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引发骨质疏松的临床调查

    作者:赵欣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骨质疏松(O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CRP、ESR、RF、HAQ评分、关节功能和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RA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75例患者(62.5%)正在或曾经服用糖皮质激素中,服用时间≥3个月患者48例(64.0%),服用剂量≥5 mg/d患者43例(57.3%);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75例(62.5%).56例(46.7%)OP组患者中,女性OP患者占比82.1%,绝经后女性患者占比69.6%.OP组患者年龄大于非OP组,病程长于非OP组,ESR水平和HAQ积分高于非OP组,Ca浓度低于非OP组(P<0.05);OP组与非OP组的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糖皮质激素服用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及关节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RA并发OP的认识,以对该疾病进行合理预防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我院2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作者:吕科;雷文黎;姜猛

    目的 回顾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特征、诊疗情况及用药情况.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RA患者共242例的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诊疗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发病例数是男性约3倍;45~60岁居多;病程>1~10年占52.07%;老年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和并发症例数居多;X线检查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占23.97%、31.82%、24.79%、6.20%;关节症状多为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主要采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系统.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病程长且并发疾病种类多.

  •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

    作者:敖亮;刘瑞;李静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WOMAC、VAS、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 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作者:苟自明;张斌;杜永波;吴彦超;董飞

    目的 观察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50例,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单用组口服给予布洛芬片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用组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进行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显著减少,晨僵时间显著缩短,且联合组优于单用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单用组(P<0.05).结论 布洛芬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完全缓解关节炎症,临床效果显著.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作者:周振婷;徐娟;张作美;王晓瑛;辛燕莲;袁立霞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多由素体亏虚、复感外邪或痰瘀互结而致病,故"内伤"、"外感"、"痰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或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因素.

  • 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2年期放射学研究

    作者:姜泉;殷海波;罗成贵;王雷;焦娟;周新尧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影响及骨破坏与病情之间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取开放性随访研究,对36例证属湿热痹阻的RA患者进行2年期的临床随访,设计问卷调查表,每3个月复查患者疗效指标,进行DAS28及ACR疗效评价,同时于治疗前及1年、2年时点进行双手X片拍摄,运用国际公认Sharp评分,评价清热活血方药对RA骨破坏进展的影响.结果 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可延缓RA患者的骨破坏进展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达标率情况与骨破坏进展不一致(P>0.05),与DAS28高低基本一致(P<0.05).结论 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可延缓RA骨破坏的进程,清热活血方药联合MTX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不同刺灸法调节RA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赵中亭;郑倩华;严兴科;赵耀东;李晓亮;李瑛

    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是RA重要发病机理,针灸治疗RA疗效显著,研究表明,针灸良性调节RA异常的细胞因子是发挥治疗效应的关键所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并整理、综述、分析不同刺灸法对RA发生特异改变的不同细胞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阐释针灸治疗RA的有效方法,并评述该领域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池里群;周彬;高文远;刘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 类风湿关节炎毒邪论探讨

    作者:张永红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3%[1].其治疗棘手,易于复发,常常导致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终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罗雅歌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质疏松( 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BMD),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L2、L3、L4的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绝经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③BMD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性别和绝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 抗CCP 联合RF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

    作者:常岐;徐志刚;甘凤丽;张贺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RA 组患者90 例,非RA 组患者78例,另外有健康体检者60 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抗CCP 抗体和RF,并对2 组结果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抗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89%、97.10%,RF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7%、78.99%,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56%、97.83%.结论: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RA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对RA 患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与RF水平的相关性及意义

    作者:林言华

    目的 研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RF的水平及两者的变化趋势,并探讨IL-17与RF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及速率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RF值,并分析RA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血清IL-17与RF之间的关系.结果 RA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血清IL-17、RF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各时间段IL-17值与RF值均有较高相关度.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IL-17值明显增高且与RF显著相关,IL-17检测有重要意义.

  •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卢洁;童郁;张德亭;戴利亚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干扰素(IFN) -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水平变化,探讨MIG在RA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MIG及IFN -γ水平,分析MIG与IFN -γ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滑膜液中,RA患者MIG及IFN -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MIG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r=0.486,P=0.035);血清中,RA患者活动组MIG及IFN -γ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均<0.01),而后者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RA活动期患者MIG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r=0.304,P=0.043);30例活动期RA患者治疗前MIG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1),且治疗前后MIG水平的变化与RF、ESR、CRP的变化无相关性(P均>0.05),与DAS28的变化呈正相关(r=0.405,P=0.029).结论 RA患者的血清及滑膜液中存在异常增高的MIG,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可作为RA病情活动新的参考指标,血清中MIG水平变化可为RA的疗效提供参考.

