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隋明昊;王宏光;陈明易;卢实春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于FIGFI引导下完成的4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手术方式、肝切除范围、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方式和结果、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35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患者中,34例在FIGFI引导下成功完成了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6例开腹解剖性肝切除均成功完成.41例患者中37例染色成功,4例失败.染色失败均发生于多支肝蒂供应肝段反染中,其原因为未将全部目标肝蒂阻断即注入ICG,造成部分拟切除肝段染色.结论 FIGFI引导解剖性肝切除术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将其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超声引导结合,有助于解剖性肝切除的实施.

  • 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像联合光热治疗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洛小珺;李静;周纯武

    目的 构建偶联有曲妥珠单抗和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微粒.验证偶联后的纳米微粒(NPs)能否在体内外水平靶向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方法 构建纳米探针并检测其一系列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对纳米探针的摄取能力.建立乳腺癌小鼠模型,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探针,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观察NPs能否聚集于肿瘤部位.待NPs聚集于肿瘤部位后,利用近红外热成像系统监测近红外光照射时肿瘤部位的升温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Fe3 O4-trastuzumab-ICG超顺磁氧化铁纳米微粒.NPs的粒径为(25.93±4.25)nm.偶联后的NPs在828 nm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与ICG的荧光发射波长一致.NPs具有很高的弛豫率,为107.65 mM-1·s-1.近红外激光持续照射后,NPs溶液的高温度可达到57.8℃.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NPs可以靶向连接SK-BR-3细胞并进入内质网内.小鼠尾静脉注射NPs 24 h后,活体MRI肿瘤部位T2信号达到低.空白对照组、Fe3 O4-IgG-ICG组、曲妥珠单抗+Fe3 O4-trastuzumab-ICG组和Fe3 O4-trastuzumab-ICG组小鼠肿瘤部位ΔT2值分别为(3.1±1.1)、(4.4±0.9)、(11.3±3.8)和(30.7±4.8)ms,Fe3O4-trastuzumab-ICG组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体荧光成像显示,NPs在腹腔脏器及肿瘤组织一过性浓聚并经膀胱排泄,24 h后在肿瘤部位有明显聚集.近红外热成像实验显示,近红外光持续照射下,Fe3 O4-trastuzumab-ICG组小鼠肿瘤部位的温度可以达到49.4℃.结论 Fe3 O4-trastuzumab-ICG纳米探针有潜力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多模态显像剂及光热治疗的工具.

  • 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腹部肿瘤手术中应用进展

    作者:杨周;闵志均;全应军

    腹腔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日新月异,其微创优势早巳得到认可并在肝胆、胃肠等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的诊疗发挥越来越大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精准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将术中荧光显像技术和腹腔镜微创技术结合的荧光腹腔镜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临床,荧光显像实时导航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正逐渐体现[1-2].本文对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腹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低剂量DDR图像摄取、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岳文军

    传统放射检查手段从直接X线荧光显像到数字摄影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数字摄影从DF到CR、DR却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DR比CR的优势是明显的.它利用高能物理中探测微弱x光粒子的多丝正比室技术,并运用机械和现代信号采集技术,计算机图像重建和诊断处理技术,实现了低剂量和直接数字化,比普通x光机有了许多的优越性[1],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极大地简化了影像学信息在临床上的应用.

