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兔半膜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

    作者:杨胜波;薛黔

    目的 探究家兔半膜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对家兔半膜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可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家兔半膜肌为长肌.肌重(3.31±0.03)g,肌长(5.45±0.09)cm,肌纤维长(3.00±0.01)cm,肌生理横切面积(1.04±0.01)cm2,FK/ CSA为2.88,CSA/MW为0.31.支配家兔半膜肌的神经分3条干入肌,即上、中、下干.上干主要支配上1/3的肌束;中干分布到肌的中上部;下干沿途发出的分支多,司中下部的肌束.中干和下干的分支之间有吻合.肌表面上、中、下部都有线状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尤以肌下部较密.结论 家兔半膜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构筑设计;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运动终板分布密集;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

  • 人股二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黄燎原;薛黔;杨胜波

    目的查清人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的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为其肌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1)观察 20具尸体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的神经分支数量,拟将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连线分 4等份,观测神经入肌点水平. (2)用 3具童尸股二头肌做 Sihler's肌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 结果 (1)长头神经来自坐骨神经胫侧,神经肌支一支型占 22. 5%,两支型 72. 5%,三支型 5. 0%,入肌点位于 1/ 4区占 22. 1%, 2/ 4区 57. 1%, 3/ 4区 20. 8%.短头神经来自坐骨神经腓侧,一支型占 95.0%,两支型 5. 0%,入肌点在肌的近部浅面. (2)长、短头肌内神经分支各形成一条神经支配带,横过各肌束中段. 结论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有单独神经支配.长头神经支配多见于两支型,神经入肌点多见于 2/ 4区.

  • 家兔腓肠肌亚部神经切断对其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的影响

    作者:王启明;薛黔;杨胜波;李季蓉;羊惠君

    目的切断家兔腓肠肌外侧头肌亚部神经后,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神经切断组.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1)术后2周亚部肌湿重明显下降(P<0.05),肌运动终板带模糊不清,肌内神经染色变浅,三级分支消失,但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尚无明显改变;(2)术后4周肌湿重进一步下降(P<0.01),运动终板带完全消失,肌内二级分支染色无,肌梭形态及数量有改变;(3)术后12周肌肉明显萎缩,发生纤维化,运动终板带无,肌内神经染色无,仅留有鞘管样结构,未见神经再生,肌梭形态、数量明显改变;(4)术后16周各参数与12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邻近正常肌未见有侧支神经支配失神经的亚部.结论(1)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各亚部在神经切断术后4周,运动终板、肌梭的数量和形态有改变;(2)12周后肌内神经染色仅有神经外膜鞘管样结构残存;(3)术后16周末见原位的神经再生和相邻亚部神经侧支的再支配.

  • Sihler肌内神经染色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利;刘坤祥

    Sihler肌内神经染色自提出以来,历经国内外学者几度改良,现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和人的肌内神经染色,以清晰观察肌内神经的各种分布,为临床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就近年对Sihler染色改良,以及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根据肌内神经分布定位髂腰肌和腰方肌痉挛的阻滞靶点

    作者:赵宏明;杨宪;杨胜波

    目的 通过探索髂腰肌和腰方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定位其肌痉挛时肉毒毒素A的阻滞靶点.方法 12具24侧中国成人尸体髂腰肌和腰方肌.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肌内神经分布.结果 髂腰肌和腰方肌的神经支配源于T12和L1~L4脊神经分支.腰大肌肌腹上1/2区内有一神经分支密集区,位于肌长的(12.10±0.65)%~ (43.20±1.17)%水平,其中心点在肌长(23.90±0.82)%水平,向内平对第三腰椎体中部;髂肌中央有一与髂嵴平行的蚕豆形神经密集区,其中心点位于髂腰肌肌长的(58.0±1.61)%水平,向外平对髂结节;腰方肌的内上和下1/3部各存在1个肌内神经密集区,其中心点分别平对第一和第三腰椎体下部. 结论 这些肌内神经密集区及中心的定位研究能指导临床医生注射肉毒毒素A接近其作用部位.

