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辨率CT关节造影在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吕永革;陈智毅;吴冬;莫金潮;专庆春;侯瑜;江振华;贺德行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关节造影(high resolution CT arthrography,HRCTA)在诊断膝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诊膝关节病变患者,行HRCTA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多角度观察膝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结果 HRCTA诊断半月板损伤32例,表现为损伤部位可见高密度造影剂充填;诊断关节软骨损伤18例,表现为关节面软骨变薄、表面毛糙、部分缺损;诊断交叉韧带损伤12例,表现为密度及形态异常、损伤处造影剂渗入;诊断盘状半月板8例,表现为半月板增宽、增厚;诊断半月板囊肿6例,表现为与半月板相邻的小囊袋状高密度影;诊断腘窝囊肿10例,表现为腘窝内与关节腔相通的高密度囊袋状影.结论 HRCTA在膝关节病变诊断方面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为关节镜前筛查、制订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 高分辨率CT在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艳;芦运生;郭濴;葛英辉

    目的 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IL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CTD-ILD患者的X线胸片、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影像资料.结果 高分辨率CT检出CTD-ILD 17例(65.4%),常规CT检出9例(34.6%),X线胸片检出4例(15.4%),高分辨率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x2=6.125,P=0.013)和X线胸片(x2=10.286,P=0.001); CTD-ILD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网状影、蜂窝状影、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早期CTD-ILD患者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片状浸润影,随病情进展出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状影,病变晚期呈蜂窝状改变;常规CT显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不如高分辨率CT.结论 高分辨率CT可发现肺部、胸膜的细微病变,是早期发现CTD-ILD的有效方法.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7例

    作者:马红玲;郑跃杰;王和平;林飞飞;黄文献;谭卫群

    目的 分析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04年10月- 2009年9月诊断为BO的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高分辨率CT(HRCT)、病原学、肺功能及治疗和转归等.结果 7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喘、气促.病程1.5个月~7 a.查体:双肺均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喘鸣音.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或肺炎表现.肺部HRCT均呈现Mosaic灌注征,其中支气管扩张1例.肺功能:5例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病原学:5例发病前患麻疹肺炎,1例患肺炎支原体肺炎,1例患肺炎腺病毒肺炎并真菌感染.支气管镜:2例无特殊表现.治疗及转归:1例有明显支气管扩张放弃治疗,1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气管扩张而放弃治疗,余5例患儿用激素或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病情均有好转.结论 BO的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喘息为特点,肺部HRCT呈现特异的Mosaic灌注征,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尤其是麻疹病毒感染后可继发BO,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BO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肺部HRCT和肺功能检查.

  • CT及高分辨率CT在判断肺气肿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袁亮;贾建伟;杨春华;闫观茹

    目的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根据确诊的3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CT及HRCT肺气肿程度,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CT及HRCT表现.结果根据CT及HRCT表现,31例中重度肺气肿19例,中度肺气肿12例;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18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4例,小叶内间质增厚21例,小叶间隔增厚28例,胸膜下线8例,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3例,蜂窝7例.结论胸部CT及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大学生听觉生理异常与听骨链 HRCT 扫描结果探讨

    作者:曹翠萍;赵琳;何章彪;从国彬;屈凤勤;许红芳;郑吟诗

    目的:探讨不合理应用音视频终端对大学生听觉生理的影响及听骨链 HRCT 表现。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的学生进行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和听骨链 HRCT 扫描。结果①纯音测听:71人中有119耳听力下降,且多数耳表现为 AC 低中频,BC 2000 Hz 下降明显;18耳 ABG≥30 dB,11耳 BC 听力曲线图出现 Carhart notch;②声导抗测试:55人中有53人鼓室导抗图为 A 型;③听骨链 HRCT 扫描显示,14人(鼓室导抗图均为 A 型)锤砧关节间隙变窄或融合,且听力下降耳与关节改变耳相对应。结论大学生因长期使用音视频终端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与听骨链锤砧关节结构改变有关。