  •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肝母细胞瘤精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伟;董岿然;李凯;肖现民;郑珊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介导的近红外光在肝母细胞瘤中的显像特点,以及该技术对术中微小病灶识别、肿瘤切缘界定和术中导航的价值.方法 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拟切除肝母细胞瘤的患儿8例,术前至少24 h予以静脉注射ICG,术中切肝前进行肝脏微小病灶检测、肿瘤切缘界定和手术导航,切肝后进行切缘病灶检测和肿瘤荧光分型,终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8例肝母细胞瘤中,男童和女童各4例,年龄5~132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术前活检化疗后再手术1例,术前经验性化疗后再手术4例,2例一期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8例患儿肿瘤都呈现明亮荧光显影,与正常肝脏组织边界清晰;1例复发为微小病灶(1.0 cm),但由于病灶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 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荧光显像未能发现,规则切除肝叶后,ICG识别出复发病灶.根据荧光显影分型,全荧光4例,其中2例肝母细胞瘤一期行肿瘤切除术;1例术前有活检和化疗史的病例;1例为复发病例,其有肝炎和肝轻度硬化病史,同时伴有肝脏弥漫性小结节样影.部分荧光4例,均为术前有经验性化疗的病例.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分类,胎儿型7例,其中荧光显像为全荧光型4例,部分荧光型3例;混合性胎儿上皮和胚胎上皮型1例,其荧光显像为部分荧光型.所有病灶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查,均获得了肿瘤R0切除.结论 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母细胞瘤中有较好的显影效果,显影类型与术前有无化疗有一定关系.ICG荧光显像在确定肿瘤边界和保证肿瘤R0切除具有一定优势和重要价值.但ICG荧光显像对深部微小肿瘤灶的识别和在肝硬化病例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术中荧光显像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初步研究

    作者:董国俊;杨佳;李莹;张家墅;赵艺宁;王群;卜博;陈晓雷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术中荧光显像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70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于肿瘤暴露前90~120min给予静脉推注荧光素钠注射液(1mg/kg).术中使用带有荧光素钠荧光显像模块的专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肿瘤荧光显像并指导肿瘤切除.本组病例于术后1、3、6个月随访,随访时常规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并评价此技术对肿瘤切除的程度影响.结果本组18病例,术中均能在荧光模式下清楚地观察到肿瘤荧光,并辅助进行肿瘤切除.无患者出现荧光素钠注射相关不良反应.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术前病变平均体积42.6 cm3(3.4~144.1 cm3).肿瘤全切16例(88.9%),次全切2例(11.1%).术中肿瘤荧光素钠的显像信号强度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荧光素钠术中荧光显像辅助切除颅内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仍需更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来证实此技术的真正临床价值.

  • 功能化纳米氧化石墨烯微粒的制备及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靶向显像作用

    作者:邓跃飞;李忠军;庞家栋;张黎明

    目的 制备功能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ano-GO-Tf-FITC)微粒,并研究其在近红外线(NIR)照射下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靶向荧光显像作用. 方法 将氧化石墨烯(GO)超声振荡制得纳米单层GO(nano-GO)微粒,以聚赖氨酸叠氮基团(poly-L-lysine-G3)连接靶向分子转铁蛋白(Tf)和荧光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出功能化nano-GO-Tf-FITC微粒,应用透射电镜在一定倍数下观察并拍摄样品形貌,测定样品粒径.将培养的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成3组,即靶向实验组(加入nano-GO-Tf-FITC微粒孵育)、平行对照组(加入抗CD71-FITC试剂孵育)和非靶向对照组(加入nano-GO-FITC微粒孵育),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荧光显像. 结果 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下nano-GO为20~100 nm单片层纳米颗粒,功能化nano-GO-Tf-FIT微粒为分散在<100 nm的单片层.在荧光显微镜下,靶向实验组和平行对照组U251细胞均呈黄绿色,非靶向对照组U251细胞则无显像. 结论 成功制备了功能化nano-GO-Tf-FITC微粒,并且其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具有明显靶向显像作用.

  • 肿瘤术中荧光显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垚;刘昶;纪艳超;孙旭阳;张成森

    在肿瘤外科治疗中,术者对肿瘤边界及转移淋巴结的分辨能力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恶性肿瘤的生长多呈浸润性,术中常难以辨别肿瘤边界,以至于不能将肿瘤“切干净”,应用肿瘤术中荧光显像技术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肿瘤术中荧光显像是利用荧光标记物特异性与肿瘤细胞结合并标记肿瘤组织,再经特定成像设备产生的激发光照射使肿瘤组织在术中产生荧光,从而使术者可在直视下更好地分辨出肿瘤的边界并有助于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术中实时荧光显像技术具有成像准确、快速、直观等优点,有助于肿瘤在荧光导航下切除,为肿瘤的诊断与靶向治疗带来了新机遇。

