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的影响

    作者:宋爱琴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对血气的影响,以评价HFOV 的疗效.方法:212例NRDS患儿129例应用HFOV治疗为治疗组,83例给予面罩或鼻塞吸氧CPAP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血气结果.结果:二组治疗前血气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小时后,治疗组患儿PaO2、PH 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aCO2、OI下降明显(P<0.01).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改善快,优于常规治疗.

  • 新生儿肺出血停止后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金侠;欧静琳

    目的 研究及判定新生儿肺出血停止后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肺出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采取常规机械通气的30例新生儿作为A组,于肺出血体停止后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作为B组,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氧合指标情况、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的OI,a/AP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的OI呈下降趋势,a/APO2逐步升高,且B组新生儿1、6及24 h的OI,a/APO2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新生儿的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停止后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分析

    作者:唐登馨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过往17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选行分析,比较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及上机后2h、12h、24h及48h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等.结果:经分析发现,15例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病愈出院,其中2例放弃治疗,治愈患者在上机后2h观察到PaCO2下降,但PaO2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机24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气胸患者的氧合功能,且其治疗办法方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肺泡复张手法对急性肺损伤氧合的影响

    作者:高菲;王辰;詹庆元;庞宝森

    目的对比研究肺泡复张手法(RM)分别应用于高频震荡通气(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ALI)氧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肺泡灌洗法建立ALI大耳白兔模型,分别行HFOV和CMV通气,RM实施压力为30cmH2O,持续30 s.对RM前、期间(急性肺损伤基础状态)、RM后5、15、30 min和1h时的动脉血气、血压及心率进行监测.结果应用RM后HFOV组与CMV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P<0.01)应用RM后5min PaO2升高为明显,分别为(263.3±21.4) mm Hg(1mm Hg=0.133 kPa)和(201.9±59.8)mm Hg.HFOV组PaO2始终维持在这一水平,而CMV组PaO2逐渐降低,RM后1h[(123.5±47.5)mm Hg]与5 min[(201.9±59.8)mm Hg]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RM 15 min后各时相HFOV组PaO2显著高于CMV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血压及心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HFOV和CMV中应用RM均可以有效地复张肺泡,改善氧合,但RM的复张作用在HFOV较CMV持续更长.

  • 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杰斌;周彬;翟敬芳;金宝;张艳艳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76例患肺透明膜病(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40例和常规机械通气(CMV)组36例。两组在上机初即开始应用PS,HFOV组同时每日静脉给予沐舒坦30 mg/kg。观察两组早产儿上机前后血气指标、相关呼吸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HFOV 组上机1 h、12 h、24 h 评估 PaO2、PaO2/FiO2、氧合指数(OI=100×MAP×FiO2/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PaO2/(713×FiO2-PaCO2/0.8)与CMV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死亡例数、上机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例数、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HFOV、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16例疗效观察

    作者:冯万松;于凤琴;马占敏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NICU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的1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中治愈15例,放弃1例。结论: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安全、有效。

  • 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少根;郭光华;付忠华;周四芳

    严重吸入性损伤病死率在80%以上[1],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是以呼吸支持为主.常规机械通气(CMV)易产生通气机诱导性肺损伤,高频震荡通气(HFOV)实施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和氧合作用,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和通气机诱导性肺损伤[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在PS耗竭的动物模型[3]和PS缺乏新生儿[4],效果良好.而在吸人性损伤,PS活性明显降低[5].HFOV联合应用外源性PS是否有协同作用,在个别动物实验已得到了阳性结果[6].2005年5月,我们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以家兔蒸汽吸人性损伤并发呼吸衰竭模型,应用4种(CMV、HFOV、CMV+PS和HFOV+PS)方法进行通气治疗,观察兔动脉氧合和肺组织损伤情况.

  •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作者:王卫;李腾;刘晓红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入住我科的60例重症MAS患儿,出生后均需机械通气治疗,上机前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均>30.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常频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组和HFOV+ iNO组,每组各20例,并比较3组的疗效,包括OI值、肺气漏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24h后,HFOV组及HFOV+ iNO组患儿较CMV组OI值明显降低(19.0±4.5 vs 11.0±5.3 vs 25.0±7.1,P<0.05),并且HFOV+ iNO组在治疗4h后OI即出现明显下降(36.0±7.4至24.0±5.2).CMV组患儿肺气漏发生率为25%(5/20),HFOV组及HFOV+ iNO组均无肺气漏发生;HFOV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30%(6/20),CMV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40%(8/20),HFOV+ iNO组无一例发生肺动脉高压.结论 HFOV联合iNO是治疗重症MAS首选机械通气策略,两者合用疗效佳.

