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吸烟对血小板粘附率及血液粘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马玲;甘德坤;焦力;陈亮;华珂;韩京秀;张文学;王德义;李文龙;张明海;周丽华

    目的 探讨吸烟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的机理.方法 从人体指标着手,对52名健康男性吸烟者的血小板粘附率和100名健康男性吸烟者的血液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进行测定,并与健康男性非吸烟者进行配对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吸烟组血小板粘附率(69.89+15.57)显著高于非吸烟组(33.82+17.96)(P<0.01);吸烟年限越长血小板粘附率越高[吸烟年限<11年:(63.63+16.23)%;11~20年:(71.61+14.35)%;>20年:(81.13+11.59)%].吸烟组每个切变率的血液粘度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但在吸烟者中,各年龄组间及各吸烟年限组间的血液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烟组的血沉及红细胞压积与非吸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可显著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及血液粘度,从而改变吸烟者的血液流变学.

  • 大剂量乌司他丁在兔常温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昌克勤;杨大烜;王古岩;薛庆华;李立环

    目的 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PB30 min,流量为180-300 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C.分别记录CPB前、停机、停机后1 h、2 h和3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P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GPIIb、GPIIIa的分子数.结果 CPB后各时间点两组血小板计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同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B后两组PAR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同时间点c组PAR下降较u组更明显(P<0.05).CPB后两组GpIb、GpIIb、GpIIIa分子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停机后逐步恢复,同时间点C组较U组更明显(P<0.05).结论 CPB后血小板数目减少,膜糖蛋白分子数降低,粘附能力下降.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CPB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分解,保护血小板功能.

  • 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比较

    作者:陶剑虹;刘中英;李英;刘明江

    目的比较赖氨匹林与阿斯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赖氨匹林组30例,服用赖氨匹林200mg qd×14d;阿斯匹林组30例,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mg qd×14d,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结果两组服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赖氨匹林能够确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疗效与阿斯匹林相似,副作用小.

  •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瑛;朱蓝玉;张冬;于增国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不同时期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CM 测定52 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急性期(发病1 ~ 3 d)和稳定期(治疗的10 ~ 14 d)血小板CD62p 和CD63 表达率,用玻球法测定PAdT,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PAgT,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0 例.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CD62p 和CD63 表达率较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 < 0.01);待病情稳定时两者表达均明显下降,但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 < 0.01),且CD62p 和CD63 表达呈著正相关(r=0.788,P=0.003);PAdT 和PAgT 在脑梗死急性期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稳定期则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CD62p、CD63 的表达与PAdT、PAgT 随脑梗死病情演变而变化,两者呈一致性,共同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病理过程;CD62p、CD63 表达比PAdT、PAgT 能更加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出血小板活化状态,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ACI 诊断、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两种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方法比较

    作者:李博杰

    血小板粘附率(PADT)测定试验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之一,国内常采用的犯法有血小板直接计数法(玻珠柱法)和沉降法,由于直接计数法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目前实用的实验室越来越多.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 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景国强;张国峰;张洪霞;李秀

    为了探讨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率检测在脑血栓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对51例脑血栓患者和87例健康人做了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试验,并对脑血栓患者作了治疗前后的两项对比.结果表明脑血栓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经治疗随病情好转而降低.这说明此两项测定对脑血栓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作者:肖广辉;任美书;曹肇慧;王愉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含量,同时检测其血小板粘附率和大聚集率.结果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GMP-140、GPⅡb/Ⅲa与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增高,这是动脉内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金萍;朱秀云;丁旭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粘附率(PAdT )进行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丹参酚酸盐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作者:高蕊;张颖;王书臣;许羚;郑青山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率的关系.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交叉设计,静脉滴注丹参酚酸盐200、300、400 mg,用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盐血药浓度;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丹参酚酸盐药动学代谢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约1 h,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提示为全身分布,峰浓度约为14 mg·L-1.血小板粘附率在用药后呈波动性下降,5 h(即用药后4 h)药效渐渐消失,可见一个药效滞后环,在停药后3 h、血药浓度在1.91 mg·L-1时药效达峰值.血小板粘附率在静滴药物期间与药浓相关,药效峰值与药浓峰值吻合,也呈现药效滞后环.结论: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消除快,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均有降低作用,前者达峰时间在滴注给药末,后者在停滴后3 h,均呈现较好的滞后效应.

  • 黄栌的抗凝血作用

    作者:崔恩贤;龙丽辉;刘静;曹永孝

    目的:观察中药黄栌根、茎水提液的抗凝血作用.方法:用冰水-肾上腺素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全血凝血时间CT、体外血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计算血栓指数和血小板粘附率.结果:试验表明,黄栌根、茎水提液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明显缩短血栓长度(P<0.001),明显减轻血栓湿重(P<0.001)和血栓干重(P<0.05),降低血栓指数(P<0.05),明显延长全血凝血时间(P<0.01),TT值(P<0.01)和KPTT值(P<0.05);黄栌根、茎水提液组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黄栌能延长TT和KPTT,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 临夏地区成人血液流变学初步调查

    作者:杨芬兰;穆廷杰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生活饮食习惯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方法:对临夏州中医院2005年健康体检的81名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检测者分别检测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粘附率.结果:本地区全血粘度高切:男女性都与全国参考范围差别较小;中切:男性高于参考范围,而女性与参考范围差别不大;低切:男女性都比参考范围高.血浆粘度,男女性都高于参考范围.血小板粘附率男女性都高于参考范围.结论:临夏地区是以回族、东乡族为代表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行为是血液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