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磁珠富集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应用

    作者:李诗瑶;程慧;杨硕

    本文介绍了黄曲霉素、超顺磁性磁珠以及对食品中黄曲霉素B1的主要提取方法,并对近年来利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联合其他方法进行食品中黄曲霉素B1检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半枝莲提取物对黄曲霉素 B1所诱发肝癌 Notch1的影响

    作者:蔡林雪;刘澍楠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 ESB)对黄曲霉素B1所诱发的肝癌大鼠Notch1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半枝莲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5只。建立用黄曲霉素B1所诱发的肝癌大鼠的动物模型。其中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半枝莲提取物低、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ESB灌胃治疗。灌胃1次/d,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将所有大鼠处死,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肝表面的结节数,并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ESB低、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降低( P<0.05),肝表面的结节数明显增多(P<0.05),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SB低、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升高(P<0.05),肝表面的结节数及Notch1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高剂量的半枝莲提取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肝癌的恶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中Notch1有关。

  •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作者:齐鲁楠;白涛;朱海;陈祖舜;彭涛;游雪梅;黎乐群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特点,初步探讨两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方法 3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情况分为四个亚组:组A:H BV(+)/AFB1(+)10例;组B:HBV(+)/AFB1(-)10例;组C:HBV(-)/AFB1(+)6例;组D:HBV(-)/AFB1(-)6例.收集10例来自肝血管瘤、肝外伤、肝移植供者等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表达谱在4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1)共鉴定出117种差异蛋白,包括53种上调蛋白和64种下调蛋白.四个亚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蛋白分别为组A 106种,组B 97种,组C 104种,组D 74种.(2)117种差异蛋白中,有9种为热休克家族蛋白(HSPs),它们上调表达在组A、组B与组C中.有15种蛋白为毒物代谢解毒相关酶蛋白,其中的12种下调表达在组A中,且半数以上也下调表达在组B与组C中.(3)对差异蛋白AKR1B10的验证结果显示:AKR1B10基因mRNA在组A中的表达分别与组B、组C以及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组C与组D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B10蛋白在组A中的表达与组B、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Ps的上调表达及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的下调表达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B1暴露相关的肝细胞癌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研究提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双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可能与两者导致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失调有关.AKR1B10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FB1的致肝癌过程.

  • 反向分子对接应用于黄曲霉素B1毒性机制及药物Oltipraz靶点的探究

    作者:张裕;郭丽梅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曲霉素B1的作用靶点,以探讨其致毒机理,并分析药物Oltipraz的减毒机制,为更好地防治黄曲霉素中毒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使用了3个在线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平台预测黄曲霉素B1,Oltipraz可能的作用靶点,综合分析所得结果,结合黄曲霉素中毒的临床表征对结果进行分析.黄曲霉素B1的对接结果表明AFB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凋亡、激素代谢、免疫调节等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扰乱了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通过作用于组织特异性的蛋白造成肝、肾、胃等器官毒性.另外,药物Oltipraz的对接结果表明,Oltipraz可能一方面通过抑制AFB产生毒性的生物转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拮抗多个黄曲霉素可能作用的靶点产生减毒作用.本研究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系统而有效地预测了黄曲霉素B1和药物Oltipraz的靶点,为研发更有效的抗黄曲霉毒素的药物提供了一定依据.

  • 硒力口服液对黄曲霉素B1诱发实验性大鼠肝癌的作用

    作者:于洁;翟蒲英;田丽媛;王宝恩;邹卫

    本研究应用黄曲霉素B1(AFB1)诱发Wistar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动物模型,以定量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阳性灶为指标,观察了天然有机硒化合物--硒力口服液对AFB1诱癌作用的影响.在两硒预防组中,以硒力6ppm浓度的饮用水自由饮用,分别投药于诱癌之始动阶段及试验全程,作用时间各为4周及8周.结果表明:硒力口服液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的γ-GT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数(P<0.001),且以AFB1即全程给药效果优于仅对诱癌始动阶段的阻断,其抑癌效应与投药时间成正比.

  • 树鼩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Bax、bcl-2的动态表达与细胞凋亡

    作者:苏建家;欧盛敬;李瑗;欧超;段小娴;曹骥;杨春;岳惠芬;班克臣

    目的动态研究Bax和bcl-2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方法,检测35例树鼩的第30、60周肝活检组织和肝癌组织及对照树鼩对应期肝活检组织中Bax、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①Bax和bcl-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前和空白对照同期肝组织;在60周的肝组织中也显著高于30周及空白对照组对应期肝活检组织.②癌组织及其第30和60周的肝组织中的AI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期肝组织.肝癌组织与其癌前30及60周的肝活检组织之间的AI差别无显著性.③Bax和bcl-2阳性肝组织的凋亡指数也均显著高于阴性的.结论1.正常树鼩肝细胞凋亡率极低,在肝癌形成过程中凋亡率增加;2.Bax和bcl-2都与树鼩肝癌的发生有关,在肝癌形成过程中,它们的表达率及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动态观察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利于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研究提供线索.肝组织中的Bax、bcl-2基因表达状况对于预测肝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

  • 上海地区大米样品黄曲霉素B1含量检测

    作者:叶露;韦艳霞;刘畅

    目的 对上海市区内出售的大米样本进行黄曲霉素B1含量的测定和分析.方法 以在上海市区内的散装粮食店、中型超市、大型超市和淘宝网店采购的苏北产大米和东北产大米作为受试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产地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含量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购物来源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差异.结果 60个受试样本中黄曲霉素B1含量的总体均值为1.926 ppb,其中超过国家标准样本数为2个,分别为购自散装店和中型超市的东北产大米;苏北和东北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分别为(1.221±1.055)ppb和(2.631±2.903) ppb,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装店、网店、中型超市和大型超市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分别为(2.900±2.457)ppb、(1.570±1.416)ppb、(1.743±2.683)ppb和(0.569±0.608) ppb,四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重检验表明散装店与大型超市来源样本大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海市区出售的大米样本中黄曲霉素B1含量总体较低.受试样本中的黄曲霉素B1的含量,东北产大米高于苏北产大米,散装粮食店来源大米高于大型超市来源大米.在散装店和中型超市的受试样本中发现黄曲霉素B1含量超标样本.