  • 腹外斜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

    作者:朱光琼;李寿田;何斌;杨方玖

    目的 对人腹外斜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和肌内神经染色观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成尸11具定位神经入肌点和5具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结果 腹外斜肌受下8对肋间神经外侧肌支支配,各个肌齿的神经入肌点距离相应肌齿起端中点(1.54±0.33)cm,位于锁骨中线与第5肋下缘的交界处至腋后线与第11肋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Sihler's染色显示支配腹外斜肌的肋间神经外侧肌支入肌后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起端1/3,然后约在各肌齿的近、中1/3交界处分出2支二级神经分支,即上支与下支,它们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中间1/3,相邻两个肌齿的上支与下支在各肌齿中远部形成“U”形吻合,从“U”形吻合弓上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止端1/3.在腹外斜肌上半部,各肌齿的神经分支分布到相应的肌齿,但在腹外斜肌下半部,上一肌齿的远侧下份是由下一肌齿的神经分支(上支)分布.结论 ①为临床上腹壁局部麻醉和术后切口疼痛的神经阻滞提供指导意义;②腹外斜肌中远部从上至下形成“波浪形”的神经分支密集区;③腹部手术切口建议不要超过四个肌齿.

  •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

    作者:徐燕;杨方玖;谢夏丹;杨胜波;罗怀香;谢鹏

    目的 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 方法 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 结果 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 结论 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 胸骨舌骨肌的构筑学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作者:朱光琼;刘建;李寿田

    目的 为胸骨舌骨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①胸骨舌骨肌肌重(7.71±0.78)g,肌长(8.20±0.93) cm,肌纤维长(6.71±0.63) cm,羽状角0°,肌生理横切面积(1.27±0.08) cm2.②支配胸骨舌骨肌的神经来自颈袢神经发出的2条一级上、下神经分支从肌外侧入肌,该神经分支入肌后分别发出数条次级分支,呈树枝样分布于上、下半段中央部,上、下段神经之间没有吻合.结论 ①胸骨舌骨肌倾向速度型设计.②胸骨舌骨肌上、下两部分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神经密集区位于上、下段中央部.

  • 腘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作者:李寿田;吴小艳;唐谦;龙胜;薛黔

    目的 探讨胭肌肌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 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胭肌为三角形扁肌,肌中间有两块并排的冠状位腱板.肌重(15.13±0.41)g,肌长(9.09±0.31) cm,肌纤维长(1.93±0.09) cm,羽状角(11.5±0.82)°,肌生理横切面积(7.17±0.13) cm2.支配胭肌的神经于该肌外侧缘入肌,入肌后分成上、下支2支,上支较细,支配该肌前上部,下支较粗,支配该肌前下部和后部.结论 胭肌是羽肌,倾向力量型设计,肌内神经主要分布于肌的中下部.

  • 前臂后群伸肌的神经分布及意义

    作者:陈士文;周晓;王文艳;王震寰;刘宏升;廖亚平;刘冬播

    目的 探讨前臂后群肌内的桡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自体骨骼肌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观测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结果 采用Sihler's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紫黑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结论 根据染色结果可将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分为不同的肌亚部,为临床肌移植设计有指导意义.

  • 趾长屈肌的亚部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寿田;吴小艳;薛黔

    目的 探讨趾长屈肌的亚部划分,为临床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①可依劈开趾长屈肌肌内腱板,把该肌分为胫侧和腓侧两个亚部;②胫侧亚部各构筑学值大于腓侧亚部;③两亚部存在单独神经支配.结论 ①趾长屈肌可分为胫侧亚部和腓侧亚部,两亚部有独立的神经支配;②趾长屈肌的两个亚部均为半羽肌,胫侧亚部产生的肌力大于腓侧亚部.

  • 腹直肌形态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方玖;何斌;薛黔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1.87)cm,肌厚(0.55±0.24)cm,腱划长(1.06±0.32)cm.(2)腹白:肌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自上而下呈线形排列.(3)腹直肌受第7~12胸神终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呈节段性、重替性分布.神经主干和分支在肌内走行不受腱划分隔的影响.结论:腹直肌由多神经节段性重叠性支配,神经在肌内的行程不受腱划影响.腹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

  • 临床常用肌瓣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

    作者:于大志;江华;党瑞山;刘安堂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肌瓣的肌内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足母>展肌、背阔肌、股薄肌、腹直肌、胸小肌以及缝匠肌,观察测量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结果:经Sihler's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大体形态保持完整,呈透明或半透明、淡蓝色,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蓝紫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结论:(1)根据染色结果可将肌肉分为不同的肌亚部;(2)结果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人翼外肌肌内神经肌梭的分布及其意义

