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吕冰峰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hs-CRP变化。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巨大胎儿慢性炎性因子水平的研究

    作者:尚进;肖延风

    目的 研究巨大胎儿体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以2012年1-12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正常儿30例及巨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母亲BMI,将巨大儿进一步分为母亲肥胖的巨大儿及母亲体重正常的巨大儿.新生儿生后脐带结扎前采集脐带血3 mL离心,取出血清,酶联免疫法测hs-CRP及TNF-α.结果 hs-CRP在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正常新生儿、母亲体重正常巨大儿、母亲肥胖巨大儿三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TNF-α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17,P<0.05.出生体重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巨大胎儿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hs-CR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 活血降糖饮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及对hs-CRP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黎群

    目的 观察活血降糖饮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降糖饮服用,两组共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观察FBG,P2hBG、FINS、TC、TG、HDL-C、LDL-C及hs-CRP表达.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P2hBG、FINS、TC、LDL-C及hs-CRP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活血降糖饮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hs-CRP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 利用金磁微粒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

    作者:郭博阳;马乐;张梦丹;杨江存;杜海平;马婷;崔亚丽

    目的 建立灵敏、准确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方法 以金磁微粒为载体,辣根过氧化物酶-鲁米诺-双氧水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hsCRP的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等进行评估.对23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德国西门子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该方法在(0.15~25.00) mg/L范围内呈现优良线性(R2=0.9937),低检测限为0.076 mg/L,批内精密度<10.00%、批间精密度<15.00%,平均回收率为97.80%.与德国西门子散射比浊法相比,具有相关性、一致性良好的特点.结论 利用金磁微粒免疫化学发光技术可成功检测hsCRP.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IgG抗体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指标

    作者:于少娟;赵朝;吴娟;刘文君;张荣;杨鹏康;程曼丽;孙超峰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IgG(oxLDL-IgG)水平变化及其与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夹心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79例发病6h以内的ACS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hsCRP与oxLDL-IgG的水平,研究二者在ACS早期的变化规律.对ACS患者随访2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探讨hsCRP和oxLDL-IgG与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ACS组血清oxLDL-IgG反应指数也明显升高.血清hsCRP与oxLDL-IgG水平高的ACS患者2年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hsCRP与oxLDL-IgG水平低的患者.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与oxLDL-IgG的水平可作为判定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8、hs-CRP及oX-LDL的变化

    作者:许静莉;张继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破裂而导致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原因[1].其早期的诊断及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的了解对于临床有效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对ACS患者定量检测血清IL-8,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LCN1和LCN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邱淑佳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1(LCN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93例,其中急性加重期53例设为加重期组,稳定期40例设为稳定期组.另选取在该院同期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 LCN1,LCN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 LCN1,LCN2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加重期组、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χ2=1.599~2.028,均P>0.05),加重期组 hs-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FEV1/FVC,FEV1% pred及PaO2均显著降低(F=64.942~481.808,均P<0.05).加重期组血清中LCN1,LCN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t=19.088,18.904,均P<0.05).COPD患者血清中LCN1,LCN2水平与年龄、性别、BMI无显著相关性(r=0.010~0.161,P>0.05),与 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418~0.712,均P<0.05),与 FEV1/FVC,FEV1% pred及PaO2呈明显负相关性(r=-0.482~0.782,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s-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FEV1/FVC,FEV1% pred均为LCN1和LCN2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29~4.035,P<0.05).结论 LCN1和 LCN2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中均呈显著高表达,与 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推测 LCN1和 LCN2可能为诊断COPD潜在分子标志物.