  • 稳定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 1A2的HepG2细胞的建立及其代谢效应

    作者:诸葛坚;叶森;余应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细胞的色素P450 1A2(CYP1A2)的HepG2细胞.方法:将所克隆的野生型CYP1A2 cDNA从重组质粒pGEM-CYP1A2中用Kpn Ⅰ/BamH Ⅰ双酶切,并亚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REP9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op10,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和限制酶谱鉴定.改良的磷酸钙介导的细胞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REP9-CYP1A2转染肝癌细胞HepG2,用RT-PCR技术对转基因细胞的CYP1A2 mRNA表达作了分析,并用MTT法比较转基因细胞对黄曲霉素B1(AFB1)细胞毒敏感试验.结果: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CYP1A2转基因细胞表达CYP1A2 mRNA,能增强AFB1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CYP1A2的转基因细胞系,可用于由CYP1A2参与的毒理学与药物代谢研究.

  • 食用土榨花生油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李兰芳;魏梦婷

    目的 为了解食用土榨花生油的质量情况,调查清远农户家的食用土榨花生油中的4项指标(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素B1、铅含量),并评价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的风险.方法 于2014年11月2日-8日调查了龙埗居委会横岗村8家农户的食用土榨花生油,同时采样100 ml,按照食品卫生标准方法进行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素B1、铅含量的测定,并按《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宗土榨花生油样中的过氧化值、黄曲霉素B1含量的高值分别是食品卫生标准值的3.76倍、2.5倍,超标率分别为62.5%、25.0%;酸价、铅含量均合格.综合4项指标,8宗花生油的合格率为25.0%.结论 横岗村村民食用土榨花生油的合格率低,长期食用有损身体健康.建议人们食用油厂工业化生产的植物油.

  • 广西地区市售食用植物油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采样调查和分析

    作者:滕南雁;宋宁宁;刘涛

    目的:采集广西区内超市、市场、集市销售的食用植物油和大米,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调查,了解广西地区市售食用植物油和大米黄曲霉毒素B<,1>中污染状况,对其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ELISA)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测定.结果: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T阳性)污染量在2 μg/kg至160 μg/kg,超标率为35.7%;检出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T阳性)污染量为1 μg/kg,符合国家规定.结论:样本中食用植物油含黄曲霉毒素B<,1>显示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大米情况较好.

  •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阻断AFB1致大鼠肝癌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蒿艳蓉;杨芳;曹骥;欧超;张晶晶;杨春;段小娴;李媛;苏建家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素B1(AFB1)致大鼠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实验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3组:A组(AFB1组)、B组(AFB1+EGb761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于实验第14、28、42、55周进行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大鼠肝脏癌前病变(γ-GT灶)、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GSH-Px及MDA的变化.结果:在癌前期,第42及第55周时,B组单个γ-GT阳性灶的面积及灶总面积均显著小于相应时段A组的各项指标(P=0.000);动态观察定期肝脏活检的组织显示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HCC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P=0.000),对照组无肿瘤发生;B组GSH-Px活力较A组升高,而MDA含量较A组降低(P<0.05).结论:EGb761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的癌前病变及延迟癌前病变向癌发展,这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DHA可抑制黄曲霉素B1诱导的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作者:陈可和;高婷;潘金飞;韦海明;贾春宏;蓝娇;陈振祥;潘登;白晓春

    目的:分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黄曲霉素B1(AFB1)诱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AFB1、DHA/AFB1分别干预肝癌HepG2.2.15细胞,通过细胞划痕、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比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2μmol/L AFB1与空白组相比,细胞划痕修复率增高,细胞穿膜细胞数目均增多,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细胞多核仁,细胞内出现线粒体、高尔基体增多等。DHA/AFB1与单独AFB1处理组的相比,细胞划痕修复率降低;细胞穿膜细胞数目均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S期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细胞单核仁,细胞内核质减少,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结论 DHA可以明显抑制AFB1诱导增强的HepG2.2.1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 乙型肝炎病毒及黄曲霉毒素暴露的肝细胞癌中β-catenin、PTEN的mRNA表达

    作者:陈德凤;齐鲁楠;彭涛;罗国容;黎乐群

    目的:研究β‐catenin、PTEN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及黄曲霉毒素B1(AFB1)暴露下肝细胞癌(HCC)中mR‐NA表达,探讨在双暴露情况下β‐catenin、PTEN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HBV与AFB1的暴露情况,将108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HBV(+)/AFB1(+)48例;B组:HBV(+)/AFB1(-)27例;C组:HBV(-)/AFB1(+)19例;D组:HBV(-)/AFB1(-)14例。同时收集正常肝组织者20例,分别来自肝外伤、肝血管瘤、肝移植供体等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与 PTEN 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分别对各组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RT‐PCR显示,β‐cateni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1.13±0.14)、C组(1.16±0.18)分别与D组(1.0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A、B (1.06±0.18)、C、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TEN基因mRNA的半定量平均灰度值A组(0.54±0.13)、B组(0.59±0.16)分别与C组(0.97±0.16)及D组(0.92±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高表达率可能与AFB1高暴露有关,PTEN基因的失活与HBV高感染率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