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刍议

    作者:应少香

    目的:探讨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PCI术后,即予IABP支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护理,就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应用IABP3-10天后,病情均得到控制,血压保持稳定,14天后顺利出院.对照组应用1ABP为5-13天,并发症高,且有患者死亡,住院时间为20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对IAB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 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秋红

    目的 :主要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8月间收治的39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治疗,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用用价值.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情况,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因此应该做进一步推广.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婧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效果与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34例)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不适症状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组间数据对比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情况,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感,对患者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陈华丽

    目的:观察并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收治的112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针对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下肢缺血、肾衰竭、血栓、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患者实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确保球囊反搏治疗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泵衰竭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韩晓霞;李秀兰;刘秀红;周萍;但国梅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泵衰竭(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围手术期内血液动力学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泵衰竭的患者52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应用介入手术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照组单纯应用介入手术治疗。应用多参数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术前、术后1 h 及术后24 h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 h 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 P <0.05),且术后24 h 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 CS 抢救成功率、尿量、肺水肿发生率、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但在 PCI 成功率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泵衰竭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且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郭松奇;王姝;李利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可靠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病情稳定,7例死亡.结论 护士应全面熟悉了解IABP的工作原理、目的 、并发症.做到早观察、早发现、早处理,有效的降低IABP的并发症,以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 医护合作策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邱小芩;蒋雪玲

    目的 探索一种有效的患者情绪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治疗的依从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行IABP治疗的患者,采用医护合作策略程序化管理方法: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情绪管理、制订程序化管理流程、查找隐患等,对IABP患者的情绪进行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 结果 应用医护合作策略的程序化管理方案后,医生、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医生(19. 80 ± 3. 68)分,护士(19. 20 ± 3. 79)分;实施后医生(25. 83 ± 1. 85)分,护士(25. 78 ± 2. 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IABP治疗期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导管移位发生率由4. 48%降至1. 06%,过度镇静发生率由5. 76%降至3. 04%,IABP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0. 03%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医护合作策略在IABP辅助治疗患者的情绪管理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

    作者:徐琼英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老年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应用IABP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IABP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严密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病情,细致周密地进行综合护理,尤其重视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同时加强监测血流动力学、保持合适体位以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等,能改善患者病情,帮助其顺利度过置管期.

  • 国内首例经肱动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红;许红凤

    患者男,88岁,于2012年11月21日主因“间断胸闷、憋气3 d,加重15 h”于急诊就诊。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已超过12 h,且入院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故未行急诊PCI,采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入院第7天,患者经右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髂动脉已近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改经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示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建议择期行CABG术。患者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CABG术风险极大,且家属拒绝手术。鉴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且无法经股动脉途径行IABP,患者主治医生经左侧肱动脉途径置入7Fr IABP,后择期行PCI治疗。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寅慧;罗惠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R)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IAB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换心功能指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同时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佳宁;刘文娴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并且具有很多适应证.IABP从1968年报道开始,临床应用于血流动力学支持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IABP成为了目前应用为广泛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早期的试验提示IABP在生理学中的重要影响,包括增高舒张压,甚至有文献支持IABP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脑血流、肾脏灌注[2].然而,上述结果均不是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也未证明IABP能够保护心肌.IABP目前既被用于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也用于减轻左心室负荷,间接作用是增加心输出量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随着IABP球囊充放气,心输出量逐步增大并且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3].本综述将回顾目前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应用及证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分析

    作者:祖晓麟;张锋;王成钢;刘飞;曾玉杰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并应用IABP辅助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CS的79例老年患者,同期选择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STEMI合并CS的75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的变化以及随访30 d时的病死率,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入选的154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9.4±9.3)岁,入院平均动脉压为(58.9±13.5) mmHg.两组间术前平均动脉压、CK-MB值、cTnI值、血肌酐、氧和指数、血肌酐、进门-球囊扩张时间、术后CK-MB和cTnI峰值、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血管化比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再发心肌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时,死亡3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间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辅助PCI治疗老年ASTE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CS有助于改善短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IABP组患者基础心功能差,短期病死率高.因此需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IABP辅助治疗老年ASTEMI的长期效果.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TIMI评分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佳宁;刘文娴

    目的:探讨IABP辅助治疗对不同的TIMI评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未发生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严重瓣膜反流及心脏游离缘破裂)并且院内生存24小时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IABP机械辅助的有294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针对STEMI的TIMI评分方法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4分).分析不同危险度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低危组429例患者中,应用IABP的患者数量较少(23例),IABP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无院内死亡,未见明显不同;在中危组(293例)中,IABP治疗组(119例)与常规治疗组(174例)相比,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5.0% vs.12.1%,P<0.05);高危组(176例)中,应用IABP患者(152例)较常规药物治疗组(24例)院内病死率较低(18.4% vs.29.2%),但无统计学差异(P =0.220).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IAB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OR=0.109,95% CI:0.025~0.484,P=0.004).结论:在TIMI评分4-7分(中危组)的患者中,应用IABP可以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生存率.

