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油废气颗粒的吸入对哮喘大鼠速发相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今子;元熙哲;池永学;金正勇

    目的 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的吸入对哮喘大鼠速发相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10只.A组用生理盐水攻击,B组用卵清蛋白攻击,C、D、E、F组用卵清蛋白攻击以后继续吸入柴油废气颗粒(DEP)各1周、2周、3周和4周.所有抗原攻击结束1周以后,除A组用生理盐水激发30 min以外其他组均用卵清蛋白激发30 min,之后测定并比较气道阻力,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肺组织中自细胞介素5和γ干扰素的浓度,血清IgE变化等.结果 (1)A、B、C、D、E、F组在卵清蛋白激发后30 min时的气道阻力[cm H2O/(ml·s)]分别为(3.56±0.21)、(7.06±0.63)、(6.46±0.38)、(7.47±0.33)、(8.87±0.61)、(11.00±0.69).A组未发生气道高反应,B、C、D、E、F组的气道阻力均高于A组,E、F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在各时间点内的气道阻力比较同样有统计学意义(F=160.646,148.901,162.204,156.186,P均<0.01).DEP吸入的时间和气道阻力之间呈正相关(r=0.948,P<0.01).(2)血清IgE浓度在B、C、D、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F=2.639,P<0.01).(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以前者为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依次为(4.3±2.0)、(9.7±5.2)、(10.3±5.6)、(13.0±5.2)、(42.6±18.3)、(55.3±6.9),E、F组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226,P<0.01).(4)肺组织病理切片中可以看到A组上皮细胞完整,气道周围未见炎症细胞的浸润,以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为主,仅有少量的杯状细胞,基底膜未见纤维化.随着DEP吸入,逐渐出现上皮细胞的坏死、中断、脱落,杯状细胞增生,气道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5)肺组织中自细胞介素浓度(pg/mg)在B组(12.8±2.8)和C组(17.1±5.2)、E组(18.6±4.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6,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中γ干扰素的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5,P>0.05).结论 DEP的吸入加重了哮喘大鼠的速发相反应.

  • 除湿解毒土茯苓

    作者:沈尔安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好.除去残茎或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新鲜时切成薄片晒干,即可供药用.中医称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为清热祛湿、泄浊解毒要药.<本草纲目>说它"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毒".现代分析土茯苓含生物碱、挥发油、已糖类、鞣酸、植物甾醇、琥珀酸、胡萝卜甙等多种成分,有抗炎抗迟发型超敏反应,抗棉酚毒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对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

  • 西妥昔单抗致延迟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作者:方明治;李敏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直肠癌根治术后1年余,复发伴双肺转移于2008-10-09入住我院.患者于2007-02-02在我院行直肠癌Dixon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至浆膜,上下切缘未累及,浆膜层淋巴结2/7见癌转移,另可见癌结节4枚.免疫组化:CEA(+ + +),PCNA(+ + +),p53(-),Ki67(+ +),LRRP(+ + +),hMSH2(+ + +),Hmlh1(+ +),MSH6(-).

  • 化疗过程中奥沙利铂致发热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易亮;易建莉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致发热的机制、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1例采用奥沙利铂化疗致发热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2次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后均出现发热,停止后续化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后发热停止.结论 奥沙利铂化疗引起的超敏反应容易被忽视,及时识别并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处理能有效减少其发生.

  • 卡马西平诱导的皮肤不良反应的遗传易患性

    作者:吕瑞娟;吴立文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一种三环类抗惊厥药,1962年作为抗癫痫药投入临床使用.CBZ常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有时是严重甚至致命的,其表现程度从轻度斑丘疹(mild maculopapular exanthema,MPE)到超敏反应综合征(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甚至到严重的大疱性损害--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 以蚊虫叮咬超敏反应为首发表现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孙焱;王一玲;沈宏;王平;许爱娥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反复皮肤红肿、水疱、溃疡伴痒痛3年.加重并出现结节、斑块半年住我科病房.患者3年前起每于春夏季节被蚊虫叮咬后.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红肿、水疱、溃疡伴痛痒.经4-5 d后自行消退,与光照无明显关系.病程中常伴复发性口腔溃疡.1年前患者曾来我院就诊并收住院,

