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残损功能的临床评价

    作者:娄必丹;章薇;刘智;林华;李金香;王净净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残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54例)、常规针法组(52例).张力平衡针法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分别于上、下肢伸肌、屈肌处取穴,常规针法组采用常规针法,穴取肩髃、曲池、外关等,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张力平衡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优于常规针法组的84.6%(44/52)(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增加,张力平衡针法组与常规针法组比较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兆平;曾满萍;谢辉;娄必丹;章薇

    目的:比较张力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每组35例.张力平衡针法组先取伸肌侧穴位三阴交、太溪,行弱化手法,再取屈肌侧穴位解溪、申脉、阳陵泉,行强化手法;常规针法组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行常规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加(均P<0.01),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张力平衡针法组于第2疗程后即改善明显(均P<0.01),且改善优于常规针法组(均P<0.05).结论:两种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张力平衡针法见效快,疗效更优.

  •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胡洪平;刘碧燕;梁建义;林俊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张力及肌痉挛状态、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评分、肢体肌痉挛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肢体肌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燕;严玲;满慧静;宋宏颖;杨清然

    目的 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 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王宇;沈毅;李德岩;夏梦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剌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休息1天.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0.00%,对照组分别为26.67%和76.67%,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肢肌张力,提高了日常生活质量.

  •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姚庆萍;陈静;魏丽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 张力平衡针法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樊留博;王灵芝;马利中

    脑卒中患者肢体肌肉痉挛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是阻碍其肢体功能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除痉挛,尽快帮助患者度过痉挛期成为中风康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笔者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患者肌电图H/Mmax的变化,初步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活性、抑制肌紧张和肢体痉挛作用的深层机制.

  • 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于川;申斌;徐寅平

    目的:评价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组31例(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3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体针留针30 min,头针留针6h.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留针30 min.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评级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分别为7.97与5.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分别为19.5与1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级差值分别为0.3与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较好疗效,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肌张力增高程度较常规针刺方法低.

  • 埋线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

    作者:于川;申斌

    目的 评价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法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及Fugl-Meyer评分均较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手指运动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改善手运动功能.

  • 中药熏洗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痉挛性瘫痪64例

    作者:顾微波;杨杭;张海峰

    本文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5±11.6岁;病程2周~5个月,平均2.37±0.52个月.对照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7±11.5岁;病程2周~4.5个月,平均2.42±0.5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3例

    作者:郭婷婷;陈娟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评分及临床疗效.运用报告结局评价(report end evaluation,PRO)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scale,FMM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6周,观察组PRO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可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娄必丹;章薇;刘智;李金香;黄洁;谭朝坚;余兆安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研究组)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下肢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足下垂内翻程度、Fugl-Meyer及FIM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d后,2组改良的Ashworth、下肢FMA及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CSI评分、足下垂及内翻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智;章薇;娄必丹;林华;李金香;王净净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髃、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和血糖的调节作用

    作者:娄必丹;章薇;刘智;林华;王净净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110例,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血脂、血糖指标均有下降,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和恢复神经功能,在下调血脂、血糖方面亦优于传统针法组.

  •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钟丽霞;袁宜勤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针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6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并等量随机地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加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加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运动能力和痉挛状态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参芪复瘫胶囊联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康桂峰;陈建宏;李铁浪;吴清明;杨瑞丰

    目的:观察参芪复瘫胶囊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组口服参芪复瘫胶囊;针刺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针药组采用口服参芪复瘫胶囊配合张力平衡针法,采用改良BI指数评定、SIAS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组ADL-BI积分、SIAS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药组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1);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6.7%、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愈显率分别为40.0%、36.7%、70.0%,针药组愈显率高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参芪复瘫胶囊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致残率.

  • 参芪复瘫胶囊结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贺辉

    目的观察参芪复瘫胶囊结合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塞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各30例。三组分别予参芪复瘫胶囊、张力平衡针法及两者联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针药组优于针刺组,针刺组优于中药组。结论参芪复瘫胶囊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及对血清Ca2+的影响

    作者:刘智;章薇;娄必丹;王净净;林华;李金香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血清Ca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张力平衡针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并对血清Ca2+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状态痉挛状态,并提升患者血清Ca2+的含量.

  • 张力平衡针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章薇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中心内容是预防残疾的形成和减轻残疾的影响,而痉挛瘫痪的康复又是其核心和难点,故开辟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打破中风偏瘫的痉挛模式,是提高疗效、加速康复的关键.针灸疗法一直是治疗中风、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在偏瘫治疗中能更有效地应用针刺技术,进一步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我们根据中风后偏瘫恢复的普遍性规律,结合神经生理学、现代康复学、中医阴阳学说、针灸经络理论,对传统的针刺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张力平衡针刺法,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在中风偏瘫康复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