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王琛;张萍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参数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降压调脂组,两组均给非洛地平缓释片,后者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降压调脂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显著,与单纯降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一定升高,以降压调脂组为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调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脂治疗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脂,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常规治疗.

  •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毅滨

    非洛地平是一种长效钙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动脉,降低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我们采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3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 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眉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本院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3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非洛地平治疗,仅治疗组加用缬沙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血压降低及血压波动情况、治疗8周后初始剂量的维持例数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收缩压(P < 0.01)和舒张压(P < 0.05)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血压波动范围少于对照组.8周后治疗组的维持初始剂量例数多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血压波动小,利于血管保护,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娄志

    目的:观察联合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8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 组:非洛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评价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副作用.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下降(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比其他两组收缩压降低幅度大(P<0.05),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的舒张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比单独用药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青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联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晶;刘艳丽;王雅静;刘丽静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青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UA)、血清脂联素(APN)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男性EH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两组患者4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以下,非洛地平缓释片增加至10 mg/d,达理想降压效果后,依个体情况改为维持量.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12周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APN水平,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U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t),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尿液,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采集治疗前和治疗24、48周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4、12周后Scr、24 h Upro逐渐降低,Ccr逐渐升高,观察组治疗12周后BUN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4、12周后Scr、24h Upro低于同期对照组,Ccr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周后BUN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48周后T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后SHBG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治疗24、48周后T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12周后APN逐渐升高,UA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4、12周后APN高于同期对照组,UA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青年男性EH可有效调节APN、UA水平,保护肾功能,提高性激素水平,在降低靶器官损伤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非洛地平降压疗效及其对心率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海裕;王艺玲;雷叶青

    目的 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与非洛地平(Felodipine,波依定)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对治疗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44,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非洛地平组(N=46,非洛地平5 mg,每日一次),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心率的改变.结果 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比非洛地平组有更好的降压疗效,对心率影响不大(P>0.05).而非洛地平白天与夜晚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与非洛地平相比有更好的疗效,且不增加心率,有利于防止交感神经激活的作用.

  •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报告

    作者:陈文治;陈亚想

    非洛地平为第2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为进一步了解其降压作用与耐受性,我们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进行观察.

  • 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疗效比较

    作者:胡龙

    目的对比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方法,治疗12周,分为2个药物洗脱期,2个治疗期,洗脱期给予安慰剂(Vitc),治疗期采用随机收服用缬沙坦80mg qd,非洛地平5mg qd.结果在治疗组前后的收缩压有明显下降(P<0.01),缬沙坦与非洛地平血压下降无差异.结论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均能降低ISH患者收缩压,疗效相似,副作用少,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老年ISH患者的一线用药长期服用.

  • 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劲贤;张伟宁;吴少波;吴文涛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1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贝那普利)40例,B组(非洛地平缓释片与贝那普利联用)4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心率、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内心率无明显变化,而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组(p<0.05)、B组(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两组均显示E峰增高、A峰及A/E比值下降,A组(p<0.05)、B组(p<0.01),B组较A 组更明显(p<0.05).结论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LVH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有协同作用.

  • 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病41例

    作者:傅伟强

      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均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单用依那普利降压效果不理想的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上述二药联用,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所有患者均是1998年4月~2000年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的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例,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110mmHg(1mmHg=0.133KPa)者改为10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仍≥100mmHg者列入本治疗组;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52岁,病程1年~17年,平均(6.4±3)年,高血压分期:Ⅰ期:7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合并有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22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例。  1.2服药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均予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维持前原药的剂量),并加服非洛地平5mg每日一次,定时服用,专职医师监督规律用药,4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方法 联合用药前后定时(每日早7~10时,测血压前休息15分钟),定人测血压并观察心率(HR),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均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清钠、钾、氯等离子。  1.4疗效判定 按1988年卫生部颁布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gHg以上但未达到正常;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未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取两药联用前后所测血压平均值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

  • 非洛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骆志鹏;朱和熙;王天文;黄海荣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片和尼群地平片,6周后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1.64%,尼群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8.61%,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尼群地平组.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理想,与尼群地平的疗效无差异,但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卓东;杨德志;韦颖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动脉弹性、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晨起空腹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Ⅱ)5 mg,qd;对照组患者晨起空腹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动脉弹性指标[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左心室重构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和总体健康(GH)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CR-PWV、CF-PWV、IVST、LPWT、LVIDd、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和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24 hSBP和24 h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WV、CF-PWV、IVST和LPWT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的CR-PWV和LPW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CR-PWV、CF-PWV、IVST、LPWT、LVI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P、VT、MH、G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SF、RP、R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血压波动性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3种药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唐晓蓉;刘福;江承平;胡厚祥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5例,按用药方案分成非洛地平组(30例)、美托洛尔组(32例)、硝苯地平组(33例),3组均治疗6周,比较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水平和对靶器官保护作用,评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非洛地平组、美托洛尔组、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7.5%、81.8%,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的降压效果均优于硝苯地平(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2.5%、15.2%;3组的平均心率均有一定程度降低,非洛地平组降低明显(P<0.05),肌酐清除率均明显增加(P<0.05),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非洛地平、美托洛尔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药物.

