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孙玉明;刘德杰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取30只出生1日的新生SD大鼠,制作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断头取脑,分离两侧海马组织,将原代培养6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10只.P组加入丙泊酚,使终浓度为100μmol/L;P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使终浓度分别为100 nmol/L和100μrnol/L;C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培养6 d,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比较3组神经元平均突起总长度.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标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比较3组平均荧光密度.细胞经各种处理后,收集并裂解,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蛋白含量(BCA法).取50μg待测蛋白质,Western blot法测定神经元pAkt和Bcl-2蛋白水平.结果 C组的神经元平均突起总长度与突触素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133.20±34.01)μm与(30.57±7.85),为3组中高,显著高于P组的(83.21±18.96)μm与(14.67±4.25)(P<0.05);PD组的神经元平均突起总长度与突触素平均荧光密度分别为(107.11±23.02)μm与(24.42±6.94),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P组(P<0.05).C组的Bal-2蛋白与pAkt蛋白水平分别为(0.72±0.21)与(0.85±0.22),均为3组中高,显著高于P组的(0.19±0.05)与(0.41±0.11)(P<0.05);PD组Bal-2蛋白、pAkt蛋白水平分别为(0.56±0.18)与(0.78±0.19),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 丙泊酚会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发育,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抑制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发育的影响,并且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13K-Akt-Bcl-2信号通路从而上调pAkt和Bcl-2蛋白有关.

  • 糖皮质激素促β-淀粉样蛋白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作者:吴庆四;徐东芳;刘冬梅;李卫平;姚余有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icoids, GCs)促进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和β-淀粉样蛋白与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共同孵育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空白组、DEX组、Aβ组、DEX+Aβ组核因子KB (nuclear factor KB, NF-KB)、 p-tau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同剂量Aβ组相比,DEX+Aβ组的核NF-KB蛋白含量降低约49.2%, p-tau蛋白含量增加约1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条件下GCs可能通过下调NF-KB蛋白水平、上调p-tau蛋白水平促进Aβ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

  • 应激与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可塑性

    作者:金海燕;刘少文;杨权

    海马是一个具有可塑性的脑区,包括结构的(structural)及功能的(functional)可塑性,其中结构可塑性是功能可塑性的基础.海马的可塑性与它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

  • 枸杞多糖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与自噬性死亡的作用

    作者:鱼洋;李星慧;濮璟楠;武秀权;罗鹏;王玖;费舟

    目的 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OGD/R处理)、OGD/R组和OGD/R+LBP 15 μg/mL组、OGD/R+LBP 30 μg/mL组、OGD/R+LBP 60 μg/m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率测定细胞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活化型Caspase-3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蛋白表达量. 结果 OGD/R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不同浓度LBP(15、30、60 μg/mL)处理可明显减轻细胞损伤并降低LDH漏出率.TUNEL染色法检测显示OGD/R+LBP 60 μg/mL组细胞阳性凋亡数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R+LBP 60μg/mL组活化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LC3Ⅱ/LC3 Ⅰ比值、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Bcl-2/Bax比值、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BP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对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 神经元高尔基体碎裂与Rab30表达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佳;袁红富;周文胜

    目的 探讨HT22神经元高尔基体的碎裂与小分子GTP结合蛋白-30(Rab30)表达变化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将体外常规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分为对照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h组和毒胡萝卜素处理5h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高尔基体的形态及Rab30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ab 3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ab30、顺式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高尔基体抗凋亡蛋白(GAAP)蛋白的表达. 结果 毒胡萝卜素诱导了HT22神经元高尔基体的碎裂,毒胡萝卜素的作用时间越长,高尔基体的碎裂程度越大.海马神经元中存在Rab30的表达,且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对照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h组、毒胡萝卜素处理5h组细胞中Rab 30 mRNA表达均依次下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73±0.05、0.5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毒胡萝卜素处理3h组、毒胡萝卜素处理5h组细胞中Rab30、GM130、GAAP蛋白表达均依次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毒胡萝卜素诱使HT22神经元高尔基体的碎裂可能与细胞内Rab30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雷小峰;雷立健;张志清;程焱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DZX)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和海马区脑片OGD模型,并采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海马神经元活性.将不经任何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设为正常对照组,将经OGD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设为OGD组,将DZX或DZX+5-羟基癸酸甘油酯(5-HD)处理的经OGD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分别设为OGD+DZX组和OGD+DZX+5-H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mRNA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区脑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膜片钳检测各组海马区脑片中KATP电流情况. 结果 MTT检测发现:与对照海马神经元相比,经OGD预处理后0、4、8、12h海马神经元的吸光度值明显下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LDH释放实验检测发现:与对照海马神经元相比,经OGD预处理后0、4、8、12h海马神经元LDH的释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共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相比,OG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OGD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OGD+DZX组显著增加,但仍比OG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低,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比OG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ZX+OG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和OGD+DZX+5-HD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O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片钳检测显示:相对正常对照组KATP电流密度(53.3±5.3),OGD组电流密度(93.2±5.4)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电流密度(53.2±3.0)恢复到正常对照组大小,与O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电流密度(83.4±4.8)比DZX+OGD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OGD组. 结论 KATP开放剂DZX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抵抗凋亡.

