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髓生血颗粒延长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间隔3例报告

    作者:王丽;张新华;吴志奎;罗瑞贵;刘咏梅;张天朗;曾丽红;周天红;尹晓林;周亚丽

    作者在对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1-2],本文对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输血间隔延长的作用进行报告.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门诊输血服务环节的改进

    作者:曾丽红;易亚萍;王丽;周天红;张新华

    我国南方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1-2],其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重型β地贫)的主要治疗是终生定期高量输血,维持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3-4].

  •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对β-地中海贫血诊断、筛查价值研究

    作者:周文英

    目的:针对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对β地中海贫血诊断、筛查价值进行详细研究,并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β-地中海贫血患者80例进行调查,所有治疗的患者都由《血液病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诊.对患者进行RBC、MCH、MCV、RDW的测定过程中,不包括新生儿,其他患者测定出的结果都没有很大的影响,将分组出来的3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重型和对照组两组的RBC都比较高,Hb未达到要求,MCV、RBC、Hb、MCH四项检测研究,重型组低于贫血对照组,MCHC和RDW中,重型组高于贫血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行比较,Hb和RBC两项检测,轻型组高于贫血对照组,MCH与MCV,轻型组低于贫血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DW和MCHCP>0.05无明显的差异.轻重型两组中,各项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β-地中海贫血轻型患者中,出现了明显的红细胞参数价值,还有着非常特殊的血液学特征,在重型患者中,红细胞参数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对红细胞参数的测定效率很高,所以红细胞参数的运用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在了人群中,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筛查诊断,发挥着非常好的功效,有效减少了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产生.

  • 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患儿BNP和铁超负荷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威;郑虹;陈秋如;陈国华;黄晓东;徐娟

    [目的]探讨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患儿B型尿钠肽(BNP)和铁超负荷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各参数,采集血标本检测血红蛋白、BNP和铁蛋白等指标.根据观察组是否合并舒张功能障碍分为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室间隔舒张早期运动速度)<9和E/E′≥9两组,比较两组心脏各参数和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BNP和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房直径(LV)、右室直径(RV)、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E′均高于对照组,等容舒张时间(IVRT)、室间隔收缩期运动速度(S′)、E′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9组E、E/E′、LVES、LVED、LA、LAVI和LVMI均高于E/E′<9组,E′低于于E/E′<9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水平与铁蛋白呈正相关(r=0.939,P=0.000),与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0.102,P=0.436);与S′和室间隔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均呈负相关(r=-0.300、-0.421,P=0.043、0.031),与E/E′无相关性(r=0.082,P=0.519).E/E′<9组中,BNP水平与铁蛋白呈正相关(r=0.835,P=0.000),与E/A比值呈正相关(r=0.438,P=0.029).E/E′≥9组中,BNP水平与铁蛋白亦呈正相关(r=0.949,P=0.000),与LAVI呈正相关(r=0.396,P=0.026);BNP与S′和A′均呈负相关(r=-0.401、-0.409,P=0.035、0.036).[结论]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儿童BNP水平与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参数无明显相关性,而与铁超负荷明显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心功能损害.

  • 足月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筛查指标及cut-off值的研究

    作者:杨金玲;蔡稔;陈大宇;谭建强;黄丽华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 β 地中海贫血(β 地贫)基因携带者的筛查指标及其cut-off值.方法 对进行 β 地贫筛查(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片血红蛋白分析和17种 β 珠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的1193例足月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筛查指标水平与 β 地贫基因携带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筛查指标对 β 地贫基因携带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1193例中 β 地贫基因携带者638例.HbA2为0的637例(53.39%)中携带 β 地贫基因的310例、β 地贫基因阴性327例;HbA2不为0的556例(46.61%)中携带 β 地贫基因的328例、β 地贫基因阴性228例.HbA2为0者,与 β 地贫基因阴性组比较,β 地贫基因携带组的HbA含量较低、HbF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2不为0者,与 β 地贫基因阴性组比较,β 地贫基因携带组的HbA含量较低、HbF及HbA2/HbA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2为0者,HbA、出生胎龄及两者联合对 β 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分析的AUC分别为0.865、0.515、0.870,其中HbA及HbA联合出生胎龄的AUC相近,均具有诊断意义(P<0.01).HbA2不为0者,HbA、HbA2/HbA比及两者联合对 β 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分析的AUC分别为0.943、0.885、0.978,均具有诊断意义(P<0.01),以两者联合的AUC大.HbA2为0者,HbA为11.6% 时对 β 地贫基因携带诊断的ROC曲线的AUC大,灵敏度为85.81%、特异度为79.82%;HbA2不为0者,HbA为16.1%~22.0%、HbA2/HbA比>1.4时对 β 地贫基因携带诊断ROC曲线的AUC大,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91.89%.结论 HbA及HbA2/HbA比是筛查足月新生儿 β 地贫基因携带的有效指标.

