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护理

    作者:孔利萍;林秋萍;李月英;孙莉;颜丽萍;章芬娟

    随着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只有供者的无私奉献和完美配合方能获得成功.因此,做好供者的系列护理是allo-PBSCT成功的保证,我院血液科共进行了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作者:熊玉芝;董群荣;房贵菊;杨红英;江雪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将病人进行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后,把事先采集好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体内,重建造血与免疫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由于病人接受了致死量预处理,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在此期间极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感染,因此,消毒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6年9月~2007年6月成功开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卢英豪;王季石;孙志强;张燕;戚璐;梅丽娜;何婉;丁高明;江雪杰;谢润兰;龙正美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为9.7(7~13)d,血小板≥20×108/L平均时间为10.9(6~23)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移植相关死亡;所有患者都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9(1~16)月,1例淋巴瘤患者复发死亡,另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其他19例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附5例报告)

    作者:崔欣

    自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人体外周血中存在有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简称:PBSC),80年代开始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获得成功以来,PBSC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其成功与否,与干细胞采集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常状态下,人体外周血中的干/祖细胞总数占单个核细胞的0.01%~0.1%,相当于骨髓1%~10%,在未动员的情况下,常需多次分离才能采取重建造血功能所需的细胞数,不能满足临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需要.当使用动员方案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此时仅需1~2次采集即可满足临床[1].我们对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APBSC的动员与采集,报告如下.

  • 经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20例临床体会

    作者:朱德文

    目的:观察经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3个月后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同时探讨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肝功能ALT、PT、BL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ALB指标水平明显上升,并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个月后,患者各种不良症状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经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肝功能且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彤;赵仁彬;张翔;杨俊;刘超;李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疗效、安全性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冠心病53例,均行PCI治疗,根据是否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3例及对照组30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连用5 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wire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冠心病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两组在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内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6个月时干细胞移植组冠脉内移植术前、术后比较心脏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小,舒张末容积(EDV)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左室壁节段运动指数明显减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上述指标PCI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6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PBSC动员时出现乏力、恶心共2例次.结论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身PBSC治疗心梗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例是安全的,可在近期有效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家兔肢体缺血

    作者:韩光宇;任思坡;谭昆;拾莉;杨钦湘;房昉;耿跃春

    目的 建立家兔肢体缺血模型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连续4 d G-CSF7.5 μg/kg,每天皮下注射进行干细胞动员,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悬液.结扎离断腹股沟韧带至膝关节所有动脉分支并剔除股动脉,制备缺血模型,将干细胞悬液分10~12个点注射于手术切口两侧.结果 术后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肢体的血液供应阻断,模型制备成功.4 w后实验组家兔缺血部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9.7个,对照组为12.4个,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

  • 流式细胞仪ProCOUNT法计数CD34+细胞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莉;顾健;汪中强;吴蔚;王红

    目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及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各学科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有剂量要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而言,精确的造血干细胞计数十分重要.

  • 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作者:唐元艳;张利铭;张江召;熊涛;梁艳;余卓君;刘荟敏;刘敏;黄知平

    目的:观察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单纯诱导化疗(n=16)或联合微移植(n=19)的治疗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微移植联合化疗组14例(73.7%)完全缓解(CR),单纯诱导化疗组6例(37.5%)CR;微移植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1.5 d、16 d,而单纯诱导化疗组则分别为15 d、22 d(P<0.05);微移植组无重症感染及相关死亡发生,单纯化疗组因重症感染死亡3例.结论: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高了疾病缓解率,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27例

    作者:白庆咸;陈协群;王文清;董宝侠;李蕊;石梅;李琳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接受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27例,年龄16~50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8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9例.HLA完全相合同胞供者25名, 1~2个HLA主要位点不合同胞供者2名.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全身放疗(CYTBI)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或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2 )方案预处理.采用标准环孢霉素A(CsA)联合短期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个HLA主要位点不合的1例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球蛋白(ATG)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稳定植入,Ⅱ-Ⅲ度急性GVHD 3例(11%),慢性GVHD 7例.并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例.ABO血型主要不合及Rh血型不合的CML患者并发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随访2~30 mo,存活20例(74%),移植后4~11 mo死于白血病复发7 例(26%). 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移植前处于高危难治状态的病例复发率仍较高.