  • Caspase抑制剂对体外氧糖剥夺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骏;蒋龙元;符岳;毛小英;罗银秋;谭健韶;颜梅

    目的 探讨Caspase抑制剂对体外氧糖剥夺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经体外原代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组、Caspase抑制剂苄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门冬氨酰氟甲基酮(Z-VAD-FMK)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其中氧糖剥夺/复氧组氧糖剥夺6h后复糖复氧,Z-VAD-FMK组在氧糖剥夺复氧过程中加入20 μmol/L Z-VAD-FMK,DMSO组在氧糖剥夺复氧过程中加入1‰药物溶媒DMSO.复氧复糖24 h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比色法测定神经元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Caspase-3活性蛋白表达. 结果 氧糖剥夺/复氧组细胞胞体肿胀,部分胞膜破裂,细胞完整性破坏,细胞核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Z-VAD-FMK组细胞损伤较氧糖剥夺/复氧组减轻,大多数神经元形态完整,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器肿胀减轻,线粒体嵴结构存在,分布较规则.与氧糖剥夺/复氧组比较,Z-VAD-FMK组海马神经元吸光度值(0.204±0.019 vs 0.303±0.018)及细胞存活率(0.481%±0.045%vs 0.704%±0.040%)明显增高,LDH含量[(406.500±21.286) U/L vs(326.000±20.278) U/L]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49.700%±3.100%vs 29.820%±2.839%)明显降低,反应Caspase-3活性片段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蛋白表达(1.070±0.077 vs 0.785±0.05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spas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Caspase-3蛋白活性,减轻海马神经元的体外氧糖剥夺损伤.

  • 采用海马原代神经元和离体脑片建立乙醇性痴呆体外模型的比较

    作者:刘勇;曾玉娥;杨海玉

    目的 建立和比较不同的乙醇性痴呆(AAD)体外研究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方法 取胎鼠海马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及鉴定,给予不同浓度的乙醇作用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及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另外,取新生大鼠海马切取脑片进行离体培养,采用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乙醇对海马脑片的损伤作用. 结果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醇(50~100mol/L)作用24h可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存活并呈浓度依赖关系;乙醇(50 mol/L,24 h)可诱导海马神经元显著凋亡.海马脑片HE染色证实短时乙醇作用(50mol/L,30min)即可导致细胞明显损伤,而长时乙醇作用(50 mol/L,24h)可导致海马形态结构严重破坏. 结论 在AAD发病机制研究中,原代海马神经元适用于建立慢性乙醇诱导损伤模型,而离体海马脑片适用于急性乙醇毒性研究.

  • 重度缺氧中海马神经元KATP通道的表达改变

    作者:黄潋滟;李勃兴;黄小舟;沈阿丹;邹飞

    目的 探讨重度缺氧状态中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在海马神经元上的表达变化. 方法 取培养1周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在正常氧状态中(5%CO_2、95%空气)孵育8 h;第2组为处理组,在模拟的缺氧状态(5% CO_2、95%N_2)孵育8h(单纯缺氧组);第3组为二氮嗪+缺氧组,在缺氧处理的同时添加KATP通道激动剂二氮嗪(100μmo1/L1,处理时间为8 h;第4组为甲糖宁+缺氧组,在缺氧处理的同时添加KATP通道阻断剂甲糖宁(100 μmol/L),处理时间为8h.利用MTT、免疫印迹及RT-PCR技术,比较4组细胞存活情况以及缺氧状态中神经元上KATP通道的表达改变. 结果 缺氧8h后,二氮嗪能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数量,甲糖宁使细胞的凋亡数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状态中KATP通道的SUR1亚基的表达明显增加,而Kir6.2亚基表达量则无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ATP通道的活性及表达改变,对缺氧中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 姜黄素对AMPA/KA受体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钙内流的影响