  •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和特应性疾病问卷调查

    作者:吴静;臧艳;刘业海

    目的 调查合肥市7~12岁学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发生现状及与其特应性疾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SDB及提高儿童SDB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位于合肥市东、南、西、北的4个区的4所小学的2200例7~12岁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SDB的发生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及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合肥市7~12岁学龄儿童睡眠中歇性打鼾发生率为51.7%,习惯性打鼾发生率为5%,其他SDB相关的症状,如呼吸费力、呼吸急促、鼻音过响、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分别为1.3%、2.0%、13.5%、0.7%.参与调查的1996例学龄儿童中存在特应性疾病者占33.8%(766/1996),患特应性疾病的儿童中夜间有习惯性打鼾者占8.8%,无特应性疾病的儿童存在习惯性打鼾者占3.4%,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7.050,P=0.000),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χ2=16.984,P=0.003).结论 合肥市7~12岁儿童SDB发生率较高,患有特应性疾病的儿童中SDB发生率高于非特应性疾病儿童;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在特应性疾病和非特应性疾病儿童间也有显著差异:特应性疾病为儿童期SDB的危险因素.

  • 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细菌生物膜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景波;徐素倩;徐英霞;左路杰;张勋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表达情况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R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例拟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CRS患者行变应原检测,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分为变应性组和非变应性组.在手术中留取钩突黏膜作为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BBF,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4例样本中18例存在不同形态的BBF,阳性率为75.0%,其中变应性组10例中均发现BBF,阳性率为100%,非变应性组14例患者中8例发现BBF,阳性率为57.1%,两组患者BBF阳性率有显著差(P=0.024).结论 变应性因素的存在与BBF形成密切相关,变应性因素可能是CRS患者BBF形成的因素之一.

  • 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

    作者:田君海;路虹;刘艳梅;孙长春;薛海涛;孟文霞;陆申明

    目的通过检测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of effusion,OME)鼓室积液中是否存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及其与血清ECP的关系,探讨OME与变态反应关系.方法选取31例OME患者,利用Uni-CAP-100型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分别测量鼓室积液及血清EC P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例OME患者鼓室积液均检测到EC P,明显升高者9例,占28.1%.血清EC P浓度均小于正常值.鼓室积液ECP与血清ECP无相关性(spea rman相关,P=0.4209).结论 ECP存在于OME的鼓室积液中,某些OME是中耳局限性变态反应炎性过程.

  • 075 神经肽在鼻粘膜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李冬梅;李玲香

    鼻粘膜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还受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herve,NANC)的影响。这些NANC神经释放多种神经肽,如P物质(A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分泌素释放肽(GRP)、血管活性肠肽(VIP)、氨基端为组氨酸、羧基端为蛋氨酸的肽(PHM)和氨基端为组氨酸、羧基端为异亮氨酸的肽(PHI)、神经肽Y(NPY)等,它们与经典的神经递质共存共释,在鼻粘膜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铝佐剂在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范尔钟;锡琳;韩德民;张盛忠;李颖;张罗

    mg和0.5 mg组别的小鼠未见显性腹水,但肝脾及肠系膜上可见散在细小白色沉积物.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变化.Al(OH)3凝胶为佐剂的小鼠肝脾等脏器中可见异物性肉芽肿,透射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显示,异物性肉芽肿中的高电子密度细针状物质、椭圆形物质和电子密度稍低的细颗粒状物均含有高浓度的铝元素.结论 以Al(OH)3粉末5 mg为佐剂可成功造模AR小鼠,而应用Al(OH)3凝胶(0.5~5 mg)为佐剂造模不成功,且可引起小鼠腹腔脏器出现异物性肉芽肿等不良反应.