  • 血清趋化素及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彦君;梁君蓉;庞晓宁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素及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n=55),同时期非2型糖尿病正常患者5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n=55).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HbA1c,HDL C,血清趋化素,TC,TG,LDL-C,INS等指标,应用彩色多谱勒设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值(WHR),收缩压,踝臂指数,FPG,HbA1c,HDL-C,hs-CRP,C-IMT,HOMA2-IR和血清趋化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5.79,P≤0.01~0.03).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趋化素水平与WHR,HOMA2-IR,C IMT和hs-CRP呈正相关(r=0.24~0.29,P=0.01~0.04).C-IMT与年龄、WHR、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糖尿病病程、hs-CRP呈正相关(r=0.15~0.68,P≤0.01~0.04);与踝臂指数(WHR)呈负相关(r=-0.32~0.29,P≤0.01).hs-CRP与HbA1c,HOMA2-IR,血清趋化素和C-IMT呈正相关(r=0.25~0.32,P≤0.01~0.04);与TC和HDL-C呈负相关(r=-0.27~-0.25,P均为0.0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趋化素、HbA1c和hs-CRP升高是影响C-IMT的危险性因素(β=0.026~0.658,SE=0.015~0.033,t=2.532~3.421,P≤0.01~0.0.04).结论 血清趋化素水平和hs-CRP水平升高是影响C-IMT的危险性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谈昀;曾宪飞;李军民;王小刚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02月~2011年06月期间ICU病房呼吸困难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心源性84例,肺源性5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ICU入住标准,均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Ⅱ级49例、Ⅲ级60例、Ⅳ级31例.排除气胸、肺源性心肌病、宫壁瘤等.采用免疫荧光法、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对血BNP,cTnⅠ和hs-CR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气分析、心脏B超、X线胸片、心电监护和心功能分级等资料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比较分析.结果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中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三项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1),且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测定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用于早期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可以作为诊断或排除呼吸困难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理和恶化程度,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夏华军;张颖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6年1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102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RDW,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以ESR 40mm/h和hs-CRP 5 mg/L为界分为重度炎症组和轻度炎症组,以血红蛋白(HB)110g/L为界分为非贫血组和贫血组.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采用Spera-man分析对RDW,ESR,CRP和R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①RA患者ESR,hs-CRP和RF水平均明显升高;②重度炎症组患者RDW和RF明显高于但HB,RBC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炎症组(P<0.05).贫血组RDW,RF,ESR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③RA患者中RDW与ESR,hs-CRP和RF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非贫血组RA患者中RDW与ESR,hs-CRP和R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中RDW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因子有相关性,但可能受到贫血的影响.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建文;杨文东

    目的 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107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变化.血清hs-CRP和MMP-9测定分别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结果 AC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 13.16±3.91 mg/L和MMP-9 68.51±17.73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32 mg/L,19.57±5.26 ng/ml(t=11.528,t=9.501,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2 w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4.37±1.85 mg/L,28.94±7.25 n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7.605,t=5.714,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096,t=3.178,P<0.01);血清hs-CRP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49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及MMP-9,在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动态检测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 糖尿病病足患者HCY,ET-1,No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冷耀明;帅丽华;欧阳良良;何巍巍;周红;胡颖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足(DF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法(MLIA)、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正常足组和T2DM病足组患者血浆HCY,ET-1,NO及hs-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股动脉IMT值.结果 T2DM病足组血浆HCY,ET-1,hs-CRP水平和股动脉IMT值显著高于T2DM正常足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NO则显著低于T2DM正常足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ET-1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0,0.830,0.875,P<0.01).NO水平与股动脉IMT值呈显著负相关(r:-0.690,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浆HCY,ET-1,NO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密切相关,DFD患者血浆HCY,EF-1及hs-CRP水平异常增高是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炎症因子IL-6、IL-8与hs-CRP的变化

    作者:茆臻贞;徐瑾;陈颖敏;何奔;应小盈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年不同时期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趋势对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42名临床诊断AF的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3、9和12个月抽取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浓度.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术前,AF患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F患者hs-CRP水平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AF组IL-6、IL-8水平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升(P<0.05),术后9个月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个月趋于稳定.AF术后3个月内早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比较IL-6、IL-8水平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5);88%比例的患者在之后长期随访中未再发生AF.术后12个月晚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相比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F复发者与未复发者hs-CRP水平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AF患者较正常健康人炎症因子IL-6、IL-8与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射频消融术本身短期内可影响炎症因子表达;AF的转归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变化有关.

