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性粒细胞在肺血栓栓塞症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邓朝胜;王辰;庞宝森;杨媛华;杜敏捷;齐曼;翁心植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犬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5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再灌注组.对PTE犬行取栓术,分别观察肺组织普通病理、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2、4、6 h外周血PMN的凋亡率.结果 再灌注6 h后,再灌注组肺泡腔PMN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缺血组[(31±11)、(1±1)及(8±4)/10个高倍镜视野],肺组织匀浆MPO含量分别为(11.7±1.6)、(8.3±2.1)及(9.1±0.5) μg/L;缺血组肺泡腔内少许炎细胞渗出,再灌注组肺泡腔内见大量以PMN为主的炎细胞渗出;电镜下,再灌注后PMN紧紧黏附于肺泡间隔,间隔内含水肿液及空泡样变性等;再灌注6 h后外周血PMN凋亡率为(3.0±2.5)%,明显低于再灌注前的(7.4±4.5)%;术后4 h,再灌注组外周血PMN凋亡率为(4.8±2.6)%,明显低于缺血组的(9.3±2.0)%;6 h组结果类似[(3.0±2.5)%,(8.0±1.6)%].结论 在该PTE犬I/R模型中,再灌注后PMN活性增强、凋亡减少;PMN的参与是该模型肺I/R损伤的重要细胞学机制之一.

  • 高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小丁;张光宇;朱红玲;卢钊;蒋学俊;李晓艳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ACS患者148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8例;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并计算NLR,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s CRP[6.47(1.49,19.94)mg/L vs 0.96(0.42,1.45) mg/L]、白细胞计数(7.03±2.68)×109 vs (6.01±1.36)×109、NLR[3.21(2.34,5.29) vs 1.90(1.34,2.53)]明显升高(P<0.01),UAP组hs-CRP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吸烟及血尿酸是U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NLR和吸烟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和N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 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面积的预测价值

    作者:姜红;黄文凤;陈玉珍;向雅娟;杨团峰;强峻;赵春维;高旭光

    目的 探讨外周血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面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 h内入院的首次发作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头颅CT或MRI的脑梗死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2例、中等面积脑梗死组40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3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24 h内的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在年龄、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和血红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对大面积脑梗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40、0.802和0.744,其中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曲线下面积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大面积脑梗死佳界值为3.940,预测大面积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78.0%.结论 外周血早期NLR对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红;吴舰;魏光如;何洋;向雅娟;高旭光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正常和单纯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29例,按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5组,无狭窄组27例,轻度狭窄组30例(1%~49%),中度狭窄组19例(50%~69%),重度狭窄组34例(70%~99%)和闭塞组19例(100%),计算NLR,并进行比较.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的高血压比例分别为37.04%、66.67%、73.68%、70.59%、63.16%,糖尿病比例分别为14.81%、33.33%、57.89%、41.18%、42.11%,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41%、30.00%、36.84%、55.88%、57.89%,NLR分别为1.46±0.42、1.73±0.45、2.37±0.82、2.41±0.82和2.75±1.3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41,P=0.001,P=0.000).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NLR(OR=3.146,95%CI:1.919~5.340,P=0.000)和年龄(OR=1.682,95%CI:1.197~2.340,P=0.002)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风险具有相关性.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作者:陈书艳;张琼;周卿;林强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9只)、对照组(19只)和假手术组(18只),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1·d-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瑞吉染色法检测血液中中性粒细胞(polymorph nuclear neutrophil,PMN)的数量;HE染色光镜检测心肌组织中PMN浸润的数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测定血清和心肌MPO活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心肌内的PMN浸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PMN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心肌内MPO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心肌内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PMN浸润,MPO活性增加,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可抑制PMN浸润和MPO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迟骋;来继红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早是由Kjeldsen等在1993年研究中性粒细胞时发现的一种特殊颗粒组分.现已证明,NGAL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病理过程相关,对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斑块不稳定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兆平;刘洁一;庄雷;高峰;吴继霞;王莹峰;张海燕;张爱娣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致造影剂肾病(CIN)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CIN患者15例(CIN组),其中CIN Ⅰ期12例,CINⅡ期3例;非CIN患者15例(对照组),连续收集尿标本进行NGAL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N组及CIN Ⅰ期、CINⅡ期患者术后3、6、12、24 h和CINⅡ期患者术后48 h尿NGAL明显增高,CIN组及CIN Ⅰ期、CINⅡ期患者尿NGAL术后0~3 h、0~6 h、0~12 h、0~24 h、0~48 h绝对变化值明显增高(P<0.05).与CIN Ⅰ期比较,CINⅡ期患者尿NGAL术后0~6 h、0~12 h绝对变化值明显增高(P<0.05).CIN组术后0~6h尿NGAL绝对变化值与术后48 h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80,P=0.001).结论 动态监测尿NGAL既可早期诊断CIN,也可对CIN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溶栓后升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

