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中耳炎HRCT检查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永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HR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为中耳腔内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还伴有乙状窦、天盖、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的破坏.10例肉芽肿型中耳炎HRCT表现为片状、索条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见液平,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结论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形态及骨质破坏而非病变的密度改变,大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用HRCT扫描准确诊断.

  •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涛;罗鹏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加深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用DR高千伏摄片及GE 64排螺旋CT对100例弥漫性肺间质性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DR胸片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79%,高分辨率CT(H RCT)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100%.结论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手段.

  • 高分辨率CT在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及进展期的表现形式分析*

    作者:倪良军

    探究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及进展期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纳入收治的40例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20例、进展期20例,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肺部高分辨率CT、胸部前后位X线片、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查,了解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及进展期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所有受检患儿胸部X线片检查均显示:早期和进展期均存在肺透光度增高、肺纹理增多且增粗;早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进展期患儿均伴随典型临床症状,早期患儿肺功能检查有轻微的小气道组塞,而进展期患儿存在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5例患儿右下肺下段偏外侧影像学表现为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4例经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炎.高分辨率CT影像学早期患儿表现为实质密度降低、血管细少、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且实质密度降低;进展期患儿表现为"马赛克"征象,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壁增厚明显.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及进展期患儿进行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常规痰液、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部前后位X线片、肺功能等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

  • 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辜娓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CT资料,并与该患者的胸片结果作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周围型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资料与胸片在检测肺部肿块、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明显看出高分辨率CT扫描检出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在显示肺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优势明显,较胸片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临床应用价值显著[1]。

  • 多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炳亮;廖凤翔;周牮;魏江平

    目的 综合分析增强CT、高分辨率CT(HRCT)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以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疑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动态CT增强、HRCT、PE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这3种方法及两两联合检查对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3种检查方法中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两两联合检查中PET/CT和增强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且优于任一种单一检查方法.结论 多种影像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PET/CT和增强CT的联合应用.

  • 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的HRCT表现

    作者:陶国民;张捷

    目的 分析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的 HR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患者 HRCT表现及病理类型.结果 12例患者病理证实腺癌10例,鳞癌2例.HRCT表现:11例为薄壁囊腔伴结节(伴实性密度结节5例,伴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伴混杂密度结节3例).薄壁囊腔征象:圆形或类圆形3例,分叶状9例;毛刺征7例;胸膜凹陷征3例;囊内粗细不等分隔11例、囊内血管穿行2例,囊内均未见气液平面.结论 含薄壁囊腔的周围型肺癌 HRCT多表现为薄壁囊腔伴结节,薄壁囊腔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囊内粗细不等分隔、囊内血管穿行及囊内无气液平面是它的征象特点.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诊断(附17例报告)

    作者:邓雪英;李跃兴;丁建平;陈小启;张兴伟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 T (H RC 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肺活检前均行胸部 HRCT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发现异常病例者行腹部C T检查6例。结果17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胸部H RC 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大小不等圆形薄壁囊状影(17/17,100%),2例部分融合成肺大泡(2/17,11.8%),4例合并气胸(4/17,23.5%),2例伴乳糜胸(2/17,11.8%)。腹部C T检查发现2例伴双侧肾错构瘤(2/17,11.8%),1例伴右侧肾错构瘤(1/17,5.9%),1例伴子宫错构瘤(1/17,5.9%),2例伴肝脏错构瘤(2/17,11.8%),3例伴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3/17,17.6%)。结论育龄期女性,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影,应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应常规行腹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发现肝肾错构瘤,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协助诊断。

  • CT检查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红霞;张培功;秦东京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梗阻性病变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胆管腔、壶腹部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临床上出现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胆汁代谢障碍综合征.常见病因可分为肿瘤性、炎症性、结石性和外压性四大类.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胆管癌、壶腹癌和胰头癌;炎症性包括胆管炎和胰腺、壶腹部慢性炎症;外压性者主要为肝门部及胰头周围肿大淋巴结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侵犯胆管所致.由于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解剖关系复杂,不同病变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HRCT多平面重组及大密度投影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术前评估