  •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玲琴;张梅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具有操作简单、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逐渐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外周血中干细胞数量少,有效的动员可使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数量成十倍成百倍的增加,运用个性化的采集方案可获得足量的造血干细胞,确保移植成功.本文就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进展作一综述.

  •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潘惠安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已成为恶性白血病、实体瘤等疾病根治性治疗目的之一.在allo-PBSCT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而ABO血型不合的移植约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数10%~28%[1].有研究表明[2],ABO血型不合对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GVHD)的发生率以及移植后存活物无明显影响,其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移植后可能发生免疫性溶血,严重时可死亡.因此在allo-PBSCT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共进行5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PBSCT,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围移植期的心理护理

    作者:丁凌芳;徐琳洁;蒋芳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被大多数血液病患者接受,但由于供者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知识的缺乏,采集动员针所带来的不适,使供者更加恐惧和焦虑,心理压力很大,从而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扰或障碍。也正因此会使供者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适,就会导致采集的失败。而有针对性的围移植期心理护理,可大大改善供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成功率,使移植顺利完成。

  •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文静;王海龙;刘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行化疗、放疗及免疫移植等预处理治疗后,输注供者或自身造血干细胞,从而建立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同卵双生间的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oto-HSCT)。50多年前首次以保存的自体骨髓治疗经放疗/化疗后骨髓严重抑制患者并取得成功。30多年前Appelbaum等人通过自体骨髓输注治疗一组9例复发淋巴瘤,其中3例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提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治愈[1],从而奠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随着造血生长因子及血细胞单采技术的进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解决了骨髓移植造血重建速度慢、骨髓采集困难等缺点。临床上应用多的即auto-HSCT及allo-HSCT,auto-HSCT有花费较低(相对于allo-HSCT)、不受供者来源限制,移植后无排斥反应,移植相关死亡率死亡率较低等优点,同时因干细胞来源于自身,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肿瘤细胞或患者经预处理后体内仍存在残留肿瘤细胞,故复发率相对于al o-HSCT较高。相反的,allo-HSCT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复发率相对较低,可能是治愈某些血液系统肿瘤的唯一方法,但供者来源不足、花费较高,多数患者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充分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 rHu-EPO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影响

    作者:韩珂;于海初;孙桂霞;孙波;苏媛;腾金龙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中华小型猪30只,均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猪AMI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2只,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n=10)建模后1h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连用7d,建模第8天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经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通过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的梗死相关动脉通道回输PBMC.实验组(n=9)建模后1h给予G-CSF,连用7d,rHu-EPO连用5d,并于建模后第8天以相同方法采集、标记、回输PBMC.对照组(n=9)建模后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移植3周后处死动物,制作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行病理学检查;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崩解、细胞核消失;移植组大量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其间有部分存活心肌细胞;实验组可见大量存活心肌细胞.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移植组和对照组(F=6.49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移植组相比,实验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显著增高(F=6.513~8.267,P<0.05).结论 rHu-EPO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I可减轻心肌病理学改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凋亡蛋白、上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灰区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牛家华;王椿;颜式可;万理萍;姜杰玲;杨隽;蔡宇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霍奇金淋巴瘤(HL)及灰区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APBSCT的HL及灰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中位移植年龄30岁(13 ~ 55岁),病理类型以结节硬化型HL为主,占19例;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分析APBSCT治疗HL及灰区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采集干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6.8×108/kg(1.0× 108/kg~ 13.8×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6.3×106/kg(0.6 × 106/kg ~ 20.6×106/kg).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9d(8~12d).28例可评估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5个月(2.5~ 95.0个月),18例(643%)获完全缓解(CR),7例(25.0%)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RR) 89.3%.预计5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8%、58%.7例未缓解患者在移植前更换化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3例获得CR,2例PR.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及更换化疗种类数影响OS,移植前放疗史影响PFS.结论 APBSCT可提高HL及灰区淋巴瘤患者CR率,改善患者的OS及PFS;移植前挽救化疗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有助于改善移植前疗效;移植前化疗敏感性影响生存,过多化疗种类更换不利生存,移植前放疗史有影响患者PFS的趋势.

