评分小于60分,51例)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PCCI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是患者发生PC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IHSS)评分大于12分,HbA1c≥8.5%,Hcy>15 μmol/L,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4.5h是PCCI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1c和Hcy升高均是PCCI患者发病和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对其进行早期溶栓,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