  • 黄芪及其复方中药治疗小儿β地中海贫血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陈致雯;张春红;郭丽珊;陈佳

    目的 评价黄芪及其复方中药颗粒治疗小儿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法,57例入选患儿先按中间型及重型分层,再随机分入黄芪组、复方组(黄芪+党参+龟板)、安慰剂对照组,疗程12周,观察各组血液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经12周的治疗,中间型患儿复方组血红蛋白提升值为1.21±1.12 g/dL,黄芪组为1.05±0.80 g/dL,而对照组则下降了0.28±0.51 g/d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复方组及黄芪组的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及其复方治疗均显著提升了胎儿血红蛋白水平,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红细胞总数、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网织红细胞.中间型患儿复方组总有效率为64%,黄芪组为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P<0.01).在重型患儿中也有类似以上效果,但逊于中间型患儿.服用药物对患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黄芪及其复方治疗小儿β地中海贫血具有一定疗效且较安全.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2例报告

    作者:刘莎;孙新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外溶血[1].合并感染常加重贫血,但罕见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关于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报道国内外均少,现将我院近期诊治的2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6.5岁.确诊重型β地中海贫血6.2年,反复输血治疗.于3月份夜间输血(洗涤红细胞)后9 h出现面部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排浓茶色尿,第2天尿呈酱油样,无寒战、发热.输血前3 d出现咳嗽,未予特殊治疗.患儿呈中度贫血貌,颜面、躯干皮肤及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细湿罗音,肝肋下3.5 cm,脾肋下6 cm.血红蛋白(Hb)76 g/L,网织红细胞0.01,血清直接胆红素9 μmol/L,间接胆红素159 μmol/L;尿常规潜血++,尿胆红素+.血清免疫学检查:血型O型,Rh(D)阳性,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冷抗体阳性.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冷抗体型.确诊后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每日250 mg/kg共3 d,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2.5 mg/kg,4 d后改口服强的松每日2 mg/kg,急性溶血减轻,但尿色仍呈浓茶样.同时予抗感染,水化、碱化尿液,适当利尿、防心衰等对症治疗.3 d后尿潜血阴性.经严格交叉配血(患儿血与献血员血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介质中交叉配合无凝血、溶血现象),并在保温条件下输洗涤红细胞200 ml,Hb升至97 g/L.治疗3周后复查未发现冷抗体.强的松逐渐减量共服2个月,停药后未复发.例2,女,6.5岁,为例1之双胞胎姐,病史同例1,与例1同时出现溶血、黄疸.输血前3 d出现咳嗽,未予特殊治疗.体查呈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痰鸣音,肝肋下3.5 cm,脾肋下未触及.血Hb 57 g/L,网织红细胞0.015,血清直接胆红素6 μmol/L,间接胆红素114 μmol/L;尿常规潜血+,尿胆红素+.血清免疫学检查冷抗体阳性.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AIHA,冷抗体型.确诊后治疗经过同例1.3 d后尿潜血阴性.经严格交叉配血并在保温条件下输洗涤红细胞200 ml,Hb升至75 g/L.治疗3周后复查未发现冷抗体.强的松逐渐减量共服2个月,停药后未复发.

  • β地中海贫血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吕荣钰

    该文综述了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者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包括血小板活化、红细胞膜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及铁过载等;详述了β地贫患者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临床依据、脾切除术对高凝状态的影响以及相关临床表现;讨论了β地贫中间型患者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防治措施,包括输血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避免或延迟脾切除术以及一些处在探索阶段的治疗方式.

  • 广东省梅州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烁丹;张惠琴;邹婕;庄宇嫦

    目的 调查广东省梅州地区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生率、基因缺陷类型及频率.方法 收集梅州各地区客家人群外周血标本13798例,进行地贫初筛;地贫初筛阳性者的外周血样本1897例进行地贫基因分析,以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调查.结果 在13798份外周血标本中,筛查出地贫阳性者1897例,阳性检出率为13.75%.经基因分析和鉴别诊断,确诊地贫1848例,缺铁性贫血36例,正常13例,地贫的发生率为13.39%.检出缺失型α地贫1364例,人群发生率为9.89%,发现8种基因型;检出突变型β地贫484例,其中6例为β地贫合并α地贫,人群β地贫发生率为3.51%,发现14种基因型;检出的β地贫等位基因有469个,人群基因携带率为3.40%.结论梅州地区人群中α和β地贫的发生率和基因携带率较高,应适时进行人群筛查,为该地区遗传咨询和制定产前诊断策略提供依据.