  • 肝脏肿瘤术中吲哚氰绿荧光显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何攀;方程;苏松;贺凯;淦宇;田捷;李波;夏先明

    目的 总结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在国内外肝脏肿瘤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局限性以及前景.方法 收集国内外吲哚氰绿荧光显像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从吲哚氰绿荧光显像的简介及原理,以及其在肝脏肿瘤术中探测微小病灶和切缘定界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已经在肝脏肿瘤术中得到初步应用,在肝脏肿瘤的定位、微小转移灶的探测、切缘定界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为减少肝癌术后的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了新途径.结论 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在肝癌术中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发展及推广阶段,虽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发展潜力,但它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探测深度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 如何做好低剂量DDR图像摄取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岳文军

    传统放射检查手段从直接X线荧光显像到数字摄影经历了漫长的近百年历史,数字摄影从DF到CR、DR却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DR比CR的优势是明显的.DDR的出现直接为医用图像的处理流程的简单化,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的提高,形式上的多样化(正性图像、反转图像),显示图像内容、层次上的丰富化(图像通过窗位、窗宽的调节),曝光计量的减少(为正常计量的1/30-1/100),获取图像的时间缩短(每线扫描时间2.5ms)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曝光后几秒可显示图像,DEQ高>60%,无需搬运暗盒,系统本身全固体化结构,无任何机械运动,图像信息一经形成便可进入医院PACS或HIS中,便于数据管理、网上信息交流(多媒体教学与远程会诊、网上继教).

  • 激光诱发吲哚花青荧光诊断烧伤深度:一个前期临床试验

    作者:刘懿;岑瑛

    临床判断烧伤深度经常欠准确.将皮肤全层烧伤与部分烧伤区别开比较困难,还没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作者对一种新的烧伤深度判断方法进行评价,即静注吲哚花青(ICG)染料,785nm近红外双极激光阵列照射,烧伤组织血流荧光显像.

  •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兵;迟崇巍;袁静;张爱群;段伟东;李崇辉;冷建军;田捷;董家鸿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预行肝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20.0~120.0 h,平均47.5 h)给予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 mg/kg).开腹暴露并游离肝脏后,手持荧光检测仪器探头,实时可视化显示肿瘤,并引导肿瘤完整切除后,继续对在体剩余肝脏尤其是切缘周围进行探测,将所有疑似病灶进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对离体肿瘤标本剖面进行荧光成像,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术前发现肿瘤的荧光显像检查情况.(2)荧光显像检查发现新病灶情况.(3)离体标本肿瘤剖面荧光显像特点.(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增强CT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术前发现肿瘤的荧光显像检查情况:2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24个肿瘤.其中能够在体肝脏表面肿瘤相应投射区域呈现荧光19个;肿瘤平均深度为0.36 cm(0.00 ~0.65 cm),平均直径为6.20 cm(1.20 ~ 9.00 cm).未显现荧光5个,肿瘤平均深度为1.52 cm(0.90 ~2.60 cm),平均直径为4.60 cm(1.50 ~7.80 cm).(2)荧光显像检查发现新发病灶情况:24例患者共发现新的疑似病灶13个,病灶平均深度为0.30 cm(0.00~0.60 cm),平均直径为0.65 cm(0.20 ~ 1.20 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肝硬化结节4个、癌3个(高分化1个、中分化2个)、异型增生2个、肝组织炎性改变2个、肝细胞脂肪变性2个.(3)离体标本肿瘤剖面荧光显像特点:24例患者的离体标本肿瘤中央剖开,探测剖面均显示很强的荧光.其中11个高分化肝癌均为肿瘤实质显像,而9个中分化肝癌中有2个属于肿瘤实质显像,7个为肿瘤周围肝组织环状显像,其他4例低分化肝癌则均属于肿瘤周围肝组织显像.(4)随访情况:术后24例患者随访1年,无死亡病例,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8.3个月(5.0~11.0个月).复发患者均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吲哚菁绿介导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能够在术中显示原发肿瘤部位,同时可探测到术前常规影像检查和术中视、触诊漏检的微小病灶,在提供术中肿瘤准确定位的同时,有助于肿瘤的彻底清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