  •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月霞;王希柱;钟雪莲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利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非洛地平5mg,1次·d-1,治疗8wk.观察血浆生长素水平(Ghrelin)、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Ghrelin水平、NO、FM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以上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降压治疗同时可提高血浆生长素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岩;马爱武;王存龙;冯宗承;刘逸飞;王晔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BPH合并EH患者,口服非洛地平5mg,qd,治疗6wk,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7名健康男性)ET-1、NO、vWF及FM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ET-1、NO、vWF及FMD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T-1、NO、vWF及FMD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Ⅰ-PS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非洛地平在降压治疗同时缓解BPH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 亲水性聚合物对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靖博宇;郑霞;杨瑞;赵佳;于绍军

    目的:研究亲水性聚合物对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非洛地平(FDP)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DP含量,考察不同介质种类[纯水和0.5%的共聚维酮VA6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HPMC K100LV、HPMC K4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水溶液],以及不同介质浓度[0.1%、0.5%、1.0%的HPMC E5和共聚维酮VA64水溶液]对SMEDDS中剩余溶解状态FDP含量的影响。结果:SMEDDS在共聚维酮VA64、HPMC E5、HPMC K100LV、PVP K30、HPMC K4M、纯水中室温放置1 h时剩余溶解状态FDP的含量分别为92.7%、63.6%、50.2%、46.2%、36.0%和24.0%,表明维持系统过饱和能力的顺序为共聚维酮VA64>HPMC E5>HPMC K100LV>PVP K30>HPMC K4M>纯水。SMEDDS在0.1%、0.5%、1%的共聚维酮VA64和HPMC E5水溶液中室温放置1 h时剩余溶解状态FDP的含量分别为93.2%、95.1%、96.0%和48.4%、62.1%、75.1%。结论:共聚维酮VA64和HPMC E5可显著抑制药物从SMEDDS中析出,适于作为SMEDDS的稳定剂,其中共聚维酮VA64效果更好。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胡冰;岳洁皓;段超慧;叶正良;周大铮;李德坤;马英丽

    目的: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1625、542、181 mg· kg-1)YQFM组和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尾静脉连续注射给药8d,第8天给药后各组均立即灌胃给予非洛地平0.5 mg·kg-1,灌胃后0、0.5、0.75、1、2、2.5、3、3.5、4、5、8、12、24、48h于眼底静脉丛取血,以液质联用检测非洛地平在各组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利用TopFit 2.0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YQFM组非洛地平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50.67±8.99)、(37.78±7.74)、(40.31±6.03)、(45.24±8.03) μg·L-1,AUC0~48h为(532.21±102.15)、(395.75±85.85)、(424.80±77.53)、(489.87±94.81) μg·h·L-1,t1/2为(17.47±4.31)、(17.04±3.20)、(16.75±4.04)、(16.59±3.52) h,CL为(0.19±0.04)、(0.27±0.03)、(0.26±0.03)、(0.22±0.04)L.h-1;非洛地平药动学参数符合一室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YQFM组cmax、AUC0~48 h明显减小,CL明显增加(P<0.05或P<0.01),3个剂量YQFM组间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QFM高、中剂量能明显加快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清除.

  • 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比单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玲;宋夏;胡汉昆;杨梦歌;刘萍;刘薇芝;黎明丽

    目的:系统评价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比单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全面收集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比单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包括2 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5.35,95%CI(3.90,7.34),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69,95%CI(0.48,0.98),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均好于单用非洛地平.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差异较大,该结论有待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 非洛地平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灵;许官学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非洛地平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非洛地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脉压差、血脂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8%,而对照组为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脉压差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联合氟伐他汀钠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压,减小脉压差,降低血脂.

  • 非洛地平片在人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文艳;杨佳;姚佳晨;钱忠直;毕开顺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片在人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液一质联用法测定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洛地平10mg后的血药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模块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及计算药动学参数.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结果:平均药动学参数t_(max)、C_(max)、AUC_(0~48)、AUC_(0~∞)、Ka、t_(1/2)分别为(3.88±0.35)h、(5.94±1.45) μg·L~(-1)、(61.73±15.54) μg·h·L~(-1)、(67.62±16.09) μg·h·L~(-1)、(0.73±0.33)h~(-1)、(15.43±4.15)h,以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分别对SBP、DBP、HR和MAP进行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 6、0.985 6、0.907 7和0.568 6.用药2~8 h内DBP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非洛地平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其有效血药浓度约为2.64~5.84 μg·L~(-1),临床应用非洛地平应重点监测DBP、HR.

753 条记录 31/38 页 « 12...28293031323334...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