  • 人工耳蜗植入后由植入体引发的局部反应

    作者:刘勇智;曹克利;王轶;魏朝刚;杨立军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发生率、症状、体征,分析其可能的病因、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和主要的处理原则,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7月植入多道人工耳蜗患者997例中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10例患儿的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97例中有10例术后出现局部反应,发病率1.003%.10例中男6例,女4例.植入时年龄13个月至8岁,平均34个月.植入装置分别为Cochlear和Med-EL公司产品,各5例.首次发病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8年,平均为2年4个月.发病时年龄小于4岁的8例,大于5岁的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为:植入侧局部肿胀、耳后不适、瘙痒感,触及有波动感,有的患儿局部有红点,声音清晰度下降等.发病次数为1~8次,平均2.4次.局部抽出液细菌培养阴性,2例经IgE检测示患者为中度过敏体质.有姐弟俩术后均有发病.除1例多次发病后取出装置外,其余均经抗生素、抗组胺及激素等保守治疗有效.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植入侧局部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而反复出现相同症状的更少.主要病因除局部感染所致外,可能同植入体引发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确诊该病目前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术前过敏源筛查仍有必要.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即使筛查阴性,术后仍需密切随访.对出现症状的患者除首先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外,仍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变态反应试验以确诊.必要时可给予抗免疫治疗.如继发严重细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则应尽快取出体内装置,待病情稳定后选择无致敏原装置再次植入.发病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

  • 2型固有淋巴细胞在嗜酸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耿聪俐;邢志敏;余力生;王旻;袁晓培;刘燕;张改;王梓敬

    目的 研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在不同分型鼻息肉中的分布特点,探讨ILC2s在嗜酸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分析健康下鼻甲黏膜组织(n=6)和鼻息肉组织(n=19)单细胞悬液中ILC2s、Th2细胞占CD45+细胞的比例.HE染色鼻息肉组织,按照嗜酸粒细胞计数不同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增多型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采用Mann-WhitneyU检验ECRSwNP组(n=9)、non-ECRSwNP组(n=10)和对照组(n=6)中ILC2s、Th2细胞比例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C2s、Th2细胞比例与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对比变应原阳性及阴性患者ILC2s比例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和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的ILC2s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1 ±0.025)比(0.004±0.004),(0.051 ±0.025)比(0.011 ±0.017),Z值分别为-3.185、-3.186,P值均<0.05];对照组和non-ECRSwNP组间ILC2s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4±0.004)比(0.011 ±0.017),Z=-0.712,P=0.492].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的Th2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00 ±0.437)比(0.106 ±0.102),(0.275 ±0.170)比(0.106 ±0.102),Z值分别为-2.946、-2.278,P值均<0.05];但non-ECRSwNP组和ECRSwNP组间Th2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5 ±0.170)比(0.500±0.437),Z=-1.306,P=0.211].ILC2s比例与Th2细胞比例成正相关(r =0.571,P=0.011);ILC2s比例与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成正相关(r=0.579,P=0.009);Th2细胞比例与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成正相关(r=0.844,P=0.001).变应原阳性患者的ILC2s比例高于变应原阴性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32 ±0.290)比(0.028 ±0.300),Z=-0.286,P =0.725].结论 ILC2s细胞比例在ECRSwNP中升高,并与Th2细胞、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成正相关,但在变应原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这种固有免疫细胞在非变态反应诱发的ECRSwNP发病机制中具有意义.

  • 内蒙古草原环境下鼻炎患者尘螨暴露与致敏的研究

    作者:王云丽;赵祥;李风荷;陆忆;陶绮蕾;陆美萍;程雷

    目的 探讨内蒙古草原环境下鼻炎患者居室尘螨变应原暴露水平与致敏的关系,评估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尘螨致敏的一致性.方法 集中招募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具有鼻炎症状的患者314例,接受病史询问、前鼻镜检查、变应原体内检测(SPT法)和体外检测(sIgE法).采集患者卧室床垫尘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验检测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 p)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主要变应原Der p 1和Der f1的含量.以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等.结果314例鼻炎患者中,变应原检测结果为:Der p SPT阳性率5.7%,sIgE阳性率9.2%;DerfSPT阳性率22.0%,sIgE阳性率7.6%,均低于花粉的阳性率.花粉变应原中以艾蒿阳性率高,SPT为51.9%,sIgE为47.1%.以尘螨变应原SPT作为判定致敏与否的“金标准”,sIgE检测Der p和Der f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27和10.64,Kappa值分别为0.20和0.35.共计276例鼻炎患者进行了床垫尘埃检测,Der p 1阳性2例(0.7%),Der f1阳性4例(1.4%).Der p 1暴露水平与SPT阳性呈正相关(rs =0.156,P=0.01),但与sIgE阳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s=0.116,P=0.055);Der f1暴露水平与SPT和sIgE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931;rs=0.07,P=0.245).结论 内蒙古草原环境下尘螨暴露水平很低,Der p和Der f不是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尘螨的暴露与致敏之间也非简单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此特殊环境中,尘螨变应原SPT与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强度较低,故建议采取体内和体外检测手段相结合进行临床诊断.