  • 高分辨率CT测量耳蜗高度与年龄关系分析

    作者:邢庆娜;陆林;张小安;赵鑫;姚晓宾

    目的 研究耳蜗高度(CH)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至2012年213例患者,年龄1个月~21岁,426耳颞骨冠状CT扫描,应用高分辨率CT测量CH值.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耳聋类型之间CH值的差异.分析15例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多个CH扫描值与年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听力损失患者CH平均值为(4.29±0.45)mm,男性为(4.32±0.43)mm,女性为(4.26±0.48) mm,男性略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值在1个月~21岁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多个冠状CT扫描测量CH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蜗高度值不随年龄改变而变化,男性比女性稍大.

  • 高分辨率CT诊断间质性肺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福灿;乔宪伟;李桂焕;李浩

    目的 分析间质性肺炎的CT特征并评价高分辨率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全肺或局部HRCT扫描.结果 良好的扫描技术所获得的细致详尽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可靠、正确的诊断间质性肺炎.结论 HRCT能更直观、更清晰反映肺部间质性病变,为临床提供精细可靠的影像信息.

  • 高分辨率CT上树芽征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孔祥臣;杨培金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树芽征在肺部疾病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或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101例出现树芽征的疾病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30例,各型肺结核46例,肺部真菌病6例,氨气吸入16例,过敏性肺炎3例.结论树芽征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结核病病情判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

    作者:慕建成;范红燕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耳)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其中单纯型6例,肉芽肿型21例,胆脂瘤型29例).结果:单纯型慢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为鼓膜增厚,鼓室、鼓窦密度增高,气房骨壁增厚、硬化,可有听小骨部分破坏.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①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及骨质破坏.②听小骨移位、破坏.③鼓膜增厚、内陷.④严重者可破坏乙状窦壁、天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结构.结论:HRCT对慢性中耳乳突炎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分型正确率不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与高分辨率CT肺气肿指数的关系

    作者:王霞;黄小鲁;李楠;金星;薛克栋

    目的:评价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与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指数(LAA%)的关系.方法:选取因COPD急性加重需机械通气的重症COPD患者166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指数.统计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率,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129例).从病历资料中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LA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9±7.3 vs 12.6±5.9,P<0.01).Pearson分析显示LAA%与APACHEⅡ评分(r=0.315,P<0.001)、机械通气时间(r=0.184,P=0.012)、PaCO2(r=0.231,P=0.027)、心率(r=0.131,P=0.039)、呼吸(r=0.152,P=0.041)呈正相关,与Pa02(r=-0.361,P=0.013)、pH(r=-0.261,P=0.035)呈负相关.人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示:LAA%切值取17.3%时,对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的诊断效率高,曲线下面积为0.789[P =0.000,95% CI(0.715,0.863)],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65.83%.传统危险因素联合LAA%可明显提升对患者1个月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论:HRCT定量测量的肺气肿指数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气道病变的检测

    作者:崔立伟;谢梦双;肖伟

    1968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ogg等[1]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阻塞部位主要位于2 mm以下的小气道”,其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或黏液栓的堵塞.在随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研究中,小气道病理特征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扩展,慢阻肺早期小气道的病理变化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下降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确认[2~4].

  • 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月清;何二平;王福林;吕爱华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但常规CT检查阴性的患者行HRCT三维重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R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33例,其中前颅底骨折16例,中颅底骨折15例,后颅底骨折2例;诊断率为86.8%;同时HR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 HRCT三维重建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高,能直观地了解骨折部位以及其在颅底三维空间的形态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对颅底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 复杂中耳异物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作者:吴军;王志宏;韩维举;吕萍;戴朴;邹艺辉

    目的:探讨导致复杂中耳异物的原因及临床诊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例中耳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耳异物患者中,外伤引起4例,医源性导致1例.异物存留引起耳漏、听力下降等症状,异物的长期存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取出异物,术中发现异物位于中鼓室3例,位于上鼓室和咽鼓管鼓口1例,位于颞骨鳞部和上鼓室外侧气房1例.结论:中耳异物容易漏诊、误诊,应进行细致的专科检查,怀疑中耳异物的患者常规行颞骨HRCT检查,确诊有中耳异物,可经手术取出.