    作者:杜鹏;彭伟锋;刘剑英;林豪杰;马昱;汪昕;范薇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海人酸(KA)受体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选用胚胎17dSD鼠分离海马,离体培养海马神经元,借助活体钙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钙成像技术观察100μmol/LKA刺激海马神经元内钙的变化,不同浓度(5、10、15、30、50 μmol/L)姜黄素预孵育海马神经元30min对100μmol/L KA刺激下细胞内钙变化的影响,15 μmol/L姜黄素对不同浓度(10、30、50、100、200、300 μmol/L)KA刺激海马神经元内钙变化的影响.应用钴染色技术观察(30、100 μmol/L KA)刺激后海马神经元钴阳性染色细胞变化.姜黄素预孵育30min对KA刺激导致钴阳性染色细胞变化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姜黄素预孵育30 min均可以明显缓解100 μmol/L或30 μmol/L KA导致的细胞内钙升高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 μmol/L姜黄素作用为明显.30μmol/L或100 μmol/LKA刺激均可以引起海马神经元钴染色阳性细胞增加,15 μmol/L姜黄素预处理30 min后明显减少钴染色阳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浓度(5 μmol/L或30 μmol/L)姜黄素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一定浓度的姜黄素可以影响AMPA/KA受体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钙内流.这可能是姜黄素抗癫痫作用的一个机制.

  • 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性研究

    作者:夏源;李文军;邹飞

    目的 建立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并研究该神经元的缺氧耐受性.方法 改进出生5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分离海马时分为充氧组与对照组,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和细胞核因子(NF)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原代培养7 d后,分别对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出生1 d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12h、24h的缺氧处理(0%O2、5%CO2、95%N2),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1)充氧组中培养的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要优于对照组中培养的神经元.(2)缺氧12 h出生1 d以及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81.5±2.3)%和(89.4±2.2)%(P<0.01);缺氧24h二者存活率分别为(75.0±2.8)%和(85.0±2.2)%(P<0.01).5 d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能力优于1 d大鼠海马神经元.结论 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过程中充氧有利于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力强于出生1 d大鼠海马神经元.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缺氧
  •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余曙光;罗松;韩婷;唐勇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突触可塑性机制,为老年性痴呆的针灸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以穹隆-海马伞切断进行"老年性痴呆"造模,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后,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可塑性指标突触数密度(Nv)、突触面密度(Sv)及平均面积(S)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Nv(2.16±0.17)、Sv(0.09±0.02)较对照组(6.16±0.96,0.27±0.05)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的Nv(5.08±1.02)、Sv(0.23±0.04)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0.20±0.03)大鼠S较对照组(0.04±0.01)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大鼠的S(0.06±0.01)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突触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 果糖二磷酸锌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子晟;罗焕敏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果糖二磷酸锌(ZnFDP)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在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低、中、高剂量ZnFDP,使之终浓度分别为2.5、12.5、125μg*ml-1,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神经元突起和胞体生长状况的定量比较,不同培养期细胞存活数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渗漏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了ZnFDP对海马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培养36h后与对照组比,中剂量ZnFDP组海马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增多,突起长度增加,胞体长径没有显著性变化;低剂量ZnFDP组与对照组比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别;高剂量ZnFDP则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分化.培养3d、7d、10d,中剂量ZnFDP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7d、10d,中剂量ZnFDP组LDH渗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一定量的ZnFDP能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 浅谈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

    作者:陈可冀

    中美两国老年人用药一些问题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是全球医药学界关注的热点,我国和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若干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状况.美国著名医学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于2004年8月10日载文指出,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虽仅占全国人口的15%,但这组人群消耗处方药的数量却占33%,通常每位老年人一般均服用数种药物.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还表明,在65岁以上的765 423位门诊老年病人中,有162370位病人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占21%.其中不合理应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地西泮(diazepam)等抗焦虑药尤为常见.因老年人海马神经元减少20%~40%,对催眠药及抗焦虑药所致的记忆障碍很敏感,所以更应引起注意.

