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脂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

    作者:潘灵敏;高宏波;李朝鹏;刘志远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糖耐量减低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90例,分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各45例,正常对照组41例,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分析.结果 合并糖耐量减低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糖耐量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血脂代谢也有明显变化.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减低时,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存在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中会;余涛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慢性炎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单纯性肥胖及30例正常儿童血清hs-CRP水平.结果 单纯性肥胖组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血清hs-CRP水平均值分别为(3.96±2.52)mg/L和(2.26±1.98)mg/L.经成组设计t检验,单纯性肥胖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童(P<0.01).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学军;罗贵全;赵丽明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65例,其中ACS组45例;稳定心绞痛组(SAP)20例,非冠心病者2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PAP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HsCRP浓度,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法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ACS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血清PAPP-A水平与冠脉累计Gensini积分无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累计Gensini积分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及HsCRP明显升高,PAPP-A与HsCRP一样,可能成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指标.

  • hsCRP对冠心病患者行瑞舒伐他汀治疗预后的意义

    作者:张利萍;肖琴;周良琼;王潇

    目的 观察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人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45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9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 147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6w后,然后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成hsCRP正常组和异常组.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ACS患者血清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P<0.05).经瑞舒伐他汀治疗6w后,所有患者hsCRP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其中hsCRP降至正常水平159例,水平异常86例,但hsCRP正常组与异常组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内,hsCRP异常组新发心肌梗死率、新发卒中率、需血运重建率及再次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衰事件而住院率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血清hsCRP,治疗后hsCRP水平能否达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 RBP4与hsCRP对妊娠糖尿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钟菀杞

    目的 探索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孕期170~230 d无糖尿病病史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GCT),异常时再行75 g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糖尿病者纳入GDM组,无糖尿病者纳入CON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清,利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ELISA方法检测RBP4水平.分析两种蛋白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清中的中位数及佳临界值,并利用临界值观察二者联合检测诊断GD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检验联合诊断有效性.结果 GDM组BRP4和hsCRP的中位数分别为52.3 ng/ml和4.51 mg/L,显著高于CON组的中位数分别为43.6 ng/ml和1.49 mg/L(P<0.01).BRP4和hsCRP联合诊断GD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3.6%,且与临床确诊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BRP4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作为GDM的早期诊断方法.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高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但刚;胡宗海;徐万清;丁雁;郭蔚;古宇

    目的:探讨高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23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及25例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清中的尿酸、hs - CRP的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者血清中尿酸、hs - 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P<0.01),尿酸与hs - 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水平的血尿酸和hs - CRP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高血压患者HCY、h-CRP及颈动脉IMT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青泽;周健;朱惠莉;黄洁;龚红武;张小瑜;杨易;杨帆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高敏C反应蛋白( h-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血浆HCY、h-CRP及颈动脉IMT。结果相对于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血浆HCY、h-CRP及颈动脉IMT值均明显升高,且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血浆HCY、h-CRP及颈动脉IMT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将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为3个亚组,发现HCY、h-CRP及颈动脉IMT值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血浆h-CRP、颈动脉IMT和HCY三者间呈正相关。结论 HCY、IMT、h-CRP与高血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浓度的影响

    作者:曾俊波;杨汉东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治疗4w,另给予正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绞痛治疗(不给予阿托伐他汀).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s-CRP浓度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亚组分析发现,在治疗组无吸烟史、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hs-CRP浓度下降更明显.结论 在ACS患者的早期治疗阶段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能获得良好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善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菲菲;高旭海;黄旭才;何央;陈李锡

    目的 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肥胖高脂血症患者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者61例和常规护理(常规组)者65例.所有受试者在基线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BMI、TG、TC、LDL-C、hs-CRP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生活方式干预组的hs-CRP平均降低44.5%,常规治疗组(65例)降低15.8%.干预组中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和非治疗者,生活方式干预均显著降低了hs-cRP水平.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降低体重和更好的控制血脂水平,并改善肥胖高脂血症患者的hs-CRP水平.

  •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介入术后Hs-CRP的变化规律

    作者:刘晓桥;杨天和;张陈匀;郑亚西;刘志琴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介入术后Hs-CRP的变化规律.方法:100例行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患者,按临床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梗(AMI)3组.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Hs-CRP值,分组对比研究.结果:100例患者术前Hs-CRP平均值高于正常值(P<0.05),其中SAP组术前Hs-CRP平均值也比正常值高 (P<0.05),而AMI组术前Hs-CRP平均值高(P<0.01).术后分组观察,SAP组术后6 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UAP组术后12 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AMI组术后12 h Hs-CRP水平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结论: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不仅与术前冠脉临床类型有关,更与介入干预过程密切相关.

