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尺侧腕屈肌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茂;薛黔;孙发

    目的:查清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情况及肌构筑情况,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矫形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自体骨骼肌移位的选材提供新思路.方法:①观察20侧尺侧腕屈肌大体形态,并测量有关数量;②用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10侧尺侧腕屈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③取20侧尺侧腕屈肌沿肌内腱长轴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并测量其构筑学数值.结果:①尺神经干发出2支神经分别进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和桡侧半,并在相应的半侧肌内各自发出数级神经分支,各级神经分支间有丰富的吻合;但尺、桡侧半的肌内各级神经支在肌内腱板区域无吻合.②尺侧腕屈肌尺侧半的肌长、肌重、羽状角、及生理横切面积数值均较桡侧半大,而肌纤维长的数值则较桡侧半小.结论:①尺侧腕屈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两亚部各有一独立神经支配;②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都是半羽肌,尺侧亚部能产生多于桡侧亚部1倍以上的肌力.

  • 眼周围肌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坤祥;薛黔;刘永;张永

    目的:探讨眼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尸体的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及肌构筑学研究.结果:(1)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重分别为(1.0±0.5)g、(1.2±0.4)g、(4.2±0.6)g和(3.2±0.8)g、(3.4±0.6)g,肌长分别为(24.2±0.7)mm、(27.8±1.1)mm、(62.0±0.9)mm和(40.5±1.2)mm、(41.7±0.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4.4±0.3)mm2、(44.2±0.6)mm2、(80.5±0.7)mm2和(81.9±0.4)mm2、(88.2±0.3)mm2;(2)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上、下部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6±0.5)μm、(20.3±0.8)μm、(32.4±0.6)μm和(27.5±0.4)μm、(25.8±0.4)μm,肌束横切面积分别为(2.69±0.032)×104 μm2、(1.17±0.037)×104 μm2、(1.38±0.039)×104 μm2和(2.39±0.065)×104 μm2、(2.42±0.076)×104 μm2;(3)皱眉肌分横向型和斜向型,且以斜向型多见(70%).结论: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和额肌具有"速度型"设计的构筑特征,肌的收缩力量小.皱眉肌和额肌同时进行紧张性收缩.

  • 男性浅层会阴肌构筑学研究与临床

    作者:赵泽驹;罗旭;薛黔;杨胜波

    我们从肌构筑学的研究出发,估价男性浅层会阴肌群各肌在运动中可能产生的力量和动幅,为分析其在阴茎勃起、射精和排尿中的作用提供较为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 股四头肌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张洪武;薛黔;杨宇平

    目的:研究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股四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四头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块肌组成,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g、(351.5±66.8)g、(521.9±72.6)g和(303.1±44.5)g;肌长分别为(30.2±2.0)cm、(31.5±2.7)cm、(31.0±3.2)cm和(28.8±2.8)cm;肌纤维长分别为(6.7±1.8)cm、(9.2±2.0)cm、(8.8±1.6)cm和(9.0±1.5)cm;羽状角分别为(17.1±2.3)°、(18.6±2.3)°、(15.5±2.8)°和(10.5±1.6)°;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22.4±3.1)cm<'2>、(34.6±4.3)cm<'2>、(53.8±5.8)cm<'2>和(32.5±4.6)cm<'2>;平均肌梭密度分别为19.38个/g、21.93个/g、20.18个/g和18.64个/g.神经入肌点分别为股直肌有2个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股内侧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85±1.28)cm;股外侧肌有2个分别为(11.88±1.34)cm和(13.98±2.55)cm;股中间肌的神经入肌点为(9.23±1.65)cm.结论:股四头肌的4块肌均属于羽肌,是伸膝关节的产力肌;股四头肌肌构筑学特点反映了其在肌体中的功能;股四头肌不同肌块之间以及同一肌各部之间密度不等,各肌的上部均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股四头肌的神经入肌点均集中在股前上部第2区内.

