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赵丽华

    1995-2000年在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2例热性惊厥(FC)患儿,经门诊随访、进行病例分析,现分析如下.

  • 浅谈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吴晓艳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护理对小儿惊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护理,常规护理等多种综合的护理措施等对7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显效率为9.7%,有效率为90.3%,死亡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治疗,小儿热心惊厥护理的恢复效果明显。

  • 小儿热性惊厥100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戴红霞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仔细分析其临床症状,调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的平衡,实施对症治疗.结果:这些患儿的症状均有所改善,均治愈出院,治愈率高达100%.经过半年随访工作发现,再次发作的患儿有15例,占到总数的15%,对他们实施详细的复查后,患儿的智力均表现正常,有6例表现伴随高峰节律紊乱,1例表现伴随棘慢波.结论: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而言,应当做好早发现、早诊治及早治疗的原则,早期治疗应用安定灌肠,这样能够显著地改善病情,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意义.

  • 小儿热性惊厥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宁德林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儿例数为11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59,x2=4.4007),同时观察组出现复发的患儿为2例,对照组出现复发的为8例,(P=0.043,x2=4.0672),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数据差异极小,P>0.05.结论: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较高,能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应用

    作者:成娟

    目的:分析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门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6例发热门诊患儿,随机分为53例干预组和5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率(3.77%)远远低于参照组(15.09%);干预组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94.34%)比参照组(79.25%)高,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急救效果

    作者:冯玲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住院患者101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舒缓惊厥、配加氧气、强力监控等临床急救方法.观察并分析患儿在接受临床急救后的症状反应和控制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急救,71例患儿得到全部救治,无不良反应.结论:临床急救措施应用在小儿惊厥症状上,可以有效给予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

    作者:姜晓萍

    目的 探讨分析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结果4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作者:覃玉军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热性惊厥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收治高热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退热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儿中,在惊厥发作时间方面,<15 min 38例(95.0%),15~20 min 2例(5.0%);在发作形式方面,全身性38例(95.0%),部分性2例(5.0%);在体温方面,38.5~39.5℃33例(82.5%),>39.5℃7例(17.5%);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研究组血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真观察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并给予综合治疗,能降低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

  • 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思朋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132例F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抢救惊厥,常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安定肌注;或鲁米钠肌注.观察组患儿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即给安定0.2mg/kg·次,口服.如6h内体温不退,再给一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 对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探究

    作者:赵华梅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

    作者:李晓叶

    目的 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发作患几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和临床护理方案,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并开展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中医急救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患儿抽搐症状停止间隔时间以及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脑损伤、癫痫以及热性惊厥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中医针刺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小儿热性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热性惊厥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然;曲淑兰;金敏

    目的 观察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发病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生的小儿热性惊厥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做处理惊厥自行缓解者36例(占36%),分别给予吸氧、按压人中穴等刺激缓解者4例(占4%),用止惊药物缓解者60例(占60%);本组病例中复发者31例;其中体温37.6~38.5℃ 20例(占65%),体温38.6~39.4℃ 10例(占32%),体温39.5~40.8℃ 1例(占3%);3~15个月23例,15个月至3岁5例,3~6岁3例;复发 2次22例,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热性惊厥家族史4例,家族成员中有癫痫患者1例.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可以防治的.

  • 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米思璐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66例F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抢救惊厥,常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安定肌注;或鲁米钠肌注.观察组患儿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即给安定0.2mg/㎏次,口服.如6小时内体温不退再给一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 116例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作者:李小燕;袁凤英

    随着急救医学迅速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改变,城市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工业交通事业日益发达,单纯医院内急救已不足适应社会需求,而把急救工作做到病人身旁,对于维护病人生命至关重要,这就是要求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指病人发病到医院就医的这一段时间的救护)[1]。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6月对116例小儿热性惊厥院前急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6例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在10个月~6岁之间,均为感染引起。发病前均有高热,体温在39~40℃之间。其中89例患儿意识障碍较轻,表现为高热后四肢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朦胧,发作时间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间。而27例意识障碍较深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伴口唇青紫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其中8例患儿有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在几分钟至半小时以上。 116例患儿均为亲属拨打呼救电话后行院前急救,经对症紧急处理,控制惊厥后转送我院进一步治疗,跟踪调查116例患儿均未发生脑损伤,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d~16d。

  • 苯巴比妥钠在预防复发性小儿热性惊厥57例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许日红

    目的:探讨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的发热患儿,应用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进行预防复发性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对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除口服扑热息痛降温及常规抗炎治疗外,无论是否发生惊厥,均予苯巴比妥钠片口服预防惊厥,体温正常时不再继续服用苯巴比妥钠.对照组除在发生惊厥时应用镇静剂外,不再使用任何镇静药物预防.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惊厥,复发率为5.2%,对照组有20例再次发生惊厥,复发率为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和热性惊厥好发年龄段的发热患儿,进行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 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王思明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急救护理组(A组,n=49)和常规护理组(B组,n=48)两组.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对比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差异.结果 ①A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50);②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为4.1%,低于B组的18.8%和27.1%(P<0.05).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预后水平,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

    作者:丁姚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及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接受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抽搐至停止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还具有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患者。

  • 小儿热性惊厥和昏迷引发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二例

    作者:邢春雨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室率在180次/min以上者,称为极速型房颤[1].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心室率可高达250次/min,有时心电图酷似室性心动过速,而且易发生心室颤动或转为快速型房颤,其临床意义很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所诊治的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儿报告分析如下.

  • 复方冬眠灵致呼吸衰竭二例

    作者:廉红则

    复方冬眠灵(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 为儿科临床常用镇静药物之一.氯丙嗪与异丙嗪两药联合应用,可镇静、止喘,降低基础代谢率,尤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1].该药临床应用范围广、安全可靠.但是我科近期有2例小婴儿患呼吸系统疾病,应用该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 小儿热性惊厥血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文光;肖洁芳;张亚君;邱海芳

    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的原因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电解质在FS病理生理中的变化及作用受到重视,我们检测了86例FS患儿血钠值,以探讨FS与血钠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