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梁友平;张秀峰

    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有文献报道,DM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DAN),5 a死亡率可达50%以上,为此,早期发现自主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很重要的,心律变异性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创伤性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定量方法已得到人们公认 ,日益受到关注,已有文献报道,DM患者心率变异(HRV)的SDNN(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和HRVI(24 h内正常RR间期总个数除以占比例大的RR间期个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1].上述SDNN和HRVI都需要24 h心电监测,本研究应用短程的相邻R-R间期的长度差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分析,评价无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DM患者交感-迷走神经活动平衡的情况.

  •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东亮;刘文虎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广泛存在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如何有效的防控MBD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不良预后一直是肾脏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钙磷代谢和调控认识的不断深入,MHD人群MBD的防控措施已从先前的高钙透析液、口服含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向较低钙透析液、口服非钙非铝磷结合剂、维生素D拟似物、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等转变,防控目标也从单纯的治疗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向心血管钙化、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心律变异性等整体效应的调节转变.由于大家关注MHD患者MBD的不同侧面,所以临床诊疗方案侧重点也不相同,同时由于MBD发生发展机制本身的复杂性和在MHD人群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ail,RCT)的困难性,使得目前MBD的临床实践还存在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

  •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孙兴昌;张朝阳;黄洁;樊朝美;贾友宏;王水强;李一石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盐酸苯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chloride)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 21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苯那普利(10~20 mg/d,8周,n=21)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苯那普利使HRV时域指标SDNNI轻度降低,SDNN、 SDANN, rMSSD和频域指标HF轻度增加,频域指标TF,LF和LF/HF明显降低.结论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同时,对心率变异性产生有益的作用.

  • 基于多尺度小波熵的阵发性房颤识别方法

    作者:陈煜;辛怡;王振宇;李勤

    目的 通过多尺度小波熵对阵发性房颤心率变异信号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完成其与远离阵发性房颤信号的识别分类.方法 获取心率变异信号和其对应的小波分解系数,筛选出在不同类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多尺度小波熵值,利用支持向量机完成识别分类.结果 对MIT-BIT PAF Prediction Database 50例表面心电信号进行验证.本文方法与时域、频域以及非线性方法相比,正确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都显著提升.结论 多尺度小波熵能够作为反映阵发性房颤发生过程中心脏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活动变化的动态指标,为航天医学人工智能心电监护以及房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徐源;张炳熙

    目的 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影响,及用于气管插管的佳剂量.方法 3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R2组(瑞芬太尼2ng/ml,n=12),R4组(瑞芬太尼4ng/ml,n=12),R6组(瑞芬太尼6ng/ml,n=12)全麻诱导时给予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3.5μg/ml,5min后依分组情况给予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HF/LF),并将病人入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大值(T3),切皮前(T4)以及切皮后5min内的大值(T5)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靶控输注异丙酚后三组BP、HF、LF均显著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 R6组HF显著高于R2组,R6组BP低于R2组,R4组、R6组HR较R2组显著降低,插管后、切皮后R2组 BP、HR、LF均显著升高.R4组、R6组与插管前相比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高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在靶控输注异丙酚浓度3.5 μg /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可以制止插管心交感张力的增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应激刺激.

  • 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卢永鑫;林丽如

    目的:探讨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西拉普利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8±14.8)比(141.9±15.5)mm Hg,(86.9±7.6)比(87.7±7.6)mm Hg](t =0.332、0.482,均P跃0.05);观察组QT离散度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3)比(59.5±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P<0.05);观察组24 h全程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内每连续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部正常连续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跃50 ms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明显高于对照组[(121.8±13.1)比(108.3±12.6)ms,(104.5±12.0)比(92.7±9.3)ms,(34.1±6.2)比(30.2±4.7)ms,(7.9±2.0)%比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5.037、3.248、2.167,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比23.8%)(字2=0.068,P跃0.05)。结论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西拉普利有助于降低QT离散度,综合优势优于氨氯地平。

