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中鼻道径路的翼腭窝手术模式研究

    作者:李吉平;钱敏飞;孙庭钰;金晓杰;王家东;邱永明

    目的 探讨经中鼻道蝶腭孔入路翼腭窝手术径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寻找恒定的解剖标志建立一种安全的手术模式.方法 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模拟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径路,依次切除钩突,开放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辨认并向前向后扩大上颌窦口,寻找筛嵴,以筛嵴为解剖标志找到蝶腭孔,保护蝶腭动脉并以其为向导进入翼腭窝区域,逆行追溯蝶腭动脉解剖翼腭窝血管和神经结构.结果 筛嵴后方均可见蝶腭动脉从蝶腭孔发出,循蝶腭动脉逆行追溯找到颌内动脉,并显示翼腭窝内颌内动脉的分支.切断蝶腭动脉,向下向外移位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可以看到典型的以翼腭神经节为中心的"Y"结构.它的组成是:翼腭神经节、上颌神经的分支、翼管神经、腭降神经.以"Y"结构逆行容易追溯到翼管、圆孔和眶下神经,神经结构能够完整保护.结论 中鼻道蝶腭孔入路的鼻内镜翼腭窝手术方式是安全并且容易开展的,筛嵴、蝶腭孔和翼腭神经节为中心的"Y"结构是手术中可以参考的重要解剖标志.

  • 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研究

    作者:张勤修;邹建;覃刚;刘世喜;安会明;梁传余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的可行性与解剖路径.方法 10%甲醛充分固定的5例(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在电视监视下,从鼻腔置入0°鼻内镜,依次切除中鼻甲、钩突、筛泡以及前后组筛房,扩大上颌窦口后咬除上颌窦口后部腭骨垂直部直达其与蝶骨交界处,全部切除上颌窦后壁内侧半骨壁,显露翼腭窝.分别用0°、30°鼻内镜充分暴露翼腭窝内的结构,逐层进行解剖,记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探查其毗邻关系.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满意显露翼腭窝.翼腭窝显露范围向上达眶尖,向下达翼腭窝底壁,向外能完全暴露翼突外板上半部分以及翼突根部,部分显露颞下窝.结论 鼻内镜下可以满意显露翼腭窝,安全控制翼腭窝内所有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艾文彬;邱元正;肖健云;赵素萍

    目的 通过对鼻腔-鼻窦-翼腭窝(pterygomaxillary fossa,PMF)-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ITF)手术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解剖,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6例12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并完全模拟该手术入路,对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观察、拍摄和测量.结果 翼腭窝-颞下窝区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过.圆孔外口距正中矢状面距离为(19.18±1.48)mm,与后鼻孔上缘的距离为(19.81±1.52)mm,距鼻小柱根部为(77.31±5.13)mm.卵圆孔到鼻小柱根部为(86.40±3.76)mm.结论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翼腭窝-颞下窝手术入路能够简单和迅速地到达翼腭窝和颞下窝,可较好地显露翼腭窝及部分颞下窝区的结构.经鼻内镜入路进入PMF时术野的深度限制为70mm左右,注意保护位于蝶窦外侧壁的翼管神经、上颌神经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进入ITF时,术野的深度限制为80mm左右.

  • 内镜经鼻入路和经上颌窦入路中翼腭窝的应用解剖

    作者:周仁辉;李志峰;张飞翔;童仲池

    目的 为涉及翼腭窝的内镜经鼻和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湿标本,采用内镜经鼻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按手术步骤对翼腭窝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并辅以显微镜下经颅外侧颞下窝解剖,观察并描述翼腭窝解剖结构及其与毗邻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在内镜经鼻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中,切除腭骨垂直板和上颌窦后壁后可显露翼腭窝内部解剖结构;翼腭窝内主要的动脉结构为上颌动脉及其终支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翼腭窝内的主要神经结构为上颌神经、翼管神经和翼腭神经节;循解剖标志去除翼腭窝周围的骨性结构后可显露翼腭窝与海绵窦、眶尖、颞下窝等区域的解剖关系.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和内镜经上颌窦入路可有效显露和处理翼腭窝内解剖结构.