  • 梅尼埃病患者中Ⅰ型变态反应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滔;赵宇;丁玉静;鲁兆毅;马芙蓉

    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患者进行Ⅰ型变态反应相关检测,探讨Ⅰ型变态反应与梅尼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35例确诊梅尼埃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21~66岁,平均(47.3±13.6)岁;另外选择15例不伴耳鼻疾病的同期咽喉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4±12.8)岁。检测并比较梅尼埃病组与对照组伴发变态反应的比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 tIgE)水平、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al immunoglobulin E, sIgE)(包括食物性变应原sIgE和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并进一步比较伴发与不伴发变态反应梅尼埃病患者眩晕、耳鸣及耳闷胀感的严重程度。结果梅尼埃病患者伴发变态反应的比例为57.1%,对照组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2, P<0.05);两组间血清tIg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68.000,P<0.05);梅尼埃病组食物性变应原和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发变态反应的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严重度评分、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及耳鸣残障量表评分与不伴变态反应的梅尼埃病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前者外周血调节性 T 细胞(Treg)水平、Treg/辅助性T 细胞(Th17)比值较后者升高(P值均<0.0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伴发变态反应的比例较高,Ⅰ型变态反应可能是诱发或加重膜迷路积水导致梅尼埃病的原因之一。

  • Toll样受体9配体CpG寡核苷酸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朱学伟;朱冬冬;董震

    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开始于1911年,是目前惟一能够影响变应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经过一个世纪的临床实践,特异性免疫治疗日臻完善,尤其是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大大降低了急性超敏反应等并发症,同时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 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与变应性鼻炎及慢性鼻-鼻窦炎关系的探讨

    作者:程可佳;汪审清;徐盈盈;刘洪燕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P)患者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鼻部过敏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100系统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和检测血清ECP水平.取87例吸人性AR患者、49例CRSWP患者和20例健康人静脉血,采用荧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CP水平.对87例吸入性AR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①吸入性AR组和CRSWP过筛阳性组Phadiatop[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25%,75%]表示,以下同]分别为5185.0[983.0,14469.0]Fu和317.5[125.0,526.8]Fu,健康对照组和CRSWP过筛阴性组分别为43.5[29.0,105.0]Fu和30.0[28.0,43.0]Fu;②吸入性AR组血清ECP为24.8[14.6,49.1]μg/L,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7[3.3,25.6]μg/L和12.5[6.7,16.7]μg/L,健康对照组为8.8[5.4,20.2]μg/L.吸入性AR组ECP明显高于CRSWP过筛阳性组、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行秩和检验示(z值分别为-2.821,-4.449和-4.02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SWP过筛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EC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③吸入性AR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x-±s)为(9.139±1.892),与Phadiatop值呈明显正相关(r=0.854,P<0.05);与血清ECP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0.434,P<0.05).血清ECP和Phadiatop值有一定相关性(r=0.392,P<0.05).结论 吸入性AR患者症状发作期血清ECP明显升高,且和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血清ECP是一种较好且方便的吸入性AR辅助筛查工具,同时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而CRSWP患者血清ECP无明显升高.