  • 高频通气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芳;赵时敏;王丹华

    随着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限制性通气可允许的高碳酸血症已代替传统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ical ventilation,CMV)中努力维持血气正常的高气道压、大潮气量策略。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lilation, HFV) 作为能减少气压伤的新型通气方式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很多。HFV 的应用已有15年历史, 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顽固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当前虽然不主张将高频通气作为新生儿急救的一线通气方式,但多数人将其视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的通气模式之一。现就近年来HFV在儿科,尤其是新生儿领域里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   一、HFV定义、分类和通气策略[1,2]  HFV定义为通气频率≥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和卫生监督局(FDA)定义为通气频率>150/(次*min)或2.5HZ的辅助通气。HFV 用高频率及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实现了有效的动脉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关于HFV气体运输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  HFV主要有喷射型、震荡型和气流阻断型三类。上述分类主要基于呼吸机在气道内产生的高频压力/气流变化方式及呼气是主动还是被动。高频喷射通气(HFJV)通过高频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压力调节阀和喷嘴直接将高频率、低潮气量的快速气体喷入患儿气道和肺内。高频震荡通气(HFOV) 以高频活塞泵或震荡隔膜运动,将少量气体(20%~80 % 解剖死腔量)送入和抽出气道。高频气流阻断(HFFI)通过间断阻断高流速过程产生一气体脉冲。只有HFOV 的呼气为主动过程, 气体潴留现象较其他类型高频呼吸机少。每种类型高频机均有自己的参数设置, 包括频率(f)、平均气道压(MAP)和压力幅度等, 没有一个固定操作模式适合所有类型高频机,HFOV是当今使用多的类型,也是本综述重点。

  • 高频震荡通气在胎粪吸入性肺不张中的应用

    作者:王江涛;康文清;熊虹

    目的 总结郑州市儿童医院近年来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不张应用经验.方法 对自2008年1月-2010年2月的胎粪吸入合并肺不张符合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分别进行常频和高频通气,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高频通气的患者顺应性、肺氧合功能改变明显.我们自采用高频振荡通气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对于胎粪阻塞引起的肺不张,应及早的进行高频振荡通气.

  •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张力性气胸疗效观察

    作者:郭先锋;苏爱芳;苑书华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与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对新生儿张力性气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张力性气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频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经治疗后,均出现明显变化,但是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阻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气胸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张力性气胸采取高频震荡通气与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对新生儿张力性气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病情,利于患儿预后,值得推广.

  • 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雅军

    目的:对比高频震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ARDS患者根据通气方式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比值(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O2、PaO2/FiO2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CO2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2小时时,两组患者PaO2、PaO2/Fi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疗效相当,均可以有效治疗ARDS患者。

  • 常频模式通气和高频震荡模式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永健;吴玉宇;杨远娟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采用常规和高频震荡通气疗法的效果.方法 98例经临床确诊均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患儿出生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并以计算机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比组患儿提供常频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比组(7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16%)明显低于对比组(3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氧分压为(84.27±6.47)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比组的(57.38±8.16)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0.57±7.73)mm Hg,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8.82±7.13)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震荡通气可提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控制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周轶

    目的 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常规机械通气(对照组)和高频震荡通气(观察组)各28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89.3%,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为(7.2±1.5)d,观察组平均上机时间为(3.5±0.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患儿上机时间、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挽救患儿的生命.

  • 硫酸镁、前列腺素E和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真英;林玉婵;叶少玲;陈文兴;刘芳芳;潘惠龄

    目的 在高频震荡通气的基础上,比较单一用药(硫酸镁、前列腺素E和西地那非)和联合用药(硫酸镁+前列腺素E、硫酸镁+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符合PPHN诊断标准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硫酸镁组(A组)、前列腺素E组(B组)、西地那非组(C组)、硫酸镁联合前列腺素E组(D组)、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组(E组),各20例.给药治疗后,分别比较5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压(PAP)、心率、血压的变化;并于试验结束后检测血钙、血镁浓度.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儿的PaO2、SaO2、OI、PaCO2、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的PaO2、SaO2、OI指标均明显增高,PaCO2、PAP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治疗后PaO2、SaO2、OI、PaCO2和PAP水平比较,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组PaO2、SaO2和OI均明显增高,PaCO2和PAP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B、D组患儿心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除A组患儿的血镁浓度有一定升高外,其他各组血压、血钙和血镁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PPNH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氧合通气及呼吸功能.

  • 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15例体会

    作者:曾海权;罗江萍;邓秀初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HMD新生患儿30例随机均分成2组(n=15),分别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上机后的氧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机前,2组患儿氧合差异不明显,上机后,HFOV组的平均氧合指数(OI)明显低于CMV组(P<0.05),HFOV组治愈率93.3%;CMV组治愈率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584,P=0.0309)。HFOV组的肺气漏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呼吸机能显著改善HMD患儿的氧合功能,及早应用HFOV对治疗HMD有显著疗效。

  • 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漏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瞿运萍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通气模式不同将28例气漏新生儿分为观察组18例(高频震荡通气)和对照组10例(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期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12、24 h FiO2、PaO2、PaCO2、OI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气胸吸收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效果确切,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与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成胜;廖秋娴

    目的 观察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与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4例PPHN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及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1使用高频震荡通气,对照组2使用高频震荡通气与米力农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米力农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儿治疗效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对照组1治疗总有效率为26.31%(10/38),对照组2治疗总有效率为47.37%(18/38),观察组为92.11%(35/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观察组治疗后的PASP、吸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83.46±9.91)h,明显短于对照组2的(118.35±12.57)h、对照组1的(136.35±1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米力农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治疗总有效率,改善PASP及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使用与推广.

  • 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高频震荡通气的60例患儿记为HFOV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的60例患儿记为CMV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h后,HFOV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及FiO2、OI、a/APaO2等均较CMV组患儿显著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CO2分压,提高患儿的SaO2和O2分压,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促进患儿预后恢复,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叶茂庭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频组(n=40,常频震荡通气)、高频组(n=40,高频震荡通气).常频组行常频震荡通气治疗,高频组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比不同机械通气方式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高频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氧合指数、部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常频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预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机械通气治疗的远期效果与常频机械通气相似,但其近期疗效优于常频机械通气.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