  • 汕头市户籍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卢建沛;温怡仙;郑颐;覃才华;洪桐雄

    目的 调查汕头市户籍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构成比.方法 以整群抽样法收集1034份其父母均为汕头市户籍的新生儿脐血和1572份双方均为汕头市户籍的成人婚检或孕检对象的静脉血,分别进行α地贫和β地贫调查.所有样品均进行红细胞(RBC)参数和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以脐血中出现Hb Bart's作为诊断α-地贫的阳性参考指标;以静脉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HbA2≥3.5%作为诊断β-地贫的阳性参考指标.再应用gap-PCR和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对表型阳性样品进行α-地贫基因和β-地贫基因定型,"未知"样品则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同时对Hb Bart's阴性的脐血样品进行两种常见静止型α-地贫基因(-a3.7和-a4.2)的分子筛查.结果 在1034例脐血标本中检出7种α-地贫基因型共58例,等位基因59个,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5.71%(59/1034).其基因型构成比:-a3.7/aa为48.3%,--SEA/aa为29.3%,-a4.2/aa为12.1%,--THAI/aa为3.5%,--SEA/--SEA、aCSa/aa和a1CD118+TCA各为1.7%.成人静脉血1572例标本中检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共15例(其中1例CD41/42(-TCTT)合并-a3.7),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0.95%(15/1572).共检出5种β-地贫基因,其构成比:IVS-2-654(C→T)和-28(A→G)各为26.7%,CD41/42(-TCTT)为20.0%,CD17(A→T)为13.3%,βECD26(G→A)为6.7%.结论 阐明了汕头市户籍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该结果为进行遗传咨询和制定该地区基于大人群筛查的预防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 海南省昌江县孕妇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

    作者:谢仙丽

    目的 探讨海南昌江孕妇群β-地贫的基因型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海南省昌江县人民医院和昌江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两家医院地贫筛查者共219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β-地贫有160例,再抽其EDTA-K2抗凝全血标本,进行基因扩增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常见170位点突变.结果 在2191例地贫筛查者中,共检出β地贫基因携带者160例,其携带率为7.30%(160/2191).共检出5种基因突变类型,CD41-42(CTTT)突变占绝对优势,常见的还有IVS-II-654(C-T)突变、CD17(A-T)无义突变、TATA盒-nt-28(A-C)突变、71-72(+A)移码突变等类型,其构成比分别为80.63%(129/160)、7.50%(12/160)、5.00%(8/160)、3.12%(5/160)、3.75%(6/160).结论 海南昌江地区是β-地贫高发区,应做好育龄夫妇的地贫筛查、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对预防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 液态芯片技术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松;邹汉良;罗史科;朱平安;梁汉章;赵毅

    目的 探讨液态芯片技术在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常见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液态芯片技术,使用Luminex 100多功能悬浮点阵检测仪及Lumi2 nex Data Collector Version 1.7数据收集软件检测并通过突变标本与正常标本的荧光强度比值(Mutan/Normal)分析100份正常人标本及68份PCR反向杂交技术确认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标本.结果 100份正常标本检测结果正常.68份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密码子CD41/42(TCTF)突变37例(54.41%),IVS2-654(C→T)突变杂合12例(17.65%),-28(A→G)突变10例(14.71%),-17(A→T)突变5例(7.35%),CD71/72(+A)2例(2.94%),-29(A→G)突变杂合1例(1.47%).密码子71/72(+A)复合IVS2-654(c→T)突变杂合1例,-28(A→G)复合密码子CD41/42-TCTT突变2例,单位点突变β地贫病人为95.59%(65/68),多位点突变为4.41%(3/68).7种突变杂合类型与常用方法PCR-RDB检测结果为100%符合率.结论 液态芯片技术能准确区分β地贫基因突变杂合复合突变,可提供快速、敏感的临床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平台.

  •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在β地中海贫血植入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尹爱华;张祥忠;何蕴韶;梁驹卿;吴菁;麦明琴;潘小英;张畅斌;梁国贤

    目的 建立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β地贫的方法以及在β地贫PGD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获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单个淋巴细胞,建立稳定的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技术,并对2例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夫妇应用MGB探针荧光PCR进行了β地贫的PGD.结果 利用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了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200个单个淋巴细胞的基因型,平均扩增效率为94%,平均等位基因脱扣(ADO)率为2.5%.对两对夫妇进行4个周期PGD,共活检16个胚胎,获得16个卵裂球,其中15个卵裂球扩增成功,扩增效率为93.8%,ADO率为6.2%.14个胚胎经PCR分析后获得明确诊断,移植了4个胚胎,获得1例临床妊娠.孕11周时经腹吸取绒毛,证实为完全正常胚胎,终分娩了一正常女婴.结论 应用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技术可对β地贫以及其它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达到优生目的.