  • 不同剂量变应原免疫对新生小鼠成年后免疫状态的影响

    作者:陈建军;王景慧;袁阳;付俊梅;余滋中;王彦君;孔维佳

    目的 研究小鼠生命早期不同剂量变应原免疫干预对将来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50只新生小鼠分完全随机为4组,出生后第1、8、15天给予不同剂量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或生理盐水及佐剂皮下注射.NS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 AL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Al(OH)3;小剂量组:15只,皮下注射10 μg OVA +AL(OH)3;大剂量组:15只,皮下注射1000 μg OVA +Al(OH)3.5周龄时尾静脉注射激发,其中NS组及NS+ AL组给予生理盐水激发,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予100 μg OVA激发,1周后收集血清,检测OVA特异性IgE、IgG1及IgG2a含量.行脾单个核细胞培养后检测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单个核细胞中CD4+ IL4+、CD4+ IFN-γ+、CD4+ IL-10+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小剂量组血清OVA特异性IgE为(0.33 ±0.18),高于NS组的(0.07 ±0.01)、NS+ AL组的(0.09 ±0.04)、以及大剂量组的(0.1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6、-3.21、2.58,P值分别<0.01,<0.01,<0.05).大剂量组OVA-IgE高于NS组(t=-2.53,P<0.05)但与NS+ A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OVA特异性IgG1及IgG2a均高于NS及NS+ AL组(P值均<0.05).脾细胞培养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小剂量组IL-4、IFN-γ及IL-10均高于NS及NS+ AL组(P值均<0.01).但小剂量组IFN-γ/IL-4比值低于NS及NS+ AL组(t值分别为2.14、3.44,P值均<0.05),而大剂量组IFN-γ/IL-4比值高于NS及NS+ AL组(t值分别为-2.14、-1.61,P值均<0.05).流式检测结果表明,大剂量组CD4+ IL-4+细胞较小剂量组明显减少(P<0.05),与NS组及NS+ A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早期小剂量OVA干预,可使小鼠机体形成Th2方向为主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大剂量OVA干预时,则可使其形成Th1方向为主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

    作者:周兵;刘铭;韩德民;王振常;张罗;鲜军舫;刘华超;黄谦;张永杰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方法收集21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5岁~50岁.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术前行鼻内镜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皮试、总IgE及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涂片检查.手术中记录鼻窦和鼻腔病变且与CT影像对照.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涂片+培养.结果鼻内镜检查见所有病例鼻腔单发或多发半透明粉白色息肉,周围稀薄黄色或黏白色分泌物.9例11侧鼻腔可见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鼻窦CT扫描提示单侧鼻窦发病10例(10侧),双侧病变为11例(22侧);单侧或双侧病变全组鼻窦均受累;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3例4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颅内侵犯.20例行鼻内镜手术,1例行双冠经路+鼻内镜手术.术中见17例窦腔有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黏蛋白),4例窦腔为褐绿色泥样分泌物.随访6个月至7年,治愈14例,好转7例,其中3例术后2年再手术.结论鼻窦CT扫描显示鼻窦腔内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可伴骨质吸收或侵袭性生长,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检查特征.

  •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变应性鼻炎豚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少卿;章如新;陈英剑;燕志强;吴革平;王延生;陈剑秋;朱春生;李跟红

    目的 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动物模型,研究在AR豚鼠模型中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豚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组以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第2(AR组)、3、4组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制成AR动物模型,第3、4组再分别以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 1,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干预处理,分别作为HO诱导组和HO抑制组,分别测定各组豚鼠血浆中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的百分含量(用来代表血浆中CO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鼻黏膜中HO-1和iNO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第2、3、4组豚鼠AR造模成功.血浆COHb含量(x-±s,以下同)第2组(2.27%±1.13%)高于第1组(1.08%±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0,P<0.01);第3组(3.17%±0.68%)高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2,P<0.05).鼻黏膜中HO-1、iNOS的相对表达量(x-±s,以下同)第2组[分别为(7.80±1.60)×10~(-3)和(5.81±0.05)×10~(-3)]高于第1组[分别为(1.96±0.71)×10~(-3)和(0.97±0.0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52、7.21,P值均<0.01),第3组[分别为(11.89±4.78)×10~(-3)和(7.42±0.70)×10~(-3)]高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86、2.22,P值均<0.05),第4组[分别为(3.82±0.98)×10~(-3)和(2.34±0.04)×10~(-3)]低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76、5.18,P值均<0.05).结论 内源性CO在AR中影响iNOS的表达.

420 条记录 4/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