  •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辅助翼腭窝及颞下窝内镜解剖

    作者:何海勇;李文胜;郭英;蔡梅钦;罗伦;张保豫;王辉

    目的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翼腭窝、颞下窝解剖中的应用.方法 12例(24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3D-DM,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翼腭窝、颞下窝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 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翼腭窝、颞下窝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翼腭窝、颞下窝解剖,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 上颌-额-颞入路在颞下窝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玉兴;郭睿;张雷;郭传瑸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额-颞手术入路,行颞下窝肿瘤手术切除,观察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上颌-额-颞手术入路切除的12例颞下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上颌-额-颞入路切除肿瘤的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顺利,手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 对于巨大颞下窝、翼腭窝肿瘤,涉及侧颅底者采用上颌-额-颞入路可以顺利切除肿瘤.此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护面神经,同时便于制取颞肌瓣充填组织缺损.

  • 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应用解剖及其意义

    作者:敖勇;张华;郭全民

    目的 通过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对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0具(20侧)新鲜尸头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侧颅底翼腭窝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正中矢状锯开标本观测内镜下解剖标志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变异及邻近血管神经结构.结果 ①颌内动脉翼腭窝段变异较大,颌内动脉翼腭段按顺序发出分支占25% (5/20),眶下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占50% (10/20),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占40% (8/20);颌内动脉同时发出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占10% (2/20);眶下动脉和腭降动脉共干发出占10% (2/20);翼管动脉和圆孔动脉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及共干发出各占50%(10/20);②鼻内镜下能够较好的控制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对周围结构触动少.结论 掌握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鼻内镜下该区域手术的并发症,对于翼腭窝手术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 鼻内镜下行翼腭窝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报告

    作者:王中亮;居富年;管晏茹;于爱民;马伟;薛普翼;王保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面部、口腔或者上下颌某一点发作性剧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应用手术治疗.

  • 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作者:郭梦和;李永贺;黄以乐

    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仅侵犯鼻咽部及鼻腔,特别巨大者可侵犯到前颅窝、鼻窦以及翼腭窝、眶内等,但较少见.我们曾治疗2例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现介绍如下.

  • 内镜下翼腭窝肿瘤手术进展

    作者:刘晓磊;刘江涛;解亚玲;李慧军

    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PPF)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狭长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位置深在、空间狭小、解剖关系复杂,分别与颅中窝、眼眶、鼻腔、口腔、鼻咽部、破裂孔及颞下窝相通.

  • 鼻内镜下摘除翼腭窝-颞下窝巨大神经鞘瘤1例

    作者:张志茂;黄子斌;鲁际;刘国斌;邓湖山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右面颊部麻木2个月伴头颞疼痛就诊.无涕血,无视力障碍,无张口困难.

  •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难点之一翼腭窝的讲解体会

    作者:钱金岳;黄阳生;汤挺兵

    目的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翼腭窝这一视野小、交通关系复杂之教学难点.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以及充分的实验准备,以更多更好的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结果 经实践证明实验班学生不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结论 教学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型的教学难点,只要教师能认真对待,找出难点的原因所在,不断地寻求解决难点的方法,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相信难点总能迎刃而解,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 改良经眶入路翼腭窝穿刺解剖学观测

    作者:安月勇;梁秀芬;安然;曲永松;周燕;冯建坤

    目的 为眶入路法行翼腭窝穿刺提供新的进针路径.方法 对77个(154侧)成人颅的眶和翼腭窝进行相关的观察和测量.结果 眶外缘点至眶外下缘点、圆孔外口下缘、眶上裂后端、眶下裂前端的距离分别为:左(4.93 ±1.80 )mm,右(4.02±2.05 )mm;左(43.74±2.75)mm,右(43.80±2.89 )mm;左(47.83±2.47)mm,右(47.74±2.53)mm;左(17.74±2.18)mm,右(17.43±1.97)mm.穿刺针(直针)由眶外缘点进入翼腭窝的成功率为:左侧96.10%;右侧93.51%.对穿刺针(直针)进入翼腭窝失败者改用弯针穿刺,直针和弯针由眶外缘点进入翼腭窝的总成功率为:左、右均达98.70%.结论 经眶外缘点行眶入路翼腭窝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翼腭窝 穿刺 眶下裂
  • 翼腭窝手术入路的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郑海宁;吴樾;吕杨波;于涌;刘庚辰;王平;李云生;翟丽东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翼腭窝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固定成人尸头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80侧干燥骨进行测量.结果:翼腭窝形态多样,除有三角形外,还有弧形、横置"S"形、楔形、"L"形、哑铃形、短棒状或斜向外上的窄长条形.翼腭窝在中鼻道处内侧壁厚度为(1.95±0.66)mmm(左),(1.97±0.74)mm(右).在中鼻道处上颌窦口后缘至翼腭窝距离(11.25±1.95)mm(左),(11.22±1.96)mm(右).结论:新型手术入路不经过上颌窦,运用器械从中鼻道深入至翼腭窝的内侧壁深度,打开薄骨板,直接进入翼腭窝,由此处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 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骨性翼腭窝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张勤修;刘世喜;安会明;梁传余

