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火"与"虚火"口腔溃疡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结构特征

    作者:何志兴;朱星瑜;谢冠群;温成平;范永升;杜羽

    目的: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口腔溃疡型"实火"和"虚火"人群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收集"虚火""实火"人群和健康人群粪便,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DNA测序.利用Alpha多样性指数、PCoA分析和heatmap聚类图挖掘属水平的差异肠道菌群种类.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实火"和"虚火"人群的Alpha多样性降低,且PCoA图上显示在微生物属水平上存在差异.与健康人群比较,"实火"与"虚火"人群共同改变的微生物属有21种,"实火"人群差异改变的微生物属有20种,"虚火"人群差异改变的微生物属有8种.结论:"实火"与"虚火"是两种不同的"上火"类型.

  • 芪贞汤对结肠炎相关癌症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及构成的影响

    作者:刘雷蕾;孟静岩

    目的:探讨芪贞汤对结肠炎相关癌症(CAC)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及构成的影响,为其发挥抗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周期性诱导建立小鼠CAC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小鼠用1.26g/kg芪贞汤冻干粉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治疗结束后提取小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4区测序,并取结肠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评价.结果:①病理评价:模型组小鼠炎性反应病理评分得分3.7分显著高于实验组2.2分(P<0.01);模型组小鼠非典型增生得分(2.8分)显著高于实验组(1.5分)(P<0.01).②菌群测序结果: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降低,芪贞汤治疗后,小鼠肠道菌群丰度提高,相似度上更接近于空白组;多样性检测结果可见实验组相对模型组更接近于空白组,但实验组与模型组之间差距并不显著;在菌群构成方面,模型组多为致病菌占优势地位,治疗组多为益生菌属.结论:芪贞汤可以通过增加益生菌抑制致病菌改善肠道菌群,而发挥抗癌作用.

  •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认识中医“食肉则复”理论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食复是指外感热病恢复过程中饮食不节所导致的热病复发或迁延不愈,肠道微生态在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肠道微生态作为“正气”促进外感热病的康复,另一方面,肠道微生态向“邪气”转化,促成食复的发生,“邪退正衰”则是肠道益生菌重夺繁殖优势的结果.热病恢复期患者食欲增加,肠道菌群作为膳食靶点影响患者的进食行为.致病菌会使宿主反射性选择高脂饮食,致病菌的繁殖终引发内毒素血证,这是“食肉则复”的微生态机制.治疗食复的中药通过扶植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发挥疗效,发酵产物的炮制和入药都很有特点,文章简要述之.

  • “五七”至“七七”阴虚质女性肠道菌群及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机制

    作者:俞若熙;杨玲玲;李思琪;刘齐;张慧丽;李英帅;骆斌

    依据《黄帝内经》关于女性生理特点的描述,“五七”至“七七”之年为女性“渐衰期”.阴虚质是一种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等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现代研究发现,阴虚质与衰老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衰老过程,并与宿主基因存在共变化特征.前期研究提示,阴虚质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衡,及与细胞衰老经典NF-κB活化途径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基于此,提出“阴虚质女性渐衰期存在与衰老相关特征功能菌群,且与宿主NF-κB通路存在共变化调控特征”这一假说,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本研究对于开展基于肠道菌群、基因的阴虚质女性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 菊苣提取物对腹型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孙博喻;张冰;林志健;王红坡;李丽玉;金锐;周俊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菊苣提取物干预腹型肥胖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菊苣大、小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正常组给予去离子水,其他组给予10%果糖水,生化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量体质量、腹围,ERIC-PCR指纹图谱宏观观察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体质量、腹围、腹脂量、腹脂率、TG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菊苣提取物大、小剂量组、非诺贝特组可以显著降低TG水平及腹脂量和腹脂率(P<0.05,P<0.01).肠道菌群ERIC-PCR条带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菊苣提取物可治疗腹型肥胖,并可调节腹型肥胖大鼠菌群紊乱,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菊苣干预腹型肥胖的药效机制之一.

  • 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孔艳华;史琦;阎玥;李春雷;何博;王铁柱;李友林

    目的:考察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雾刺激+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和臭氧暴露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以合生元、理肺汤灌胃,采集大鼠新鲜粪便,以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为基础的活菌计数法进行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培养与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6(IL-16),白介素-17 (IL-17),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合生元组和理肺汤组均增加了大鼠体内共生菌,抑制了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与模型组相比,IL-16、IL-17、CRP在正常组、合生元组及理肺汤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理肺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拮抗炎性反应,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

  •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作者:水冰洁;温成平;范永升;丁兴红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SPF级8周龄MRL/lp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西药)组和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PF级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为正常组.收集各组小鼠粪便样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用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以及拟杆菌属细菌的含量;收集各组小鼠尿液样本进行尿蛋白测定;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尿蛋白定量、5种细菌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小鼠治疗后24h蛋白尿含量均有所下降(P<0.01),肾脏病理损伤情况也都有所缓解,但西药组小鼠肠道菌群仍然处于失调状态,而中药组小鼠体内5种肠道菌群数量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SLE模型小鼠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SLE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失衡状态得以修复,趋向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SLE作用机制之一.