    作者:张跃蓉;刘静

    目的:研究人翼外肌肌内神经和肌梭配布特征,以期深入了解翼外肌上、下头的功能特性.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翼外肌肌梭以及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翼外肌上、下头有各自独立的神经支.支配翼外肌上头的神经支较短而细小,入肌后分出两个次级分支,与肌纤维排列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向肌止点处走行;支配下头的神经支较粗,入肌后在肌纤维之间迂曲走行,发出呈树支状的多个次级分支,分支间无吻合.翼外肌肌梭仅分布在上头肌腹中央,下头未发现肌梭.结论:翼外肌具有划分亚部的形态学特征,每一亚部作为一个功能独立体在整肌功能中行使作用.

  •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方玖;薛黔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 人膈肌内神经分支分布

    作者:吴聪;薛黔;杨方玖

    目的:探讨人膈的神经支配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分支染色法.结果:(1)一侧膈神经入肌后一般分为3~4支(3支型4例,4支型2例),1支(前支)向前内侧走行,支配胸部,1~2支(前外侧支)向外侧走行,支配肋部,后1支(后支)粗大,向后下走行,分为后外侧支和后脚支,分别支配膈中心腱外侧叶后外侧的肋部和腰部,各级神经的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成神经丛.(2)6例标本均未发现左侧或右侧膈神经越过中线至对侧.(3)2例带肋间肌的标本肉眼未见有肋间神经分支进入膈.结论:(1)左、右膈神经分布于膈,未见左右侧膈神经重叠支配和优势支配.(2)膈神经的终末分支在肌束中部密集排列形成似"肾形"的神经丛带.

    关键词: 肌内神经 膈神经
  • 人三角肌的肌内神经分布与亚部划分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江全;薛黔;杨方玖

    目的:研究三角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三角肌的肌肉移植提供详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内的童尸3具(3~10岁)及成人尸体2具,完整取下三角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三角肌前、中、后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彼此间未见明显的神经吻合.中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吻合较前、后亚部为密集.结论:根据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一步证实三角肌可分为前、中、后3个亚部.前、后亚部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三角肌中亚部内的神经吻合较致密,在三角肌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单独用于肌移植.

  •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大志;江华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瓣移植已成为运动功能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1].临床上对用作移植肌肉的血管神经解剖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肌内的血管神经分布.肌内血管的分支分布,因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已经基本明晰[2].

  • 人颞肌亚部化及其肌内神经分布研究

    作者:张跃蓉;刘静

    目的:查明人颞肌肌内神经、肌梭的配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为临床成功进行肌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成人尸体颢肌标本,每具尸体选1侧,共10侧采用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观察颞肌肌内神经分布.另10侧标本,依据颞肌肌纤维排列方向分前、中、后3部份,分别制作组织块,HE染色后应用图像分析仪对颞肌肌梭的形态结构、空间构象以及分布密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显示颞肌有3条独立的神经分支呈放射状由颢肌下缘向肌远端分布.颞肌肌梭分布呈不均质性.在颞肌前部近喙突处神经分支密集区,肌梭分布密度高,空间构象多样;而在颞肌后部以及颞肌的远端缺乏肌梭的分布.结论:颞肌可划分为3个功能完整和独立的肌亚部.

  • 缝匠肌和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洪武;薛黔;杨宇平

    目的:研究入缝匠肌和股直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密度和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定位缝匠肌和股直肌神经入肌点;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梭分布;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和股直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股直肌是由短肌束构成的羽肌;缝匠肌和股直肌的平均肌梭密度分别为:38.04个/g和19.38个/g;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分别支配肌上部和中下部,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分别支配肌外上部和内下部;缝匠肌神经人肌点平面距髂前上棘直线距离为(9.75±1.30)cm,股直肌外上部和内下部神经入肌点分别为(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缝匠肌是带状肌,股直肌是羽肌;缝匠肌和股直肌均有2支一级神经支配;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少,吻合少,区域性分布较明显;缝匠肌和股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均集中在股前上部第2区内.

6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