    作者:丁元萍;孙晓卫;李笃民;邓基波;张寒冰;荣宝刚;丁寿玲

    目的:通过HRCT多平面重组及大密度投影观察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进行术前评估.方法:对2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对照组)和62例(7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变组)行高分辨率CT扫描,分别沿三个听小骨的长轴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对显示图像直接进行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组比较MPR和MIP图像整体显示听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病变组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听小骨在MPR及MIP图像均明确显示,MPR对镫骨整体的显示优于MIP,MIP可以立体显示听骨链的空间结构;病变组,胆脂瘤型39例(44耳),MPR显示43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15例(17耳),MPR显示6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5耳有听骨破坏.单纯性中耳炎8例(10耳),MPR及MIP均未显示听骨破坏.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6耳有骨质破坏,单纯型无听骨破坏.结论:MPR对镫骨的整体显示优于MIP,MIP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能力优于MPR,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听骨链破坏的诊断率,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 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在LVAS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倩;全勇;郝大鹏

    目的 运用HRCT多平面重组矢状面图像,对前庭导水管径线进行测量,探讨在诊断LVAS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正常人80例,对颞骨进行HRCT扫描,将所得图像行MPR后处理,重组两侧前庭导水管矢状位图像,测量前庭导水管在此图像上中段的宽度,并建立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另搜集16例临床表现为听力异常,颞骨HRCT扫描后,横轴位测量初步诊断为LVAS患者,与正常观察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R重建出的矢状位图像对前庭导水管的显示率高于直接轴位图像扫描显示率,并且在左右两侧及男女性别无差异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导水管中段宽度值在重组矢状位方向上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左侧0.4894~0.9790 mm;右侧0.5190~1.0278 mm.16例临床诊断为听力异常患者,横轴位测量初步诊断为LVAS患者,重组矢状位中段值范围1.2~3.9 mm,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前庭导水管在矢状位重建上中间宽度值≥1.1 cm,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同时伴有临床听力减低及相应病史,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 肺结核球的HRCT诊断

    作者:王爱英;李兰涛;张伟红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结核球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核球,均行HRCT检查.结果 HRCT平扫:50例病灶中大多边缘光滑、锐利,32例内部可见钙化,32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6例内部有空洞,5例见“胸膜凹陷征”,并可见邻近处胸膜增厚.增强扫描:32例无强化,15例可见边缘包膜样强化.结论 HRCT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球的诊断有明显帮助.

  • 孤立性肺结节的HRCT表现

    作者:李兰涛;张郁;王海燕;林红雨

    目的 探讨HRC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0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均行HRCT检查,分析各种征象在各种SPN中的出现情况.结果 HR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5.0%和86.3%.结论 HRCT能较准确地鉴别SPN的良恶性,是诊断SPN的重要方法.