  •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的研究

    作者:贾茹;金赟(契);刘宁宁;李琦

    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调节肠道菌群是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途径之一.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及硫酸盐还原细菌为结直肠癌致病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是两种常见的益生菌.文章从肠黏膜损伤、慢性炎性反应、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免疫等方面介绍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为揭示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论治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燕;葛巍;刘端勇;左铮云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中医证候分型存在着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衡,而采用中医分型论治也可通过调节相应的肠道菌群平衡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示中医分型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在调控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然而不同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结构特点和发病机制并不明朗,分型论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和靶点还待深入研究.

  • 从肠道菌群探讨肥胖从脾论治的机理

    作者:孔畅;陈东峰;赵泉霖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论治肥胖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论治肥胖的机理.

  • 从肠道菌群多样性探讨越鞠丸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作者:李玉波;郝改梅;贾海骅;王国为;黄媛;李志更

    目的:观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 poE-/-小鼠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用越鞠丸和辛伐他汀分别对高脂饲料饲养的ApoE-/-小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脂含量,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越鞠丸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越鞠丸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HDL-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越鞠丸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与辛伐他汀组小鼠粪便样本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越鞠丸能降低TC和LDL-C,其机制与辛伐他汀不同,越鞠丸可能通过抑制红蝽菌科等4类细菌和促进双歧杆菌科等5类细菌的生长来降低TC和LDL-C.

  • 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刘佩沂;赖岳晓;田素英

    目的:探讨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经金番止泻胶囊治疗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数量;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2倍稀释法考察金番止泻胶囊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均升高,金番止泻胶囊高(1.2 g-kg-1)、低剂量组(0.6 g· kg-1)指标均有一定的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MIC(mg·mL-1)分别为12.8、8.51、6.4、7.6、8.27.结论: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在体外有抑菌作用.

  • 结肠途径辅助治疗急性肝炎高黄疸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兴海

    目的 探讨结肠途径治疗机辅助治疗急性肝炎高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肝炎高黄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肠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肠疗组患者肝功能恢复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且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肠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

  • 枳朴方中空栓对术后肠麻痹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慧玲;武玉鹏;白崇智;张恒

    目的 观察枳朴方中空栓对术后肠麻痹大鼠肠道菌群及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培菲康中空栓组及枳朴方中空栓低、高剂量组.通过子宫切除手术建立术后肠麻痹模型.于造模后48h检测大鼠粪便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肠杆菌明显增多、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枳朴方中空栓高剂量组大肠杆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明显增多(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枳朴方中空栓高剂量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枳朴方中空栓能够改善术后肠麻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及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作用.

  • 健脾中药对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封慧;朱欣轶;王长松

    人体肠道存在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营养代谢、废物排出、生物拮抗、机体免疫及内环境平衡等生命活动.本文从中医学脾主运化理论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健脾中药对肠道菌群作用机制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为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健脾中药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 肠道菌群对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代谢研究进展

    作者:夏小燕;居文政;谈恒山

    皂苷类成分主要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特别是抗肿瘤作用,有巨大的开发前景.由于皂苷类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在肠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滞留时间长,在体内以原形物显示药理活性的可能性较小,需经肠道菌代谢后被水解,生成苷元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失眠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研究

    作者:骆杰伟;吴永希;黄昉萌;陈炜玮;朱耀彬;魏世超;郑星宇;杨笑

    目的 通过高通量16S rDNA测序,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失眠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6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肝郁化火组22例、心脾两虚组17例、阴虚火旺组26例,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患者便菌群结构,QIIME软件与R语言stats包等分析菌群差异.结果 共得到1226个不同的基因序列分类单元(OTU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OTUs共180个(P<0.05),表明样品有丰富的菌落.肝郁化火组、阴虚火旺组测序序列的定位个数多于心脾两虚组及对照组(P<0.05).非加权UniFrac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表明分组有意义(R=0.103,P=0.002),提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失眠不同证型高度相关.属水平在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57个属(P<0.05),所有物种水平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115个物种(P<0.05).对照组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梭菌属(clostridium Ⅺ、clostridiuum ⅩⅧ)、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肝郁化火组优势菌属包括: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嗜胆菌属(bilophila);心脾两虚组优势菌属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阴虚火旺组优势菌属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butyricimonas、odoribacter.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丰富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不同菌群结构,可能影响着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 参茯白术木糖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梁天文;谭敏谊;黄小荣;梁昌盛;胡黎平

    本实验研究参茯白术木糖汤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茯白术木糖汤,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7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茯白术木糖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 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承;周长华;郭键;曾参;田甜;陈婷婷;陈健文

    目的:研究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怡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口服给予14d.观察怡生汤对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数目的变化结果:在连续给予怡生汤14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怡生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肠球菌、肠杆菌和气荚膜梭菌的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怡生汤促进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生长,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肠道菌群变化

    作者:杨丽霞;杨冰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患者(简称RRTIs脾虚证,25例)粪便中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双岐杆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与健康人比较,RRTIs脾虚证患者肠杆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明显减少(P<0.01).结论:RRTIs脾虚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2044 条记录 5/103 页 « 12345678...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