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妇女低水平铅暴露对婴儿听觉发育的影响

    作者:梁沂;秦锐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对婴儿听觉发育的可能影响.方法于孕妇妊娠中期及产时采静脉血检测血铅水平,婴儿断脐后取脐血测血铅,血铅水平作为孕期铅暴露状况的指标.至婴儿6月龄时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检测,作为铅暴露对婴儿听功能影响的研究指标.结果 (1)母孕中期血铅水平为0.289±0.050μmol/L,产时血铅0.242±0.049μmol/L,脐血铅:0.197~0.051μmol/L.(2)6月龄婴儿右耳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与脐血铅水平呈正相关.以脐血铅水平0.242μmol/L为界,将婴儿分为高、低铅暴露组,高铅暴露组婴儿右耳BAEPI、Ⅴ波潜伏期明显长于低铅暴露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脐血铅值均进入了关于右耳BAEPI、Ⅲ、Ⅴ波潜伏期的方程.结论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早期婴儿的听觉发育有不利影响.

  • 言语-语言发育及听力障碍的语言训练

    作者:金星明

    听觉与言语-语言发育一、听觉发育胎儿时期,大约在20周开始,听觉系统便逐渐地发育起来,胎儿后期的听觉已比较灵敏.新生儿娩出后,已能对听觉刺激作出特殊的应答,例如:他们能显示对母亲声音与他人声音的辨认,当他们哭吵时,听到母亲声音能安静下来.2个月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语音.3~4个月的婴儿能在听到声音后把头转向声源.5个月的婴儿对动感的玩具感兴趣.6个月的婴儿已能区别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叫他(她)的名字有应答的表示,能对发声的玩具感到兴趣.

  • 听功能发育的实验动物研究

    作者:李厚勇;吴琍雯;李华伟;沈云珍

    目的SD大鼠是研究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损伤与修复的常用模型之一,了解SD大鼠听功能及听觉脑干通路发育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正常对照.方法我们对不同龄的SD大鼠进行了脑干电位检测.结果发现SD大鼠在出生17天时引出脑干诱发电位,出生35天的SD大鼠脑干电位与成年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D大鼠在出生35天后听觉脑干通路间联系基本发育完成.

  • 0-3岁音乐启蒙关键期

    作者:刘梦婷

    O-3岁是音乐启蒙关键期0-3岁主要是听觉发育的黄金期,此时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越有益处.此时进行音乐启蒙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平衡.美国的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每天给宝宝听40分钟轻柔的音乐,4天后,听音乐的宝宝明显比不听音乐的宝宝长得快,而且心跳也更有力.

  • 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婴幼儿软带Ponto疗效初步分析

    作者:王艺贝;陈晓巍;樊悦;王珍

    目的:评估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婴幼儿佩戴软带Ponto的疗效及听觉发育情况.方法: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患儿20例(年龄3~21个月),听性脑干反应(ABR)骨导反应阈均小于25 dBnHL,气导反应阈大于45 dBnHL.佩戴软带Ponto,每天佩戴2.5~8.0 h,随访3~6个月.通过视觉强化测听(VRA)评估1岁以上患儿佩戴软带Ponto后行为反应阈.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评估其佩戴当日、佩戴3个月及佩戴6个月时的听觉发育情况.结果:患儿ABR骨导反应阈平均值为(17.5±5.9)dBnHL,气导反应阈平均值为(72.5士9.3)dBnHL.其中5例年龄满1岁患儿佩戴软带Ponto后测VRA500~4000 Hz平均听阈为(30.5±5.9) dB HL.患儿佩戴软带Ponto前听觉发育均低于正常水平,佩戴3个月及6个月后IT-MAIS评分显著提高,且逐渐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软带Ponto有助于双侧先天性耳廓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婴幼儿的听觉发育,可作为手术植入助听装置前的过渡治疗,尽早应用于临床.

  • 大鼠听觉发育中听觉敏感度及时间分辨率的变化

    作者:余新;王坚;殷善开

    目的 运用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方法观察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听觉敏感度和时间分辨率的改变及两者之间的时间相关件.方法 选用日龄为14、16、18、22、26、30、35天的新生SD大鼠各20只,各日龄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每个日龄组的大鼠均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和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一组大鼠在测试时标记的背景噪声频率为1~48 kHz,另一组大鼠的背景噪声频率为8~32 kHz.结果 1、2和4 kHz ABR阈值在第26天、16和32 kHz ABR阈值在第22天、8和48 kHz ABR阈值在第18天与第3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生后第26天,大鼠听觉系统各频率已发育完全,听敏度已达到正常成年大鼠的水平.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测试表明当背景噪声为8~32 kHz时,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50 ms左右;第16、18、22、26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30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 ms;第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8 ms.当背景噪声为1~48 kHz时,间隔阈值明显下降(P=0.013),第14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25 ms;第16、18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5ms;第22、26、30、35天大鼠的间隔阈值为10 ms.但在两种背景噪声下,时间分辨率均在第30天发育成熟.结论 在大鼠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时间分辨率的发育落后于听敏度的发育.

  • 听觉系统的发育与新生儿听力缺陷的筛查

    作者:韩磊;易萍

    外周各听觉器官自早孕期按声音传导的顺序不断发育成熟,听觉中枢的神经元也于中孕期开始发育,其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甚至可延续至出生后多年,但新生儿听力和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这也是新生儿听力缺陷筛查和康复的佳时机.新生儿听力缺陷的发生在出生缺陷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造成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压力,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研究表明,新生儿听力缺陷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尤其是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线粒体的遗传因素、外周的听神经病和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疾病有关.因此,在产前保健和出生后筛查时,临床医务人员应在我国现阶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策略基础上,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高危人群进行正确的、规范的指导、筛查和干预,尽可能地将新生儿听力缺陷造成的损失降到低.

  • 儿童听力发育评价技术与发育异常

    作者:李平

    正常听觉发育概况1 听觉通道的解剖1.1 外耳道成人耳道的直径平均约8mm,长度平均约25mm(正常范围为20~30mm).外耳道的长短对耳朵频率相应有一定的影响,外耳道对1/4波长和声波有共振作用.频率为2.5KHz~3.5KHz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1/4波长约相当于20~30mm,使相应的频率在近鼓膜处的声压明显的比耳道口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