  • 人肱三头肌的构筑学研究

    作者:庞海鹏;薛黔;王国秀

    目的:研究肱三头肌的构筑学特征,为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6具,用构筑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肱三头肌长头的肌重(163.30±35.19)g,肌纤维长(7.40±1.17)cm,生理横切面积(19.53±1.45)cm2,生理横切面积/肌重(0.11±0.01);内侧头的肌重(109.05±27.27)g,肌纤维长(5.76±0.52)cm,生理横切面积(19.45±4.31)cm2,生理横切面积/肌重(0.15±0.02);外侧头的肌重(104.83±20.67)g,肌纤维长(5.89±0.83)cm,生理横切面积(16.92±2.12)cm2,生理横切面积/肌重(0.14±0.02).结论:肱三头肌长头具有产生更大移位和速度的潜能,倾向于速度型构筑;而外侧头和内侧头倾向于以产生张力为主.为力量型构筑.

    关键词: 肱三头肌 肌构筑
  • 人股直肌肌构筑、肌梭分布与亚部化

    作者:张洪武;薛黔;杨宇平

    目的:研究人股直肌肌构筑特征,肌梭的分布部位、范围及密度,进一步探讨股直肌的亚部划分,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股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肌质量(158.7±10.5)g,肌长(30.2±2.0)cm,肌纤维长(6.7±1.8)cm,羽状角17.1°±2.3°,肌节长(2.03±0.07)cm,生理横切面积(22.38±3.10)cm2;股直肌肌梭平均密度为19.38个/克.结论:股直肌的上部比其中、下部肌梭密度高;根据股直肌的肌构筑特征结合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一步证实股直肌可分为外上和内下两个亚部,可考虑进行亚部化取材用于肌移植.

  • 口周围肌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坤祥;薛黔;刘永;张永

    目的:探讨口周围肌的构筑学特征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尸体的口轮匝肌、颊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进行大体解剖,横切片H-E染色、图像分析和肌构筑学研究.结果:口轮匝肌、颊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颧大肌和颧小肌的肌重分别为18.1、3.2、1.7、2.3、1.5、1.4、1.7、1.0g;肌长分别为83.1、26.3、24.5、21.3、27.8、33.3、53.5、49.5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126.3、147.6、90.4、132.6、56.2、46.8、37.6、22.4mm2;8块肌的肌纤维直径在21.6~39.2μm,肌束横切面积0.89×104~3.61×104μm2.结论:口周围肌具有"速度型"设计的构筑特征,肌收缩的力量小;但颊肌更倾向于进行紧张性活动.

  • 家兔趾深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

    作者:杨胜波;薛黔;张永

    目的:探讨家兔趾深屈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家兔趾深屈肌为环羽肌.肌质量为(2.30±0.02)g,肌纤维长(1.00±0.01)cm,肌生理横切面积(2.17±0.12)cm2.肌的起端,神经干于腱板上方发出内侧和外侧两条初级支,初级支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继而向肌的深面和边缘发出终末支.有的次级支穿越腱板到达对侧.肌表面内、外两缘有线状排列的运动终板带,两带在肌止端相接,呈"V"形.结论:家兔趾深屈肌是环羽肌,倾向力量型设计;肌内神经分支存在越边支配;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趾深屈肌有划分亚部的形态学特征.

  • 胸锁乳突肌亚部肌构筑、肌梭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作者:杨方玖;薛黔;李季容;刘茂生

    目的:为胸锁乳突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肌构筑法,组织学HE染色和体视学法.结果:(1)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39倍与1.33倍;锁骨头深亚部的肌纤维长仅为胸骨头亚部肌纤维长的82%.(2)胸骨头亚部和锁骨头浅亚部的肌梭密度显著小于锁骨头深亚部.(3)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绕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占65%)入肌时距乳突尖(4.39±0.42)cm,而穿锁骨头深亚部(占35%)人肌时距乳突尖(3.96±0.34)cm.结论:胸骨头亚部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锁骨头深亚部更多参与维持头部姿势.

