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曹银玲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降糖、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对照组20例巴氯芬,初始剂量5mg,3次/d,后逐量增加,每3d加5mg,直至90mg/d.治疗组20例芍药甘草汤(伸筋草、木瓜、生白芍各30g,地龙、川芎、甘草各10g,丹参15g,生姜、当归、桂枝各6g,大枣5枚),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风病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7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杨海涛;庄礼兴;刘悦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孪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对患者痉挛程度、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靳三针组、联合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均较治疗前、治疗7天后改善(P<0.05,P<0.01),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3组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CSI评分进一步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靳三针组和联合组在治疗7天后即显示出效果,优于康复组;对痉挛程度的改善,联合应用效果优.

  • 针刺法与综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对比

    作者:武必芬

    目的 比较针刺法与综合康复锻炼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针刺组、综合康复锻炼组和混合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比较.结果 混合组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三组之中高,其次是针刺组,后是综合康复锻炼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时,采用针刺联合综合康复锻炼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针刺联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秀红;白梅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灸督脉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新途径.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73.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灸督脉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 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德松;董静;刘国荣

    中风是高致残率的常见病,中风后常见的残障表现是痉挛性偏瘫.针刺与康复皆是痉挛性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刺作为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近年已得到国际康复界的重视.在我国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常联合针刺治疗,且不同的针刺方案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开始尝试分析针刺与康复的联合治疗有效性.

  • 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文培;王津华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针刺配合温灸督脉可以有效调和患者气血,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作者:杨海涛;庄礼兴;刘悦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邱林;刘艳春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x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3例

    作者:郭婷婷;陈娟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评分及临床疗效.运用报告结局评价(report end evaluation,PRO)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scale,FMM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6周,观察组PRO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可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

  • (掖)法配合被动运动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及机理分析

    作者:徐创龙;齐瑞;是有康

    (掖)法推拿是20世纪40年代由于(掖)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创造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是攘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相对于一指禅手法.

  • 针灸与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齐江敏;郝重耀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 温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黄宗菊;黄平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 (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 靳氏针刺法与综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作者:崔战军

    目的:观察靳三针刺法与综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到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混合组,针刺组31例采用单纯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案,康复组29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混合组38例采用靳三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对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调节血脂水平,并给予阿斯匹林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常规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痉挛缓解状况.结果:在神经功能方面,混合组的疗效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1),在综合康复能力评分(FCA)上,混合组要好于其余两组(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混合组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用这两种方案,尤其是在缓解痉挛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可以作为治疗的一种参考样式.

  • 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紫薇;谭子虎

    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90年1月—2015年11月国内相关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0个试验(732例患者),其中7个试验对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评定,Meta分析结果提示芍药甘草汤对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MD =9.22,95% CI(6.31,12.14)]5个实验对临床有效率进行了评定,结果提示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优于对照组[RR=1.15,95% CI(1.05,1.27)];4个实验对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亦提示芍药甘草汤组优于对照组[MD =7.11,95% CI(4,34,9.89)].结论 本Meta分析结果初步提示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一定疗效.

  • 针刺法与综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对比

    作者:张娟;范海玲;张莲香

    目的:观察对比针剌法与综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混合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法治疗,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锻炼治疗,混合组采用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锻炼治疗,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混合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的综合恢复情况要好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针刺法与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其临床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梦;刘媛媛

    目的 对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诊的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腕踝针的疗法.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CSI)及运动功能评分(FAM)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39例患者的CSI指数(7.26±2.1)及FAM评分(80.37±2.1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对于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具有积极意义,应当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

    作者:冯敏

    目的 探讨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观察组给予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阳明经针刺法治疗. 每周5-6 次,4 周1 疗程. 两组患者均采用 Ashoworth张力评分评定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r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痉挛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痉挛程度分别为(2.61 ±1.36)、(81.11 ±14.88)、(84.05 ±1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2 ±1.18)、(69.60 ±17.80)、(74.59 ±16.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拮抗肌群透刺法和阳明经针刺法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均有效,但是拮抗肌群透刺法疗效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