  • 外周血造血祖细胞检测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预测意义

    作者:魏征;王志梅;庄静丽;李锋;程韵枫;邹善华

    目的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含量,探寻一种快速预测采集物干细胞含量、判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的手段,并评价其应用意义.方法 对27例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者及17例单用G-CSF动员的采集者,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HPC计数,血液治疗和移植工程国际组织(ISHAGE)法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对外周血HPC计数预测采集物CD34+含量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 无论化疗组或非化疗组,外周血HPC计数与CD34+计数均具有线性相关性(r=0.711,P=0.000及r=0.656,P=0.004).化疗组外周血CD34+计数=-0.829+0.648×外周血HPC计数;非化疗组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45.033+0.460×外周血HPC计数.化疗组患者外周血HPC计数与采集物CD34+细胞量呈线性相关(r=0.602,P=0.001),采集物CD34+计数=1.106+0.046×外周血HPC计数.以HPC≥85/μl预测采集物CD34+计数≥5×106/kg的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2%.结论 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动员患者中,外周血HPC计数可部分替代外周血CD34+计数预测采集效果,HPC≥85/μl为较好的预测阈值.

  • 外周血CD_(34)~+细胞检测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及时机选择的意义

    作者:唐暐;王苓;赵维莅;沈志祥;胡炯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34细胞数对采集结果 的意义,并探索可用于临床指导外周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的参考阈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7例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患者,以环磷酰胺(CTX)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动员,COBE分离仪(Spectra Version 6)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外周血中CD_(3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采集产品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4.6×10~8/kg(0.3×10~8/kg~10.5×10~8/kg),CD_(34)~+细胞中位数2.4×10~6/kg(0.16 × 10~6/kg~34.9×10~6/kg),外周血CD_(34)~+细胞数是产品MNC和CD_(34)~+细胞总量唯一相关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与采集产品MNC和CD_(34)~+细胞数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外周血CD_(34)~+计数≥15/μ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CD_(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和2×10~6/kg比例为81%和60%,采集产品MNC和CD_(34)~+总数明显提高.提示外周血CD_(34)~+细胞数15/μl可作为启动采集.ROC分析发现外周血CD_(34)~+细胞25(26.5~28.6)/μl,单次采集足量CD_(34)~+细胞概率大.结论 外周血CD_(34)~+细胞计数是外周血自体干细胞采集重要的相关指标,CD_(34)~+细胞15/μl可作为采集时机选择的阈值.

  • 以IMAC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重重;杨丽萍;苏国宏;王娟;温伟英;黄惠兰;韦湘;温秀蛹;廖建军;黄继贤

    目的 应用IMAC预处理方案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治疗急性髓细胞自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AML患者14例.预处理方案:IMAC.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后造血重建,目前无病生存8例(57.1%),平均生存时间 26(8~72)个月,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 IMAC预处理方案对AML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案.预处理方案加入去甲氧柔红霉素有望提高总生存期.

  • HLA不相合与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多因素对比分析

    作者:袁海龙;温丙昭;曲建华;江明;哈力达·亚森;李玲

    目的 对比分析HLA不相合与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接受HLA不相合与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120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23例发生了HC,所有HC均为迟发性,Ⅰ度8例,Ⅱ度10例.Ⅲ度4例,Ⅳ度1例,中位起病时间为移植后27(21~45)d,中位持续时间为16(7~70)d.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25岁、预处理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HLA不相合移植为HC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HLA不相合移植(RR=8.266,95%CI=2.16~37.79,P=0.001)为H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是异基因外周血于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HLA不相合移植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72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