  • 家兔小腿三头肌亚部化研究

    作者:张潜;薛黔

    目的:探讨家兔小腿三头肌的亚部划分及该肌的功能.方法: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肌构筑法;肌纤维分型法.结果:从肌内神经的走行进一步证实兔腓肠肌外侧头3个亚部的假设.肌构筑研究显示腓肠肌外侧头慢行时以远端的中间亚部活动为主,快行时有近端的内、外侧亚部更多参与.肌球蛋白ATPase分型研究表明腓肠肌外侧头的3个亚部和腓肠肌内侧头均以ⅡB型纤维居多,比目鱼肌以工型纤维占绝对优势.结论:Sihler染色法划分骨骼肌亚部更直观、可靠;腓肠肌外侧头外侧亚部以产生力量,内侧亚部以发挥速度为主;腓肠肌内侧头主要是维持膝在静力和动力状态下的稳定性;比目鱼肌的功能在兔表现不明显.

  • 人小腿肌的构筑学研究

    作者:薛黔;李名扬;李志义

    对16侧人小腿肌用肌构筑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小腿前群肌的肌重(139 g)超于小腿后群深层肌(129.4 g),但由于二者的构筑不同,小腿后群深层肌的生理横切面积是小腿前群肌的1.75倍.参与维持足弓和内、外翻足心的胫骨前、后肌和腓骨长、短肌的生理横面积达49.1 cm2.小腿肌多是羽肌,其中胫骨前、后肌属于环羽肌.根据肌构筑研究,认为羽肌是静力性功能和力量型设计的产物.

    关键词: 小腿肌 肌构筑
  • 肩胛舌骨肌的亚部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寿田;朱光琼;刘建

    目的 为肩胛舌骨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染色法.结果 ①肩胛舌骨肌上腹肌重(1.86±0.26)g,肌长(6.52±0.82) cm,肌纤维长(3.74±0.46) cm,肌生理横切面积(0.47±0.12)cm2;下腹肌重(3.02±0.42)g,肌长(6.84±0.98) cm,肌纤维长(3.26±0.34) cm,肌生理横切面积(0.87±0.16) cm2.②依肩胛舌骨肌中间腱和神经分布,把肩胛舌骨肌分为上腹亚部和下腹亚部.结论 ①肩胛舌骨肌可分为上腹亚部和下腹亚部;②肩胛舌骨肌上腹亚部和下腹亚部肌内神经密集区位于肌亚部的中部.

  • 家兔半膜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

    作者:杨胜波;薛黔

    目的 探究家兔半膜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对家兔半膜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可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家兔半膜肌为长肌.肌重(3.31±0.03)g,肌长(5.45±0.09)cm,肌纤维长(3.00±0.01)cm,肌生理横切面积(1.04±0.01)cm2,FK/ CSA为2.88,CSA/MW为0.31.支配家兔半膜肌的神经分3条干入肌,即上、中、下干.上干主要支配上1/3的肌束;中干分布到肌的中上部;下干沿途发出的分支多,司中下部的肌束.中干和下干的分支之间有吻合.肌表面上、中、下部都有线状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尤以肌下部较密.结论 家兔半膜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构筑设计;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运动终板分布密集;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

  • 胸小肌构筑特点和肌内外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平;薛黔;谢鹏

    目的为胸小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20具成人尸体和10具经甲醛固定的尸体分别进行胸小肌的肌构筑和肌内、外神经分支分布研究.结果 (1)胸小肌肌重(42.3±10.1)g,肌长(15.5±1.8)cm,肌纤维长(9.4±1.4)cm,生理横切面积(4.3±1.4)cm2,羽状角为(11.5±1.7)°;(2)支配胸小肌的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在肌腹中部形成一"U"型神经襻,胸小肌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结论 (1)胸小肌为一羽肌,这种构筑特点使其在收缩力和动幅上均有增加.(2)Sihler′s神经染色技术使肌亚部的研究更加简捷.

