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掌背静脉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近节软组织缺损

    作者:江起庭;张运峰;杨丽娜;程儒平;程燕;任海生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指近节指背、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我院于2001年~2002年,应用掌背静脉逆行皮瓣修复近节指背、指腹软组织或皮肤缺损26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外观佳.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需植皮、易推广,为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组织缺损

    作者:郭建欣;石发亮;王萌;刘泽庆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性胫前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特别是伴有骨骼裸露的软组织缺损的覆盖问题.方法依据胫前组织缺损的大小、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的方法修复,在蒂部设计三角形皮瓣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结果皮瓣面积小5cm×4cm,大13cm×8cm,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应用于胫前组织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成活率高,只要供区条件允许可作为首选方案.

  • 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耀胜;王兆庆;程驰;王华东;许永刚

    目的介绍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0年~2002年,对12例患者应用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皮瓣,分别修复小指掌侧、背侧和尺侧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以第五掌骨头尺侧与豌豆骨连线为轴线,其蒂部转折点在掌指关节以近0.5cm~1.0cm处.皮瓣面积大6.0cm×3.0cm,小2.5cm×1.5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7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8mm~12mm.结论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良好等优点,是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 小指 皮瓣 显微手术
  • 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虎口挛缩

    作者:张经纬;冯建翔;姜佩珠;范存义;赵刘军;张飞;王邦荣

    目的探讨治疗手部虎口挛缩的理想方法.方法自1994年3月~2002年2月,对收治的96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虎口挛缩患者,根据皮肤、皮下组织、肌腱、骨骼具体伤情,分别施行不同的皮瓣修复及功能重建术,术后随访并比较各自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1例获满意松解,皮瓣外形及虎口功能良好,治愈率达94.8%;另5例因第一腕掌关节严重毁损,虎口外形修复,但功能欠佳.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虎口挛缩,采用不同皮瓣修复及肌、骨骼动力重建,是治疗虎口挛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皮瓣 虎口 挛缩 修复
  • (足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刘光军;张树明;范启申;王长江;王亮

    目的报道(足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拇手指皮肤缺损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以跖背动脉或跖底动脉为蒂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7例全部成活.一期修复后的患指近似健指,感觉、运动功能均达优良.结论(足母)趾腓侧皮瓣是修复拇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利用废弃指与股前外侧皮瓣串联急诊修复小儿手部鞭炮爆炸伤

    作者:潘希贵;田万成;潘风雨;管同勋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严重鞭炮炸伤急诊修复方法.方法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废弃指串联急诊一期修复虎口和手部创面及再造拇指.结果皮瓣及再造的拇指均顺利成活,经2年随访,手部外形及生长发育正常,再造拇指感觉均已恢复,两点辨别觉6mm~10mm,对掌对指功能良好.结论在手部严重爆炸伤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与废弃指串联急诊一期修复虎口和手部创面及再造拇指,疗程短、疗效好.

  • 指尖损伤的修复

    作者:刘伟;李崇杰;张辉;王春勃;张红伟;刘宇棋;高兴利;李闯

    目的对于指尖损伤的修复提出三种不同的修复方法.方法对48例指尖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断指再植、原位帽式缝合、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再植20例23指,成活21指,坏死2指;帽式缝合8例10指,全部成活;逆行岛状皮瓣20例全部成活.结论对Ⅰ、Ⅱ、Ⅲ型应积极试行再植;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过于细小的损伤,应行帽式缝合;对于远端缺失的病例,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尽可能地保留手指的长度.

  • 不同类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作者: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王振军;屈志刚;刘亚平;张云飞

    目的报道不同类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应用六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成活52例.经3~18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不同类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较佳皮瓣.

  • 三种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宇顺;林明超;姚铿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部位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2月以63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移植皮瓣不同分为指侧方皮支链皮瓣组21例(A组)、指背皮神经血管皮瓣组21例(B组)、邻指皮瓣组21例(C组),缺损范围1.1 cm×1.2 cm~1.4 cm×2.2 cm,对比三组术后皮肤缺损修复效果及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三组皮瓣均成活;三组皮瓣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功能好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觉功能恢复好于C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外形恢复、TAM(功能分级)评分、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不同部位皮瓣修复方法均操作较简单、外形恢复较好,但指侧方皮支链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更好.

  • 手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创面

    作者:徐昌政;李王;杨蓊勃

    目的 总结手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电击伤创面15例16指.采用削痂扩创后亚急诊手术,以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不同部位创面.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2~3个月,所有皮瓣外观满意.结论 对手指电击伤创面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术简单、安全.

    关键词: 电击伤 手外伤 皮瓣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

    作者:熊祖国;齐伟亚;张旭阳

    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3月,应用游离同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区创面13例,均Ⅱ期修复,缺损面积:4.0 cm×5.0 cm~5.0 cm×8.0 cm,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及骨外露,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3例皮瓣成活并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及外展功能良好.两点辨别觉为1.8~3.2 mm.结论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创面质地良好,血供可靠,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应用游离(踇)趾腓侧皮瓣再造指腹15例

    作者:孙义元;王静成;刘宏君;张文忠;顾加祥

    目的 探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5例指腹缺损的患者行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3~12个月随访,平均8.4个月.移植指腹无明显瘢痕,外观饱满、耐磨,有指纹,两点辨别觉在9~12 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踇趾)腓侧皮瓣修复后的手指指腹外形与正常手指腹相似,有良好的感觉功能,并可恢复精细功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佳方法.