    作者:郭志良;俞书红;肖露露;胡挺;段振晖;刘晓昀;朱武生;刘新峰

    目的 探讨溶栓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05例,分为不良预后组54例和良好预后组51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溶栓后3~6 h采集静脉血,计算NLR;终点指标是3个月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结果 与良好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年龄(P=0.00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00)、女性(P=0.015)及高血压比例更高(P=0.012).2组基线NL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93),2组溶栓后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与溶栓后NLR预测不良预后的界值分别为2.49和5.2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5(95%CI:0.485~0.705)和0.748(95%CI:0.653~0.843);Delong检验显示,溶栓后NLR较基线NLR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更大(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NLR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5,95%CI:1.075~1.709,P=0.010).结论 溶栓后升高的NLR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萍;罗振国;何晓璞;朱国琴;李晓林;孙为豪;邵耘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2例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6~65岁组130例和66~89岁组8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佳截点,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高NLRC>3.13)组和低NLR(≤3.13)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46~65岁组和66~89岁组患者中,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浸润深度、癌栓、淋巴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6~89岁患者中,高NLR组与低NLR组合并糖尿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2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204例)、87.7%(186例)、74.5%(158例).46~65岁组低NLR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5/86)、90.7%(78/86)、84.9%(73/86),高NLR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5%(42/44)、84.1%(37/44)、72.7%(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6~89岁组低NLR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7%(44/46)、89.1%(41/46)、73.9%(34/46),高NLR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33/36)、83.3%(30/36)、52.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NLR和TNM分期为影响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和P<0.01). 结论 术前NLR>3.13提示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何茜;谭洪文;于瑞萍;罗建华;徐淑静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28例,其中糖尿病组77例、冠心病组72例和糖尿病+冠心病组79例,另选7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计算NLR.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LR的影响因素. 结果 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糖尿病+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7.48±1.81)×109/L、(7.72±1.89)×109/L、(7.98±2.12)×109/L与(6.22±1.6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49±1.38)×109/L、(4.88±1.56)×109/L、(5.35±1.40)×109/L与(3.52±0.84)×109/L]、NLR(2.84±0.77、3.07±0.79、3.34±0.83与1.58±0.42)、hs-CRP[(2.92±0.65) mg/L、(3.20±0.86) mg/L、(4.98±1.10) mg/L与(1.15±0.23)mg/L],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57±0.41)×109/L、(1.58±0.40)×109/L、(1.61±0.48)×109/L与(2.22±0.51)×109/L,P<0.05];糖尿病+冠心病组NLR、hs-CRP高于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Gensini积分、hs-CRP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55、0.779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31、3.997、2.92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LR与空腹血糖、HbA1c、收缩压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133、0.4720、0.3069,P<0.05). 结论 NLR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一个较好预测指标.

  • 低温肺保护液改善体外循环对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强;刘迎龙;龙村;李桂芬;李莉

    目的体外循环通过抑制体内中性白细胞凋亡,延长炎症反应时间.通过观察保护液低温肺灌注对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的诱导,评价低温肺保护液促进术后炎症的消散作用.方法 3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儿分为对照组(23例)和肺保护组(11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矫治心内畸形,保护组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此后亦行常规手术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手术后留右下肺组织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率为13.8%;保护组凋亡率达53.4%.结论低温保护液可以改善体外循环对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促进炎症消散,保护肺脏功能.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性粒细胞升高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何榕;杨振华;李海燕;郭丽君;张福春;牛杰;张永珍;王贵松;高炜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人选发病12 h内接受成功PCI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226例.PCI术前及术后2 h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后12 h内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以及30 d和2年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30 d和2年生存率的不同.结果 所有患者PCI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2.83~18.74)×109/L,25百分位数、中位数及75百分位数分别为5.66×109/L、7.38×109/L和9.34×109/L.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PCI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每升高1×109/L,急性STEMI患者PCI后心电图ST段未回落的风险增加2.28倍(OR:2.28,P=0.009),30 d内发生心力衰竭(OR:1.16,P=0.035)和死亡(OR:1.63,P=0.010)的风险分别增加1.16和1.63倍,2年内发生心力衰竭(OR:1.20,P=0.007)和死亡(OR:1.29,P=0.003)的风险分别增加1.20和1.29倍,而发生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无明显改变.PCI后中性粒细胞计数≥9.34×109/L的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89.1%比99.1%比98.2%,P=0.010)和2年累积生存率(82.4%比96.1%比96.3%,P=0.003)明显低于(5.66~9.33)×109/L以及<5.66×109/L的患者.结论 PCI后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初发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近期和远期发生死亡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 NF-KB在SIRS中的枢纽作用