  • HRCT指导下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及保护

    作者:王素芳;韩富根;刘志印;任红波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常用的是经乳突面隐窝进路术式[1].其关键步骤是打开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外侧的面隐窝,以充分暴露后鼓室,找到蜗窗.传统的术中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可根据砧骨所指示的方向至二腹肌嵴确定大致走形,但文献报道及临床手术中发现面神经变异情况并非罕见,常见的解剖变异有骨管裂缺、分支变异、行程异常等[2].高分辨率CT是了解植入术前耳部解剖的重要方法,可显示面神经在颞骨内的走形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从临床手术角度分析HRCT在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及走行的临床意义,为手术避免造成医源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 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瑞利;林彦涛;张青俊;张晓辰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2D、3D重建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的评估价值.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8例(53耳),术前均行HRCT检查,并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r reformation,MPR)及容积重建(CT volume rendering,CTVR),获得2D、3D图像,比较两种重建方法对听骨链各部位的评估结果,并分别将术中所见与MPR及CTVR评估结果比较.结果 MPR及CTVR显示锤砧关节完全破坏、部分破坏及完整分别为7、10、36耳及6、2、45耳,显示砧镫关节完全破坏、部分破坏及完整分别为9、2、42耳及1、1、51耳,显示镫骨完全破坏、部分破坏及完整分别为9、11、33耳及6、3、44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CTVR对锤骨头、锤骨柄、砧骨体、砧骨长脚、砧骨短脚状态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对锤骨头、锤骨柄、锤砧关节、砧骨体、砧骨长脚、砧骨短脚、砧镫关节及镫骨状态评估结果与手术所见一致性(Kappa=0.82、0.81、0.75、0.79、0.92、0.84、0.75、0.76)均高于CTVR评估结果与手术所见一致性(Kappa=0.63、0.79、0.65、0.62、0.84、0.78、0.55、0.61).结论 HRCT能够准确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状态,2D及3D重建技术对锤砧关节、砧镫关节及镫骨状态的评估存在差异;2D重建技术对听骨链各部位状态评估较3D重建技术更为精准,但不及3D重建技术直观.

  •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炳译;关兵;于爱民;严齐;王茂华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7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12例单侧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 12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均符合Levenson诊断标准,其中2例伴耳鸣,1例伴耳后肿物,1例伴面瘫;12例术前0.5、1、2 kHz平均听阈为55±4.2 dB HL,平均气骨导差为45±3.7 dB;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示8例胆脂瘤位于中后鼓室,主要是在砧镫关节处,2例位于中上鼓室,2例病变广泛侵及上鼓室及鼓窦.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6例经耳内径路鼓室探查清除胆脂瘤后行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其中1例伴面瘫患者病变累及面神经管壁,面神经受损,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6个月12例患者0.5、1、2 kHz 6个月平均听阈35±6.3 dB HL,平均气骨导差20±2.5 dB.术后1年所有病例复查HRCT,未见胆脂瘤残留或复发.术后16个月时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由术前的Ⅲ级恢复至Ⅱ级.结论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HRCT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预后较好.