  • 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作者:张金英;戚元刚;黄勇

    目的 探讨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取肺部纯磨玻璃结节患者95例(105个结节),采用高分辨率CT观察结节图像特征包括结节大小、边缘情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有无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气泡透明征,然后胸腔镜下行结节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加淋巴结采样行病理检测.分析不同CT表现结节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估高分辨率CT对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纯磨玻璃结节105个,其中浸润前病变43个,浸润性病变62个.CT检测大截面直径浸润前病变为(7.4±2.12)mm,浸润性病变为(13.60±3.8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毛刺征30个,28个为浸润性病变,2个为浸润前病变;血管扩张征24个,23个为浸润性病变,1个为浸润前病变.两种病变CT毛刺征、血管扩张征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节大小、边缘毛刺征、血管扩张征与浸润性病变相关(OR分别为3、29、24,P均<0.05).以结节大截面直径12.50 mm诊断肺腺癌浸润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76~0.971).结论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是肺部结节病变性质术前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百草枯中毒患者125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伟静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磨玻璃影( GGO)的时间与病情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125例患者按照中毒剂量分为少量组(10~20 mL)43例、中量组(>20~30 mL)40例、大量组(>30~40 mL)42例,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59例、存活组66例,比较不同组患者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差异,对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与中毒剂量及其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不同中毒剂量患者胸部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预后患者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5),服毒至肺外带出现GGO改变的时间与中毒剂量及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r分别为0.621、0.636,P均<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HRCT上服毒至肺外带开始出现GGO的时间对于病情评价及预后估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杨帆;李永霞;田丽;陈跃芳;梁波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高分辨率CT (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直径<3 cm的新发现SPN患者110例,均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然后以结节为中心对靶区行HRCT扫描,再对靶区进行MPR、SSD等技术重建.根据CT所显示的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及临床资料作出诊断.结果 影像诊断良性结节22例(其中结核球12例、错构瘤6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倾向良性结节36例,倾向恶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周围型肺癌)26例.经病理及临床确诊恶性结节51例,影像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及倾向恶性结节49例,符合率96.1%;良性结节59例,影像诊断为良性及倾向良性结节56例,符合率94.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能够对新发现的SPN良恶性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 肺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肺部 HRCT 特征分析

    作者:陆杨;赵亚娥;顾立军;韩本谊

    目的:探讨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病(WG)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9例WG患者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肺部HRCT影像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肺内多发结节和肿块,部分结节或肿块周围可见“晕轮征”;空洞样改变6例;伴有片状实变影4例,其中表现为胸膜下楔形实变2例;局灶性磨玻璃影2例;双侧肺门周围扇形分布磨玻璃影1例,内见充气支气管征;气管支气管壁增厚2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增强扫描多数结节或肿块呈边缘性强化,可见“供养血管征”。 CT随访4例, CT影像均表现出多变特点。结论多发结节与肿块、空洞病变、磨玻璃影及实变影是WG患者常见的HRCT表现,边缘性强化及供养血管征具有特征性,多种影像征象混合存在且相互转化是WG肺部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国强;张玉华;魏路清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可以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也就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患者在病程中可以一次或多次出现急性加重,提示IPF的病程和预后难以预料.

  • 肺孤立结节高分辨率CT与常规CT的图像对比分析

    作者:胡天强;苏京锁;郑国高;李保全

    病灶直径≤3cm者被称为结节,而>3cm者则被称为肿块[1].高分辨率CT(HRCT)是选用薄的层厚(1.5mm或2mm)和用高-空间-频率(骨)算法重建图像的技术方法.胸部HRCT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地显示肺内微细结构(肺小叶气道,血管及小叶间隔、肺间质及毫米级的肺内小结节等)[2].笔者为探讨HRCT对肺内结节诊断价值及HRCT检查技术的应用,回顾46例直径≤3cm结节进行CT及HRCT扫描对比分析,旨在提高肺内孤立结节定性的准确率.

  • 高分辨率CT在中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修军

    目的 探讨中耳疾病在高分辨率CT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64耳,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轴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将CT所见与病理对照.结果 中耳常见炎症、肿瘤、畸形,高分辨率CT不但清楚地显示耳内外解剖结构,而且显示病变及其范围和浸润的程度均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HRCT能适用现代耳科疾病显微手术的发展,不仅在中耳疾病中起主要诊断作用,而且能为现代耳科疾病显微手术提供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双相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

    作者:周君;刘文亚;木合拜提·买合苏提;党军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呼吸双相肺CT扫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轻度组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与极重度组16例,4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检测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密度、呼吸双相肺密度差及肺容积,分析肺密度与肺容积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组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容积均相应增加,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重建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肺容积与FVC、FEV1、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P<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与残气量占大肺总量百分比预计值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深吸气相肺密度与FEV1/FVC、残气量值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呼吸双相高分辨率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测定具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肺气肿严重程度.

338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