  •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h1、Th2型细胞在患者病情演变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立辉;张源潮;孟红艳

    目的 观察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h1、Th2 型细胞在患者病情演变中的特点,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1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分别在其治疗前和治疗后3 个月进行Th1、Th2 型细胞检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60 例为对照组,也进行同样的细胞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h1 型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Th2 型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清中Th1 型细胞明显降低,而Th2 型细胞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Th1、Th2 型细胞检测,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对评价临床疗效及预测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志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RA女性多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年龄为发病的高峰.表现为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早期明确诊断RA可以尽早干预治疗,便于缓解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药物治疗为重要.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王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的炎症为基础,呈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为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我国的发病率达0.32%~0.36%.目前对于RA的诊断仍延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但该标准要求病程长,关节X线损害明显,血清学指标仅有特异性相对较低的类风湿因子(RF),对于X线关节损害不典型及RF阴性RA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失去佳诊治时机,如何早期及时诊断RA成为研究的重点.

  • 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作者:聂平会

    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不明,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

  • Ⅱ型胶原抗原分子结构的保守性与自身抗体形成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仁涉;鲍利民;高芳堃;高欣;吴伟;周惠琼;李东民;吴东海

    目的:为了解各种属动物Ⅱ型胶原分子结构的保守性和自身抗体形成的关系.方法:(1)从不同种属动物(包括人、猪、牛、鸡)中制备Ⅱ型胶原,用溴化氰把胶原分解成多个片段,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和测定抗体的各项特性.(2)用鸡Ⅱ型胶原自皮下多点注射至大鼠尾部,建立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口服Ⅱ型胶原以观察其对疾病的干扰情况.(3)用ELISA法分析RA病人血清中自身抗体.结果:112例RA病人血清对牛Ⅱ型胶原IgG和IgA抗体反应的阳性率分别为19.6%和12.5%,对人Ⅱ型胶原IgG和IgA反应的阳性率则各自为17.5%和13.8%.对不同种属动物Ⅱ型胶原抗体IgG和IgA反应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IgA型阳性率高于一般正常比率.溴化氰能把各种属Ⅱ型胶原消化成8~12个片段,每个片段有类似的分子量,有类似的位点特异抗体,CB10、CB11、D和C是主要的位点抗体.动物模型结果表明预先口服胶原大鼠组发生R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二组的发病率分别是44.4%和83.3%,口服胶原组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口服胶原组和模型组的肢体累及率分别为13.8%和49.9%.结论:不同种属Ⅱ型胶原分子结构有很高的保守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饮食胶原刺激人体免疫器官或直接刺激肠道黏膜的免疫系统所致,病人的主要位点特异抗体是CB10、CB11.此外该研究还发现D和C也是主要特异位点抗体,特异位点抗体与RA疾病程度有关.

  • 抗瓜氨酸化肽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对类风湿关节滑膜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德玉;陈芳芳;刘阳;王凯;虞伟;严孝岭;李晓军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瓜氨酸化肽特异性免疫复合物(ACPA-IC)对RA患者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EG沉淀法提取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IC),ELISA法检测IC中ACPA-IC水平.用G蛋白免疫亲和层析法从6份ACPA-IC(+)RA血清、4份ACPA-IC(-)RA血清及10份正常人血清中提取IC.体外培养RA关节FLS;分别用RA ACPA-IC(+)提取物、ACPA-IC(-)提取物及健康人血清IC(C-IC)刺激FLS,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检测FLS增殖情况,液态芯片技术检测不同来源IC刺激对FLS分泌IL-1β、IL-2、IL-6、IL-8、IL-10、IL-15、IL-17、TNF-α、GM-CSF、EGF、VEGF等11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RA患者ACPA-IC(+)提取物能够显著促进FLS增殖,与对照组IC比较,在培养24小时时间里,四种浓度(25、50、75和100 μg/ml)的ACPA-IC都能显著促进FLS增殖.RA患者血清ACPA-IC(+)和ACPA-IC(-)提取物刺激FLS24小时后,可诱导细胞分泌大量IL-6、IL-8和GM-CSF;其中ACPA-IC(+)组刺激FLS分泌GM-CSF和IL-8量均显著高于ACPA-IC(-)组和C-IC组,ACPA-IC(+)组刺激FLS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C-IC 组,但与ACPA-IC(-)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刺激分泌IL-1β、IL-2、IL-10、IL-15、IL-17、TNF-α、EGF、VEGF等其他8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患者血清ACPA-IC可促进FLS增殖,并诱导其分泌IL-6、IL-8和GM-CSF等炎性细胞因子,进而进一步诱发滑膜炎症反应及骨质破坏.

  • 不同护理技术应用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汪晓红;李晓惠;钱晓岚;金莉;曾燕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局部应用佳护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132例RA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2例、中药外敷组43例和理疗加外敷组47例.3组均按常规抗风湿治疗,综合护理组局部采用综合护理技术(TDP灯照射+中医护理技术+加味双柏散外敷),理疗外敷组采用TDP灯照射+加味双柏散外敷,中药外敷组采用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 综合护理组与理疗外敷组及中药外敷组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理疗外敷组与中药外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护理技术可显著提高疗效.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