  • 胸骨舌骨肌的构筑学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作者:朱光琼;刘建;李寿田

    目的 为胸骨舌骨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①胸骨舌骨肌肌重(7.71±0.78)g,肌长(8.20±0.93) cm,肌纤维长(6.71±0.63) cm,羽状角0°,肌生理横切面积(1.27±0.08) cm2.②支配胸骨舌骨肌的神经来自颈袢神经发出的2条一级上、下神经分支从肌外侧入肌,该神经分支入肌后分别发出数条次级分支,呈树枝样分布于上、下半段中央部,上、下段神经之间没有吻合.结论 ①胸骨舌骨肌倾向速度型设计.②胸骨舌骨肌上、下两部分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神经密集区位于上、下段中央部.

  • 腘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作者:李寿田;吴小艳;唐谦;龙胜;薛黔

    目的 探讨胭肌肌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 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胭肌为三角形扁肌,肌中间有两块并排的冠状位腱板.肌重(15.13±0.41)g,肌长(9.09±0.31) cm,肌纤维长(1.93±0.09) cm,羽状角(11.5±0.82)°,肌生理横切面积(7.17±0.13) cm2.支配胭肌的神经于该肌外侧缘入肌,入肌后分成上、下支2支,上支较细,支配该肌前上部,下支较粗,支配该肌前下部和后部.结论 胭肌是羽肌,倾向力量型设计,肌内神经主要分布于肌的中下部.

  • 趾长屈肌的亚部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寿田;吴小艳;薛黔

    目的 探讨趾长屈肌的亚部划分,为临床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①可依劈开趾长屈肌肌内腱板,把该肌分为胫侧和腓侧两个亚部;②胫侧亚部各构筑学值大于腓侧亚部;③两亚部存在单独神经支配.结论 ①趾长屈肌可分为胫侧亚部和腓侧亚部,两亚部有独立的神经支配;②趾长屈肌的两个亚部均为半羽肌,胫侧亚部产生的肌力大于腓侧亚部.

  • 斜方肌各亚部的肌构筑肌梭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方玖;薛黔;李季容

    目的 为斜方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用肌构筑法对10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构筑学研究.(2)用体视学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的斜方肌亚部进行肌梭分布研究. 结果 (1)斜方肌降部的肌重(30.71±7.40 )g、肌长(10.45±1.62) cm、肌纤维长(9.18±0.99) cm、生理横切面积(3.11±0.72) cm~2,水平部的肌重(44.14±10.61) g、肌长(8.65±0.84) cm、肌纤维长(7.14±0.84) cm、生理横切面积(5.89 ±1.66) cm~2,升部的肌重(44.89±11.67) g、肌长(11.83±1.12) cm、肌纤维长(9.09±0.94) cm、生理横切面积(5.37±1.55) cm~2.(2)斜方肌降部的肌梭密度(39.05±5.08)个/cm~3,水平部的肌梭密度(24.48±6.50)个 /cm~3,升部的肌梭密度(21.68±6.64)个/cm~3. 结论 (1)根据斜方肌各亚部的构筑学特征,推测斜方肌降部和水平部在肩部运动中主要是保持和稳定肩胛骨位置,斜方肌的降部与升部在肩胛骨的旋转中起重要作用.(2)斜方肌降部的肌梭密度明显高于水平部和升部.

  •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方玖;薛黔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 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平;薛黔;谢鹏

    目的:为胸大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并观察测量人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及肌构筑特征.结果: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各有单独的神经支配,胸肋部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2.胸大肌锁骨部肌重45.9±10.8g,肌长18.5±2.1cm,肌纤维长10.7±1.4cm,生理横切面积4.1±1.1cm2;胸肋部上述指数分别为220.4±44.3g,21.4±1.6cm,17.2±2.6cm,12.4±3.1cm2.结论: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两个肌亚部,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也可按肌齿(条)取材.2.胸大肌胸肋部产生的肌力是锁骨部的3倍,位移幅度是锁骨部的1.6倍左右.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