  • 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齐大屯;王澈;刘洪智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6 月~2011 年7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 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律变异性.用药治疗半个月,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用药半个月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变异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云光;邓德宏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HRV),β受体敏感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进行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测定CD25值,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指标差、频域指标、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实验前数值增加(P<0.01,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和舒张末期容量降低,(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增加β受体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律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黄庆峰;许安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AMI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58例(心梗组)和体检健康者52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受检者24h平均心率、R-R间期标准差、窦性心律震荡的初始值(TO)、窦性心律震荡的斜率(TS)、肌钙蛋白I (TN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24h平均心率、R-R间期标准差、TO、TS.并研究窦性心律震荡和HRV指标与TNI峰值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梗组的心律震荡和HRV指标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的R-R间期标准差与TNI峰值呈负相关(r=-0.52,P<0.01),与LVEF呈正相关(r =0.25,P<0.05).TO与TNI峰值呈正相关(r=0.68,P<0.01),TO与LVEF呈负相关(r=-0.49,P<0.01).TS与TNI峰值呈负相关(r=-0.79,P<0.01),TS与LVEF呈正相关(r=0.55,P<0.01).死亡组的R-R间期标准差、TS低于存活组,TO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窦性心律震荡和HRV减弱是反映AM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脑出血全麻诱导中的应用及对心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罗俊能;黄伟崧;付历;张战良;黄立琪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脑出血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以及对心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38例。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2 ng/ml和6 ng/ml,记录并分析患者入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切皮前(T4)和切皮后(T5)5 min 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的变化。结果在 T0时两组 HF、LF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T2时,高浓度组 HF 值显著高于低浓度组,而 MAP 值却低于低浓度组,在 T3、T5时,与高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 MAP、LF 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高浓度的瑞芬太尼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控制合适的浓度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5 000次以上室性早搏患者的心律变异分析

    作者:林毓群;孟勇;祝森志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频次与心律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24 h监测室性早搏5 000次以上患者25例、室性早搏100次以下25例及正常人25例的各项时域指标.结果 发现室性早搏5 000次以上患者的24 h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较正常人减低(P<0.05),而室性早搏100次以下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性早搏患者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 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艳;曹志友

    目的探讨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律变异性(HRV).方法对 32 例青壮年 AMI 患者采用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变异的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的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和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大于 50 ms,次数占总 R-R 间期数的百分比(PNN 50)降低不显著(P>0.05).结论青壮年 AMI 后 HRV 降低,是由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不平衡所致;HRV 异常提示,心性猝死危险性与 AMI 愈后有关.

  •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律变异性的分析

    作者:沈友宝;蔡尚郎;魏静丽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有抑郁症患者的心律变异性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共8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进行健康查体的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他们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反映心律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组患者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反映心律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律变异性均降低,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律变异性降低的更明显.

  • 博苏治疗卧位性心绞痛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张伟强;姜丽萍;孙韶刚

    目的观察博苏治疗卧位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律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卧位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博苏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心律失常及HRV时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用量、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明显提高(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博苏可增加卧位性心绞痛患者的HRV,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变.

  •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对照分析

    作者:黄自勇;谈雪良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研究抑郁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17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及躁狂发作期分别进行短时程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结果 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的时阈、频阈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期与躁狂发作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抑郁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能仅是抑郁发作的一种伴随现象,而不是抑郁症特有的疾病特征.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鹏飞;钟广芝;张庆;云鹏;赵海泉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sse ,CHD)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CHD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 g/次,1次/d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 g/次,2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9g/次,3次/d。2组均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心肌缺血及 H RV 的相关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心电图S T段压低次数及时间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SDANN 、SDNN 、SDN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 CHD 心肌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H RV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和代谢的影响

    作者:储伟;方玉强;杨成明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它是非α-1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无内源的拟交感活性,它的血管扩张特性来源于对α-1受体的阻滞,当剂量高于临床应用时还有钙通道拮抗作用.故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有明确疗效.但其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等代谢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方面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就该方面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作者:隋敏生;王良玉;张钰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伴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厚(NLVH)的心率变异性(HVR)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及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R-R间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两个相邻R-R间期差>50的心跳数占正常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连续R-R间期平方根均值(rMSSD).随访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情况.结果:EH伴LVH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PNN 50明显高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随访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LVH组为51.1%,在NLVH组为26.7%,而健康组为0;发生CVE患者HRV明显低于无CVE者.以SDNN低于70ms及PNN 50高于55%为界定值,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84%.结论:EH伴LVH的发生可能与HRV的减低有关,HRV的减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对照分析

    作者:黄自勇;谈雪良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 对36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41例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短时程HRV检测,并对其心率变异指标SDNN、MSD、rMSSD、PNN50、LF、HF、LF/H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时阈指标rMSSD(P<0.05)、PNN50(P<0.01)较精神分裂症显著降低,而两者之间的频阈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IS和HBV的影响

    作者:赵清林;陈莉娟;沈娟;张劲涛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BIS和HRV及各频段的影响.方法把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RP组(实验组n=20)和FI组(对照组n=20)诱导用药方法相同.麻醉维持分别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RP组)和间断追加Fentanil 2μg·kg-1·h-1复合吸入异氟醚(FI组).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皮后5min、减压后5min、手术毕5min的MAP、SpO2、HR、HRV及各频段和BIS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皮后5min、减压后5min的MAP、LF、HF、LF/HF、HRV、BIS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MAR、HR、LF/HF、HRV、BIS有明显差异(P<0.05);减压后5min、手术毕5min心率明显增快(P<0.01),插管前HR减慢(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可靠,且易于调控,更有利于脑功能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