    目的:为鼻内镜颅底外科提供翼腭窝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30侧成人干颅骨标本,观察翼腭窝的形态、组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测量翼上颌裂缘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翼上颌裂宽度与长度,蝶腭孔形态、其前缘到前鼻棘的距离,在鼻内镜下观察蝶腭孔与翼管前口形态.结果:翼腭窝通过7个孔道与周围相通.翼上颌裂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3.6±6.0)mm.蝶腭孔 70.0%(21侧)位于中鼻甲后端的上方,30.0%(9侧)被中鼻甲分为上下两部分,未见蝶腭孔在中鼻甲水平以下者.经鼻内镜下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份腭骨垂直部以及上颌窦后壁内侧骨质,可窥见翼腭窝全貌.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鼻内镜下可以显露完整翼腭窝,有助于对翼腭窝立体结构的认识.

  • 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定位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焦燕;姜晓钟;纪荣明

    目的:观测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走行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5个(30侧)固定及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颅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中线侧暴露翼腭窝,在手术显微镜(×10)下解剖并观测.结果:(1)上颌神经出圆孔后立即分为两支,一支在上颌窦上壁与后壁交界的中点处进入眶下管,另一支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交界处下行,两者走行方向垂直;(2)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盘曲走行,其分支位于与上颌窦后壁平行的平面内;在翼腭窝外侧部,动脉位于上颌神经主干的下方,在翼腭窝上部,动脉位于翼腭神经节的前方,在翼腭窝内侧部,动脉恒定地位于腭降神经的外侧.结论:(1)翼腭窝内神经的定位及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为该部位的手术操作提供了相关的解剖学基础;(2)在三叉神经切断术中应分别切断结扎上颌神经的眶下分支及腭降神经.

  • 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华斌;张绍祥;许庚;李源;谢民强;张革化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骨性标志的测量和尸体解剖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40例干性颅骨进行了骨性标志的观察,同时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按中线锯开后进行解剖,观察翼腭窝周围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并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蝶腭孔、圆孔、翼腭裂距离前鼻嵴的距离分别为(62.3±2.7)、(64.2±4.8)、(51.5±0.6) mm,翼腭窝内的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颈内动脉与蝶腭孔之间的距离为(16.4±3.3) mm。结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可以获得相对安全的范围,圆孔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结构。

  • 鼻内镜下扩大Caldwell-lu进路切除侵及翼腭窝肿物

    作者:陈合新;张湘民;文卫平;史剑波;许庚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采用扩大的Caldwell-lu进路处理鼻腔及向翼腭窝侵袭肿物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5例翼腭窝合并有鼻腔病变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扩大的Caldwell-lu进路的手术方式,对肿物进行切除.结果:25例患者中,有21例1次性手术成功,4例复发患者经过第2次手术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鼻内镜下扩大的Caldwell-lu进路在处理翼腭窝病变时,不仅面部无瘢痕,且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翼腭窝 肿物 进路
  • MSCT图像后处理在显示翼腭窝结构中的价值

    作者:张旭;柳澄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扫描对于翼腭窝结构及其相关通道的完整显示,多平面重组(MPR)步骤,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Siemens 16 CT扫描仪行鼻窦螺旋CT检查,选取100名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观察翼腭窝结构及其通道的形态、走行.结果 圆孔、翼管、蝶腭孔、翼腭管、腭鞘管、犁鞘管在其佳辨认方位上显示率分别为99%、98%、99%、96%、96%、85%. 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多方位而且直观地显示冀腭窝骨性结构及其通道,能为早期发现相关病变及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玉婷;韩卉

    翼腭窝是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通过,并与颅内外多个腔和窝相通.由于其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许多起源于鼻腔、眶、鼻旁窦及鼻咽顶部的病变可累及此窝,并可沿其通道向与之联系的腔和窝蔓延.随着以鼻内窥镜为代表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手术的开展,临床医生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1,2].因此,掌握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点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就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68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