  • 监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指导停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张艳;赵昕;王效增;邓捷;王丽;任丽丽;顾崇怀;彭俊银;韩雅玲

    目的 旨在通过监测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指导选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停用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IABP辅助心功能的患者173例,以停用1ABP后48 h内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包括二次使用IABP、肺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紧急气管插管、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死亡)分为成功组(127例)和失败组(46例),记录并分析置入IABP前和停用IABP前每位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变化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入院及心原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置入IABP前NT-proBNP水平(P=0.151)及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NT-proBNP水平停用IABP前较置入IABP前显著降低(P<0.001),而失败组患者则显著升高(P<0.001).ROC曲线显示,当NT-proBNP水平停用IABP前升高到较置入IABP前增加47.56%时预测停用IABP失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成功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失败组(34%比81%,P<0.0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对停用IABP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达47.56%,提示需要考虑更多的治疗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元;肖华;张金霞;黄军;向定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死亡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发病至行IABP术时间、TIMI血流、罪犯血管14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死亡率为47.06%,所有危险因素中,罪犯血管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其余危险因素均未影响预后(P>0.05).罪犯血管组间比较显示,前降支与其他罪犯血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47,95% CI0.004~ 0.547,P=0.015).结论 罪犯血管是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前降支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未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 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铿;游琼;郑锡锋;李腾;叶少强;莫海亮;黄瑞娜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肱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TBA-IABP与TFA-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BA-IABP及TFA-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9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BA-IABP组(46例)和TFA-IABP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TFA-IABP组相比,TBA-IABP组IABP开始工作至CS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降低[(44±10.6)h比(65±12.5) h; (154±26.6)h比(236±34.2)h;(3±1.6) min比(25±10.2) min,P均<0.05];TBA-IABP组迷走神经反射、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较TFA-IABP组低(2%比10%;2%比8%;0比4%,P均< 0.05);相应TBA-IABP组CS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TFA-IABP组(87%比73%,P=0.047).TBA-IABP组有2例出现轻度远端肢体血运欠佳,但经解痉镇痛症状缓解.结论 对AMI合并CS患者,TBA-IABP的血管并发症发生少,且CS抢救成功率高,其机制可能与TBA-IABP有利于局部压迫止血、无体位限制(患者可半坐卧位)、患者痛苦小和心理压力轻(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作为可选择的血管路径之一.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介入术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中的应用及转归分析

    作者:成小凤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介入术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7例介入术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的使用原因、使用时间及病情转归。

  • 护理干预模式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刘莹;彭岩松;孙宁;闵英;邵丹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92例IABP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下肢束缚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舒适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变化趋势与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机关系的研究

    作者:肖军;王洪叶;许红玲;王德水;季春燕;郭惠;张伟;杨庭树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BNP)变化趋势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球囊导管撤除时机的关系.方法 纳入8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IABP球囊导管撤除时患者所处的血BNP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BNP上升段组(n=35)及BNP下降段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BNP上升段组比较,BNP下降段组病情好转率高(92.6% vs.57.1%,P<0.01)、病死率低(3.7% vs.20%,P<0.01)、住院时间缩短[(14.5±5.7) d vs.(20.7±7.5) d,P<0.01].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血BNP处于下降阶段时撤除球囊导管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更明显.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近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肖军;王洪叶;季春燕;郭慧;陈敏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近端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急诊介入治疗后是否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将199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近端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IABP组(79例)和无IABP组(120例),比较两组术后2周心肌梗死范围和血脑钠尿肽的变化、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两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和无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梗死范围明显缩小[(30.256±4.223)% vs.(35.343±5.235)%,P<0.01],血脑钠尿肽浓度降低[(89.7±33.5) ng/L vs.(128.7±44.1) ng/L,P<0.01],左室左室射血分数增高[(52.6±5.2)% vs.(47.5±7.3)%,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7.5±4.6) mm vs.(50.3±5.7) mm,P<0.01].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IABP组明显低于无IABP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近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行IABP治疗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76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