  • 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作者:王添章;张利红;庞艳;陈汝雪;余宙耀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异常β珠蛋白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血液学及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患儿进行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结果 29例患儿共查出1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3.4%~37.9%,其中以CD41-42(-CTTT)、IVS-2nt654(C→T)、TATA box-28nt(A→G)出现的频率高,1例患者未能分型.结论婚前与产前检查对减少β地贫/G6PD缺乏症患儿的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阳江地区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类型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文锋;刘恩赐;李桦

    目的 探讨广东阳江地区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类型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妇科门诊、产前门诊、儿科门诊以及儿童保健科收集的病例标本,共检测9 277例.采用PCR + 导流杂交法检测α 地中海贫血和β 地中海贫血.结果 9 277例检测中,检测α 地中海贫血1 711例,占18.44%(1 711 /9 277);检测β 地中海贫血671例,占7.24%(671 /9 277),β 地中海贫血中存在3种纯合子基因型,α 地中海贫血与β 地中海贫血合并100例,占1.08%(100 /9 277),其中检测出16 种α 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14 种β 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结论 广东阳江地区α 地中海贫血以--SEA /αα 为主,β 地中海贫血主要以βCD41-42 /βN、β654 /βN、β-28 /βN 为主,α、β 地中海贫血复合型较少.阳江地区基因类型调查对于阳江地区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去白红细胞输注对降低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杨颜菁;甘文略

    目的:分析研讨去白红细胞输注降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将广东省清远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96例(观察组),患儿均接受去白红细胞输注或洗涤红细胞输注,另选取同时期到清远市人民医院接受悬浮红细胞输注的非地中海贫血患者9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发生率.结果:悬红输注共726例次,共发生FNHTR 18例次(2.48%),滤白输注952例次,共发生FNHTR 2例次(0.21%).滤白输注FNHTR发生率(0.21%)低于悬红输注FNHTR发生率(2.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惠儿可输注洗涤红细胞或滤除白细胞红细胞,为患儿此后实施骨髓抑制提供输血安全.

  • 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继成;秦丹卿;骆明勇;何天文

    目的 对42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所有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和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等红细胞参数的分析,应用Gap-PCR、PCR-RDB的方法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 结果 40例患者为中国型Gγ+(Aγδβ)0杂合子,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度下降,血红蛋白分析显示HbF为10.6%~20.6%;2例为中国型Gγ+(Aγδβ)0合并其它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表现为中重度的贫血,HbF为80.8%~ 93.1%. 结论 中国人群中中国型Gγ+(Aγδβ)0是比较常见的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类型,其杂合子临床症状较轻,当合并其他地中海贫血时可改变原有的血液学表现.

  • 红细胞参数在早孕患者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宏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在早孕患者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产科门诊85例早孕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资料。根据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分为缺铁性贫血组(n=42)和地中海贫血组(n=43)。绘制患者检测特征曲线分析RBC、Hb、MCV、MCH、RDW-CV、RDW-SD 对早孕患者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地中海贫血组患者 RBC、Hb、MCV、MCH、RDW-CV、RDW-SD 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 Hb、MCV、RDW-CV、RDW-SD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924-0.998)、0.960(0.913-1.000)、0.888(0.815-0.961)、0.843(0.760-0.926)。当 Hb 临界值为88.0g/L 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4%和95.2%。当MCV 临界值为60.0fl 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8.1%。当Hb、MCV 分别取临界值为88.0 g/L 和60.0fl 时,联合敏感性为88.4%,联合特异性为99.4%。结论:Hb、MCV 指标可用于早孕患者β地中海贫血早期诊断;Hb、MCV 联合试验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造血干细胞移植-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曙光

    作者:程龙球;崔郁敏;陈彦竹

    读者可曾见过脑瓜大大,鼻梁扁扁,眼睑肿肿,大腹便便的幼儿呢?具有此类特殊面容的孩童,可能就是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儿.除此以外,患儿还会出现生长缓慢,反应迟钝,因严重贫血而需输血以延续生命,且往往未成年即死亡,给家庭与社会在精神上与经济上造成沉重的负担.

  • 补气益精生血中药对β地贫患儿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张春红;杜广亮;陈致雯;肖达民

    目的 观察补气益精生血中药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入选β地贫患儿50例随机分配进入中药治疗组及安慰剂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儿口服黄芪、党参及龟板颗粒,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颗粒,疗程12周.观察血常规及胎儿血红蛋白比例等血液学指标.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p38MAPK基因mRNA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 12周疗程结束后,中药组患儿血红蛋白值为85.90±13.30 g·L-1,对照组为75.80±9.50 g·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0,P=0.004).中药组治疗后胎儿血红蛋白比例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提升(58.13%±20.52%vs.66.80%±21.63%,t=-4.972,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对p38MAPK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0.33±0.19 vs.0.81±0.40,t=-7.652,P<0.001).结论 补气益精生血治法方药治疗小儿β地贫具有较好疗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胎儿血红蛋白生成有关.

283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