  • 面神经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炳译;关兵;于爱民;曹武;曹清

    目的 探讨面神经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6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技巧.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中、重度面瘫,按HB分级法,面神经功能Ⅲ级2例,Ⅳ级1例,Ⅵ级2例,其中面瘫病程1年以内3例,1年半1例,18年1例.5例均伴一定程度听力下降,1例感音神经性聋,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60 dBHL,1例传导性聋,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65 dB HL;3例混合性聋,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分别为65、80、100 dBHL.3例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示瘤体累及面神经水平段及垂直段,1例累及腮腺,近颈静脉孔区,1例接近桥小脑角及内听道段.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经乳突径路、2例经颞下窝A型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Ⅰ期面神经重建3例,肿瘤与面神经同时切除2例;术后病理报告面神经鞘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随访6个月~7年,均未复发.3例Ⅰ期面神经重建的患者中2例面神经功能Ⅳ级、1例Ⅴ级.结论 面神经瘤术前需行高分辨率CT(HRCT)或MRI检查,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应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纤维或术中行面神经重建术.

  •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耳高分辨率CT检查内耳畸形的分类

    作者:施剑斌;孙宝春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通过颞骨高分辨率螺旋CT检查内耳畸形的检出率及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5 398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螺旋CT资料,患者年龄2个月~68岁,平均17.8±3.3岁;其中单侧24耳,双侧5 374耳;平均听阈83.90±5.2 dB HL,按听力损失程度分为:轻度170耳,中度1 446耳,重度1 386耳,极重度2 396耳;参照Sennaroglu 2010分类标准分析各类内耳畸形的检出情况.结果 5 398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耳中共检出1 640耳内耳畸形(30.38%,1 640/5 398),其中,耳蜗畸形53.66%(880/1 640),非耳蜗畸形46.34%(760/1 640);880耳耳蜗畸形中,Michel畸形5耳、耳蜗未发育23耳、共同腔畸形6耳、耳蜗发育不全畸形69耳(CH-I 19耳、CH-II 16耳、CH-III 34耳)、耳蜗分隔不全畸形777耳(IP-I 44耳、IP-II 703耳、IP-III 30耳);760耳非耳蜗畸形中,大前庭导水管680耳,单纯前庭、半规管、内听道畸形80耳.与大前庭水管相关畸形共1 383耳(IP-II型 703耳、大前庭水管680耳),占全部内耳畸形的84.33%(1 383/1 640).结论 本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耳畸形检出率较高,且以大前庭水管相关畸形多见,Sennaroglu2010分类方法有利于各类内耳畸形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统计.

  • 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肺结核HRCT特征分析

    作者:李宝学;李靖;秦立新;李政旻;余辉山

    目的:探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HRCT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已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以肺间质改变为主,总结这类患者的HRCT特点.结果:100例中病变共累及361个肺段,右肺上叶尖段和后段(52例,14.4%)、左肺上叶尖后段(48例,13.3%)、右下叶基底段(53例,14.9%)和左下叶基底段(51例,14.1%)是主要受累部位.病变在双肺弥漫性分布35例.将所有病变按部位(好发部位和非好发部位)分为2组,好发部位组中病变沿叶段中央分布共151个肺段(44.9%),叶间胸膜旁分布112个肺段(33.3%),明显多于胸膜下分布的73个肺段(21.7%);非好发部位组中沿叶段中央分布共86个肺段(31.5%),叶间胸膜旁分布79个肺段(28.9%),胸膜下分布108个肺段(3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37,P<0.001).按间质类型分析:轴心间质异常69个肺段(23.7%);周围间质异常125个肺段(42.9%);间隔间质异常97个肺段(33.3%).伴发改变:磨玻璃样影(GGO)48例,实变30例,支气管播散7例,微结节32例,空洞12例,肺大疱18例,气胸2例.本组病例中经规则抗结核治疗后间质病变明显吸收者31例(31%),稍有吸收者23例(23%),无明显吸收者46例(46%).结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孙海林;袁新宇;关立夫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5例,男6例,女9例.15例患儿行胸片检查42次,其中4例行高分辨率CT检查8次.结果:面色苍白、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为:肺纹理增多,呈网状、毛玻璃样表现、斑片状模糊影、粟粒状结节影、心影增大等.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CT检查较胸部平片能更早地发现病变.

338 条记录 11/17 页 « 12...891011121314...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