    作者:周建大;罗成群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指的是由感染、烧伤、创伤、手术、胰腺炎以及缺血一再灌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 [1].当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除激活炎性细胞外,尚可诱导多种蛋白和脂类介质释放,促进细胞表面受体和粘附分子表达,引起多种蛋白酶和急性期蛋白的产生.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如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可发展为MODS、ARDS乃至死亡.从SIRS发展至MODS的突出特征出现是活化的中性白细胞炎症反应加剧导致全身性器官进一步损害的结局.SIRS本是机体对各种创伤、感染的正常生理性防御反应,但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往往导致中性白细胞介导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不全.了解调控中性白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有助于人们寻找一些既能防止组织损伤又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特殊方法.

  • 胆总管末段异位胰腺一例

    作者:刘金炎;许国平

    胆总管末段异位胰腺临床罕见,易误诊为恶性阻塞性黄疸.因异位胰腺常有多发灶,探查时可借助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从而避免大型手术.现就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人,男,30岁,间歇性黄疸4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4年来先后2次出现无痛性黄疸.服中药缓解.入院前1个月出现发热畏寒,继而尿黄,巩膜黄染及皮肤发黄、搔痒.既往有10多年"胃痛史",否认肝炎及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6.4℃,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10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皮肤重度黄染,全身搔痕,腹平软,肝右肋缘下3 cm,剑突下6 cm,质韧;胆囊肿大,无压痛,脾未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血红蛋白97 g/L,白细胞8.8×109/L,中性白细胞0.72,淋巴细胞0.28,总胆红素92.56μmol/L,直接反应胆红素48.00 μmol/L,GPT 650 nmol·S~1·L,HBsAg(一),大便脂肪球(+),尿胆红素171μmol/L.B超示肝增大,胆囊10.5 cm×5.8 cm,壁增厚,胆总管内径1.7 cm,下段可见2.7 cm× 1.0 cm实性光团阻塞,胰脾不大;ECG及胸片未见异常.诊断:阻塞性黄疸,壶腹癌? 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 cm×1.2 cm.肝肿大,褐色,胆囊10 cm×7 cm× 5 cm,胆总管直径2.0cm,末段0.6 cm×2.0 cm肿块,质硬.胰头增大,质正常.肠系膜根部散在淋巴结肿大,拟壶腹癌行Whipple手术.病理诊断:壶腹部未见癌,胆总管下段异位胰腺,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并慢性溃疡,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人术后18 d痊愈出院,随访3年,健在.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一例

    作者:徐建国;刘厚东;杜富波;王茂旭;郑建伟

    患者男,汉族,61岁,在藏居住38年.因患"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曾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并常规使用止血药1 d.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 d后拆线出院.术后第14天患者因上腹部不适伴腹胀4 h再次由急诊收入院.查体:T 36.4℃,P 90次/min,R 22次/min,BP 113/60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轻度膨胀,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软,中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弱,1次/min.血常规:Hb 210g/L,WBC 18.9×109/L,中性白细胞0.91.

  •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研究

    作者:程婕;王晓川;曹云;陈超;蒋思远;俞晔珩;王静漪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 方法 以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住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2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为VLBWI组,根据有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分为NRDS组和无NRDS组,各11例.以同期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所有新生儿均排除早发型败血症.VLBWI组入院时留取桡动脉血1.5 ml,足月儿组出生时留取脐带血1.5 ml.对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检测,使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后,将二氢若丹明123(dihydrorhodamine-1,2,3,DHR)氧化为发出黄绿色荧光的若丹明123,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以评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使用荧光标记的细胞色素b558单克隆抗体(7D5)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gp91Phox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刺激时,VLBWI组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为(49.10±20.19)%,高于足月儿组的(18.73±6.81)%(Z=-4.911,P=0.000).PMA刺激后VLBWI组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为(96.58±3.44)%,高于足月儿组的(99.20±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6,P=0.001).VLBWI组中性粒细胞刺激指数为171.40±103.35,低于足月儿组的306.30±1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3,P=0.001).VLBWI组中性粒细胞表达gp91Phox荧光强度几何均数为21.66±19.87,而足月儿组为19.60±8.0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4,P=0.350).VLBWI组表达gp91Phox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为(56.11±29.40)%,低于足月儿组的(80.14±1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4,P=0.018).无刺激时,NRDS组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为(63.40±16.45)%,高于无NRDS组的(34.80±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2,P=0.001).NRDS组中性粒细胞刺激指数为129.46±75.36,低于无NRDS组的213.35±1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1,P=0.020). 结论 VLBWI及足月儿出生时无刺激时发生呼吸爆发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VLBWI更为明显,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均表达蛋白gp91Phox.NRDS患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及gp91Phox表达与无NRDS患儿比较,有降低趋势.