  •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维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同期3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5ml,立即分离血清,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教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功能Ⅰ级、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组血清中hs - CRP含量显著升高,并随着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s - 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在临床检查中应该注意.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安洁;唐峰;蒋智;王咏梅;龙向淑;况立洪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住院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 ,B组(100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mg。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第4周、8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C、LDL-C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 P<0.05),TG组间比较尚无显著差异,LDL-C及hs-CRP组间比较有差异。治疗8周后B组患者血清TC、LDL-C和hs-CRP的降低显著大于A组[(3.53±0.45) vs (4.07±0.54);(1.86±0.44) vs (2.25±0.45);(7.13±5.21) vs (12.48±5.72),均 P<0.05)]。HDL-C两组均明显升高(均 P<0.05),而B组升高显著大于 A 组[(1.65±0.45)vs (1.48±0.47),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40mg较20mg阿托伐他汀钙,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及hs-CRP水平,斑块稳定性可能更强,而安全性相当。

  • 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先勇;焦桂萍;王静;袁志柳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血清袁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36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和28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并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 对照组hsCRP、TNF-α、IL-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hsCRP、TNF-α、IL-6在慢性阻塞性月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增高,提示hsCRP、TNF-α、IL-6可能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焦桂萍;王先勇;袁志柳

    目的 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它们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3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和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并采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hsCRP、TNF-α、IL-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00).实验组hsCRP、TNF-α、IL-6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TNF-α、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且存在明显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其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121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天波;余丽萍;何增品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检测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21例患者血清SAA和hsCRP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且SAA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hsCRP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A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r=0.59;治疗后:r=0.67).结论:血清SAA的检测有助于监测呼吸道患者的病程,评估患者预后和疗效.

  • 巨大胎儿TNF-α和IL-6及hs-CRP水平的研究

    作者:尚进;肖延风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体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以2016年1至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正常儿100例(组Ⅲ)及巨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母亲体质量指数(BMI),将巨大儿分为母亲肥胖的巨大儿(组Ⅰ)和母亲体重正常的巨大儿(组Ⅱ)各100例.新生儿生后脐带结扎前采集脐带血3mL离心,取出血清,酶联免疫法测TNF-α、IL-6和hs-CRP.结果 hs-CRP在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组Ⅰ与组Ⅲ)、7.17(组Ⅱ与组Ⅲ)、2.18(组Ⅰ与组Ⅱ),均P<0.05],且在正常新生儿、母亲体重正常巨大儿、母亲肥胖巨大儿三组间逐渐升高;TNF-α和IL-6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重与hs-CRP呈正相关(r=0.409,P<0.05);出生体重与TNF-α和IL-6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巨大胎儿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hs-CR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 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戚慧;江华;王慧艳;袁珮;陈友国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年龄≤35岁,孕周≥34周(其中孕周<37周30例,≥37周30例),选取同期住院与观察组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孕妇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与正常妊娠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9.93±4.16kg/m2和26.38±2.70kg/m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59,P<0.001);②血清瘦素水平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组孕妇分别为30.57±10.33ng/mL和20.14±8.16ng/mL,前者高于后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36,P <0.05);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血脂比较(TG分别为3.12±0.88mmol/L和2.42±0.66mmo]/L,TC分别为6.13±1.03mmol/L和5.67±0.43mmol/L,HDL-C分别为1.19±0.54mmol/L和1.56±0.30mmol/L,LDL-C分别为3.50±1.34mmol/L和2.95±0.95m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血脂升高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G、TC、HDL-C、LDL-C的t值分别为2.10、2.23、2.14、2.03,P值均<0.05;④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hsCRP比较分别为6.34±8.92mg/L和4.21±3.25 mg/L,重度子痫前期组有hsCRP上升的表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07,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瘦素、血脂、高教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提示肥胖可能是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血清中高瘦素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有独立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过度的炎性反应.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 hsCRP和 Hcy水平的变化

    作者:田润芝;孙亚惠;李云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至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妊娠糖尿病患者46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hsCRP和Hcy水平,同时分析hsCRP和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14.1±3.0mg/L vs 6.3±2.1mg/L)、Hcy(13.5±4.6μmol/L vs 8.6±3.7μmol/L)、血糖(8.4±2.8mmol/L vs 5.5±1.3mmol/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4.446、5.630、6.371,均P<0.05)。血糖水平与hsCRP和Hcy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55、0.643,均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者,血糖水平与hsCRP和Hcy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6、高敏CRP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郭海香;刘艳丽;唐迎泉;张大微;张金风;初晓丽;黄丽萍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为寻找胎膜早破的病因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中IL-6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间IL-6和hs-CRP的水平,探讨IL-6、hs-CRP的相关性.结果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13.06±0.45 pg/mL vs 6.32±1.06pg/mL,t=5.46,P<0.01)、hs-CRP(3.76±0.75 mg/L vs 0.86±0.25 mg/L,t=4.52,P<0.05)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 IL-6和hs-CRP水平增高对预测胎膜早破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李岚荣

    目的 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1804 条记录 85/91 页 « 12...82838485868788...90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