  • 降纤酶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欣;邬德朔;侯贺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后,对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NSTE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试药组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浓度、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评估降纤酶临床疗效.结果:试药组患者血浆TNF-α、血清hs-CRP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试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NSTEMI患者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后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指标TNF-α、hs-CRP的浓度水平.

  •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和hs-CRP影响的比较

    作者:黄芬;张小蓉;熊晓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 mg组和10 mg组,每组各55例.1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晚,4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LDL-C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CRP改善明显,而且40 mg组改善更显著.

  • 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hsCRP的影响

    作者:李永勤;郝广华;张春燕;秦小金;栾春红;范艳梅

    目的:观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时间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于PCI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术后持续1周,1周后减量为10 mg/d.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为1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l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浆中hsCRP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PCI术后ld、术后1周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I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前及术后l周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够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心脏血栓患者5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钰聪;孔强;史力生;高静;王彩荣;李康

    目的:分析52例经食管超声明确诊断心脏血栓患者临床病史、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射血分数、心脏附壁血栓情况及检测的凝血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方法:病例回顾分析,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患者新诊断证实心脏有血栓形成者52例.结果:52例心脏血栓患者中,男性34例(65%),女性18例(3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年龄18~83(60±1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及以上31人,占60%.心房颤动是第1并发症,其次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栓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心脏瓣膜病占47%.共发现70个栓子,左心耳发生率高.按照血栓部位分组,发现左房及左心耳血栓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增大,其他部位血栓者左心室内径显著增大,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hsCRP在左房及左心耳血栓患者中低于其他部位血栓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房颤与血栓形成关联密切,左心耳部位血栓发生风险高,临床上对心功能不全、房颤、缺血性脑血管病者要积极行经食道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术后hs-CRP和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价值

    作者:罗巍;丁家崇;周海依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h~7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0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联

    作者:张宜青;万征;杨振文;于雪芳;孙跃民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有关联.方法:152例住院的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UAP组患者114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所有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浓度,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UAP组患者的血清Hp-IgG、hsCRP、空腹血糖(FPG)水平和冠状动脉积分均高于SAP组患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HP-IgG(OR=5.13,95%CI 1.91-13.78,P<0.01)、hsCRP(OR=3.58,95%CI 1.32-9.65,P<0.05)和FPG(OR=6.20,95%CI 1.21-31.42,P<0.05)水平升高的3个指标与UAP有关.结论:血清Hp-IgG水平升高与UAP有关.

  •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和纤溶因子的水平及其相关性

    作者:买买提·阿不都热衣木;欧阳菊艳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糖尿病(DM)患者中水平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49例冠心病分为3组:(UAP+DM)组40例,UAP组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3例.分别检测入选者血清hs-CRP及血浆PAI-1的水平,分析它们在各组中的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P+DM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5.2±2.7)mg/L vs (3.8±1.9)mg/L]和SAP组[(5.2±2.7)mg/L vs (2.0±0.9)mg/L],UAP组高于SAP组[(3.8±1.9)mg/L vs (2.0±0.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浆PAI-1水平UAP组高于SAP组[(1.8±0.2)A vs (0.7±0.4)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UAP+DM)组虽高于UAP组[(1.9±0.1)A vs (1.8±0.2)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149例研究对象以hs-CRP>3 mg/L为界分为两组,hs-CRP>3 mg/L组PAI-1[(1.7±0.9)A vs (1.2±0.6)A)]、空腹血糖(FPG)[(5.9±1.3)mmol/L vs (5.1±0.7)mmol/L]及UAP发生率(40.94% vs 23.48%)均高于hs-CRP≤3 mg/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PAI-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62(P<0.01);hs-CRP与FPG呈正相关,rs为0.34(P<0.01);PAI-1与FPG呈正相关,rs为0.38(P<0.01).结论 (UAP+DM)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hs-CRP、PAI-1水平较单纯UAP及SAP均高.

1804 条记录 86/91 页 « 12...8384858687888990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