  • 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的关系

    作者:罗立华

    目的 通过测定宫颈粘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及中性粒细胞数,探讨早产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82例先兆早产孕妇(研究组)和10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宫颈粘液中IL-8进行检测,IL-8≥450 μg/L为阳性;在400倍显微镜下对49例先兆早产孕妇及104例正常孕妇宫颈粘液中中性粒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组孕妇宫颈粘液中,IL-8阳性率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此研究提示早产与生殖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测定宫颈粘液中IL-8的含量可望成为预知早产及早产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

  •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非髓过氧化物酶介导系统活性的研究

    作者:朱晓东;陈同辛;嵇若旭;周晓苓;王廉文;朱建幸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状态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非髓过氧化物酶(non-myeloperoxidase,NMPO)介导系统活性的变化,以及脐带血血浆对NMPO介导系统激活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醇乙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刺激脐带血中性粒细胞,并将脐带血的血细胞或血浆与成人外周血的血细胞或血浆进行交叉混合,结合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结果利用PMA刺激,以模拟非感染状态下NMPO介导系统的激活,新生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的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与成人相比明显低下(t=3.378,P<0.01).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刺激,以模拟感染状态下NMPO介导系统的激活,新生儿脐带血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均表现为低下,但是在大肠埃希菌刺激时表现的更明显(t=12.150, P<0.001).同时,在利用大肠埃希菌刺激时,脐带血血浆可以明显地抑制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表现为混合了脐带血血浆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本身可能存在着发育的不完善.大肠埃希菌刺激时,新生儿脐带血NMPO介导系统的活性明显低下,可能与新生儿血浆中所含有免疫球蛋白量较低有关,这提示免疫球蛋白在抗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对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 实验性胎粪吸入性肺炎一氧化氮吸入干预的研究

    作者:龙小雅;杜立中;杨灵飞;沈宏强

    目的探讨在不同氧浓度下吸入CD11b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实验性胎粪吸入性肺炎肺损伤及肺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影响,为对该病是否适宜早期NO吸入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建立胎粪吸入性肺炎模型兔,对常频机械通气下的胎粪吸入性肺炎家兔在21%或100%的氧浓度下分别给予6×10-6、10×10-6、20×10-6的NO干预12 h,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测量肺泡间隔平均距离,病理切片检查评估肺损伤程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结果在相同氧浓度下,NO吸入能显著改善氧合.病理结果表明,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均可见严重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间质,轻到中度的肺出血、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以及中性粒细胞移行到肺泡腔,各吸入NO干预组上述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相同氧浓度下10×10-6、20×10-6的NO 吸入干预组肺MPO活性分别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均<0.05);100%氧浓度下20×10-6NO干预组MPO活性显著低于21%氧浓度下同一NO干预组[(1.4±0.3) U/g vs (2.0±0.1) U/g,P<0.05].在21%或100%氧浓度下,10×10-6、20×10-6NO干预组与非干预组间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显著,表现为NO吸入后CD11b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在不同氧浓度下同一NO浓度干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各组肺泡间隔距离及肺湿/干重比、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意义,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 结论 NO吸入可以通过抑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而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的扣留及MPO的活性,起到潜在的抗炎作用.对胎粪吸入性肺炎,早期吸入NO进行干预可望减轻肺损伤,其合适的NO吸入浓度可能是(10~20)×10-6.

  • 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邵洁;黄新文;孙眉月;杜立中;汤永民;乐园罗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9例疑似败血症患儿,通过临床表现、血培养及5项非特异性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浆C反应蛋白、微量血沉和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分为败血症组39例和非败血症感染组50例.另设对照组1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结果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率为(75.6±8.9)% ,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29.1±6.2)%和对照组(5.1±1.1)%(P均<0.05) ,非败血症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儿CD64表达率(79.5 ±3.5)%高于革兰阳性菌败血症(76.4±4.6)%,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后CD64表达水平下降.中性粒细胞CD64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敏感性97.4%,特异性84.0%,阳性预测值8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CD64检测阳性率62.9%(56/89)高于血培养19.1%(17/89)和5项非特异性指标29.2%(26/89)(P均<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并可以判断疗效.

286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