    关键词: 皮瓣
  • 游离移植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作者:胡大蛟;蔡喜雨;李杰;郑水长;董帅;朱征威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移植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创面18例,应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1.3 cm×2.1 cm~2.2 cm×3.8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出现动脉痉挛,经对症处理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18例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好,两点辨别觉5~8 mm,患指活动功能良好,供区直接闭合,呈线形瘢痕,腕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患者均在第6个月随访时进行手功能评价,优13例(72%),良3例(17%),中2例(11%).结论 游离移植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 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作者:崔留超;阮圣幸;陈捷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2月,对20例手指指腹创面,采用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或采用第1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供区创面经直接缝合、皮瓣修复或植皮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指腹外形饱满,有指纹,两点辨别觉达到5~10 mm.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5例.结论 踇趾腓侧皮瓣部位隐蔽,皮质和外形与手指指腹接近,皮瓣趾固有神经与手指固有神经接合后,感觉恢复好,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外形及感觉恢复佳.游离踇趾腓侧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方法.

  • 改良第1,2趾组合全型再造拇指7例

    作者:张绍海;刘思景;张远军;郑炎斌

    目的 探讨改良第1,2趾组合全型再造拇指的方法 ,提高术后拇指指甲的稳定性.方法2013年3月-2015年8月,采用切取踇甲皮瓣时携带踇趾末节甲床下趾骨与第2趾骨肌腱系统组合再造拇指7例,均为拇指挤轧毁损伤导致的Ⅲ~Ⅳ度缺损.结果 手术7例7指成活,7例获7~19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再造拇指外形接近健侧拇指,指甲外形良好,甲板牢固,无甲下异常活动,无疼痛,指腹两点辨别觉5~9 mm.足部行走无疼痛,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7例均为优.结论 带踇趾末节部分趾骨的第1,2趾组合全型再造拇指,外形接近正常拇指,指甲稳定,功能良好,足部损伤小.

  • 血管桥接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胡晓美;葛华平;苗平;严继辉

    目的 总结血管桥接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修复中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例6指伴有皮肤缺损断指,采用血管桥接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皮肤缺损合并指动脉缺损3例,合并指背静脉缺损2例,指动脉、指神经、指背静脉同时缺损1例.结果 6例断指及5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外科换药愈合,无血管危象病例.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6个月,再植指体无萎缩,皮瓣质地良好,再植手指及皮瓣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血管桥接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伴皮肤缺损断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桡神经浅支外侧支皮瓣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金河;赵玉驰;骆月平;王力刚;彭卫红

    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外侧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拇指指端缺损患者20例,均行桡神经浅支外侧支皮瓣修复术.术后观察患指恢复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拇指外形和感觉、运动能力,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例术后拇指创面愈合良好,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桡神经浅支外侧支皮瓣对创面修复满意,对供区损伤小,在显微镜下精细缝合神经外膜,重建感觉功能,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接合神经的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作者:张杰;李津;李瑞华

    目的 探讨接合神经的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8月,对13例拇指指腹缺损,采用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设计示指桡背侧带桡神经浅支分支的皮瓣修复,并运用显微技术接合皮瓣与缺损区的指神经.结果 13例皮瓣和植皮均成活,Ⅰ期愈合.术后随访9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3+7例,S31例,S21例;两点辨别觉为3~5 mm,平均4.3 mm.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虎口区未发生挛缩.供区示指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受区拇指屈伸收展等功能良好,外形美观,接近正常皮肤,无色素沉着.结论 接合神经的第1掌背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改良短蒂双供血跗外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梁高峰;郭永明;滕云升;张满盈;文波;贾宗海;智丰;董俊文;马志雄;刘俊良

    目的 探讨利用短蒂外踝前动脉及跗外侧动脉双供血的跗外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8月,对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一侧指动脉断裂并缺损者,采用短蒂外踝前动脉及跗外侧动脉双供血的跗外侧皮瓣修复,指动脉远近断端分别与外踝前动脉及跗外侧动脉吻合.结果 游离跗外侧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受区皮瓣外观良好,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手指软组织缺损伴一侧指动脉断裂并缺损者,采用短蒂外踝前动脉及跗外侧动脉双供血的跗外侧皮瓣修复,可修复缺损指动脉,增大皮瓣切取面积,短蒂减少供区肌腱腱膜损伤,植皮成功率高,疗效满意.

  • 两段式冲洗法联合带蒂皮瓣治疗足踝部感染性组织缺损

    作者:陆向阳;赵立宗;苏博义;任喜明;王建中;任洋洲;籍贻华

    目的 探讨应用两段式冲洗法联合带蒂皮瓣治疗足踝部感染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10月,采用两段式冲洗法联合带蒂皮瓣治疗足踝部感染性组织缺损39例,感染创面取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彻底清创.应用冲洗式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覆盖创面,经更换1~2次冲洗式VSD敷料,待创面达手术要求后行带蒂皮瓣修复.术后继续行皮瓣下置管间断冲洗-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直至引流液细菌培养(-)为拔管指征.结果 术后1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3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1~2周后消失,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4.5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恢复大部分保护性感觉,均未发生皮瓣下感染.结论 两段式冲洗法在皮瓣修复的前、后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创面冲洗和皮瓣下冲洗,可增加负压封闭引流效果,并能有效预防皮瓣下感染.

2810 条记录 135/141 页 « 12...132133134135136137138...1401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