  • Caspase-1活化在胆红素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韦倩;冯洁;何春梅;华子瑜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及VX-765在胆红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胆红素组、对照组、VX-765组;胆红素组给予胆红素(50 μmol/L),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药物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VX-765组在胆红素干预前1 h给予VX-765(5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NLRP3、活化caspase-1表达,改良MTT、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及死亡率,ELISA法检测原代培养上清IL-18水平.结果胆红素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3、6 h,NLRP3、活化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X-765干预后,活化caspase-1表达与胆红素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分组干预细胞24 h,VX-765组的相对存活率为(84.020±2.311)%,明显高于胆红素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VX-765组LDH释放率为(10.780±1.577)%,明显低于胆红素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VX-765组台盼蓝染色阳性率为(5.580±1.234)%,明显低于胆红素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caspase-1活化参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VX-765抑制其活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反式激活蛋白-NEMO结合域抑制核因子-κB活化在胆红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宋思捷;朱叶芳;党姗姗;王少雯;华子瑜

    目的 明确核因子-κB (NF-κB)活化在胆红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反式激活蛋白-NEMO结合域(TAT-NBD)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胆红素组、TAT-NBD早期干预组、持续干预组及晚期干预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改良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原代培养基上清IL-1β水平.结果胆红素组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平均光密度值(M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24 h达高峰.TAT-NBD早期干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为(80.784±9.767)%低于对照组(P<0.01)、高于胆红素组(P<0.01),细胞凋亡率为(14.100±2.252)%(Annexin V-FITC/PI双染法)、(12.883+1.629)%(TUNEL法)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胆红素组(P<0.01),IL-1β水平为15.348±4±0.812 pg/ml低于胆红素组(P<0.05).TAT-NBD持续干预及晚期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IL-1β水平与胆红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双向调控胆红素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TAT-NBD抑制NF-κB早期高峰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可能用于胆红素脑损伤的预防.

  • 神经生长因子与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宏珍;吕田明;申鹏;王梦龙;罗炳德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与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健康成年雄性Z∶ZCLA长爪沙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GF治疗组、丹参治疗组,通过尼氏染色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 h、3 d和7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6 h后,海马CA1区基本未见死亡神经元;与6 h组相比,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NGF或丹参治疗3 d组和7 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两个治疗组第3天神经细胞元死亡数无明显差别,而第7天NGF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治疗组(P<0.05);Bcl-2在NGF组表达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cl-2在6 h表达高;Bax在生理盐水组有阳性表达,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ax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NGF与丹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有保护作用,NFG优于丹参,为中风病人使用脑保护剂或中药治疗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再损伤提供了依据.

  • TRPC离子通道参与硝普钠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作者:张贺;王斌;李文军;邹飞

    目的 探讨TRPC离子通道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为3组,分别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加入SNP;SNP+TRPC通道阻断剂组;SNP+TRPC通道激活剂组.细胞处理24 h后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SNP处理24h,神经元存活率为67.4%;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SNP+TRPC阻断剂组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102%、92.7%,与SNP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SNP+TRPC激活剂组神经元存活率为56.9%.与SN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给予TRPC阻断剂或激动剂对神经元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神经元胞核均匀蓝染;SNP处理组胞核明显固缩、凝聚,可见凋亡小体;SNP+TRPC激动剂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而SNP+TRPC阻断剂组胞核均匀蓝染.结论 TRPC离子通道参与SNP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 NMDA受体在培养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

    作者:田映红;胡德辉;李树基;高天明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 氯通道阻断剂对NMDA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常全忠;胡德辉;陈明;王颖;高天明

    NMDA受体的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NMDA诱导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拟建立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了3种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离体培养12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NMDA处理前和处理后使用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的存活率影响不同,仅NMDA处理前给药才有保护作用.SITS对NMD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强并有浓度依赖性,DIDS次之,NPPB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ITS和DIDS可阻断NMDA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的效应和氯通道活动均被阻断有关.

671 条记录 28/34 页 « 12...25262728293031...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